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6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包括第一支撑柱、连接板、环状凹槽、桩套箍、预应力钢筋、螺旋箍筋、桩体、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撑柱、连接接头、环型块、滑槽、密封圈、第二固定块、底板、肋板、锥形筒、槽沟、弹簧杆和圆柱孔,所述桩体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支撑柱,所述桩体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两侧内壁对应安装有第一固定块,且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桩体的内壁分别嵌入有预应力钢筋和螺旋箍筋,所述桩体的外部套接有桩套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连接性能好的特点。

A prestressed pipe pile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桩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
技术介绍
预应力管桩是一种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土的传力构件,它具有刚度高和抗弯能力强的特点。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预应力管桩的类型、工艺、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港口和桥梁等工程中。而在现有的预应力管桩的使用中,由于实际施工中需要将管桩穿过上部的土层到达持力层,在上部是砂土层等硬度较大的土层时,存在有沉桩困难的问题,实用性不强;同时现有的下管桩和上管桩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端板的方式,这种方式需对焊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易造成上下管桩位置偏差大的问题,连接较为困难。因此,设计一种实用性强和连接性能好的建筑用预应力管桩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包括第一支撑柱、连接板、环状凹槽、桩套箍、预应力钢筋、螺旋箍筋、桩体、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撑柱、连接接头、环型块、滑槽、密封圈、第二固定块、底板、肋板、锥形筒、槽沟、弹簧杆和圆柱孔,所述桩体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支撑柱,所述桩体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两侧内壁对应安装有第一固定块,且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桩体的内壁分别嵌入有预应力钢筋和螺旋箍筋,所述桩体的外部套接有桩套箍,所述桩体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底板,所述桩体的底部套接有环型块,所述环型块的顶部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密封圈,所述环型块的底部均匀安装有肋板,所述环型块的两侧内壁对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槽沟,所述滑槽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且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杆,所述环型块的内部设置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两侧均开设有圆柱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接头与连接板为配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块安装在圆柱孔的内部,且第二固定块的宽度比圆柱孔的直径小五毫米。进一步的,所述肋板的数量为四个,且与环型块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匀涂敷有聚氨酯润滑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肋板、锥形滑块和环型块等构件,从而能够有效地钻开坚硬的砂土层,使得沉桩过程简单,大大提高了该管桩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有连接接头、环状凹槽和连接板等构件,解决了因为焊接连接上下管桩导致的错位偏差大的问题,使得该管桩连接性能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环型块与肋板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肋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柱;2、连接板;3、环状凹槽;4、桩套箍;5、预应力钢筋;6、螺旋箍筋;7、桩体;8、第一固定块;9、第二支撑柱;10、连接接头;11、环型块;12、滑槽;13、密封圈;14、第二固定块;15、底板;16、肋板;17、锥形筒;18、槽沟;19、弹簧杆;20、圆柱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包括第一支撑柱1、连接板2、环状凹槽3、桩套箍4、预应力钢筋5、螺旋箍筋6、桩体7、第一固定块8、第二支撑柱9、连接接头10、环型块11、滑槽12、密封圈13、第二固定块14、底板15、肋板16、锥形筒17、槽沟18、弹簧杆19和圆柱孔20,桩体7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顶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桩体7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状凹槽3,环状凹槽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接头10,连接接头10的两侧内壁对应安装有第一固定块8,且两个第一固定块8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9,桩体7的内壁分别嵌入有预应力钢筋5和螺旋箍筋6,桩体7的外部套接有桩套箍4,桩体7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底板15,桩体7的底部套接有环型块11,环型块11的顶部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密封圈13,环型块11的底部均匀安装有肋板16,环型块11的两侧内壁对应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底部设置有槽沟18,滑槽1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4,且两个第二固定块1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弹簧杆19,环型块11的内部设置有锥形筒17,锥形筒17的两侧均开设有圆柱孔20;连接接头10与连接板2为配合结构,便于让连接接头10不易晃动;第二固定块14安装在圆柱孔20的内部,且第二固定块14的宽度比圆柱孔20的直径小五毫米,便于让第二固定块14顺利伸出;肋板16的数量为四个,且与环型块11通过焊接固定,便于减小桩体7与土壤接触时产生的摩擦;滑槽12的内部均匀涂敷有聚氨酯润滑涂层,便于减小第二固定块14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当该管桩准备沉桩时,先将锥形筒17向环型块11的底部拉动,此时滑槽12内部的第二固定块14滑动,直到第二固定块14被拉到滑槽12底部开设的槽沟18同一水平线,由于弹簧杆19向外的推力,第二固定块14被顶入槽沟18的内部,锥形筒17被第二固定块14卡在环型块11的内壁,接着进行沉桩,此时肋板16和锥形筒17减小了管桩与土地的接触面积,使得沉桩过程简单,大大提高了该管桩的实用性;当上下管桩准备连接时,将上管桩的环状凹槽3对准下管桩的连接接头10,再使上管桩缓缓下放,直至上下管桩的连接板2相互紧密贴合,然后将两桩的连接板2进行焊接,解决了因为焊接连接上下管桩导致的错位偏差大的问题,使得该管桩连接性能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包括第一支撑柱(1)、连接板(2)、环状凹槽(3)、桩套箍(4)、预应力钢筋(5)、螺旋箍筋(6)、桩体(7)、第一固定块(8)、第二支撑柱(9)、连接接头(10)、环型块(11)、滑槽(12)、密封圈(13)、第二固定块(14)、底板(15)、肋板(16)、锥形筒(17)、槽沟(18)、弹簧杆(19)和圆柱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7)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所述桩体(7)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状凹槽(3),所述环状凹槽(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接头(10),所述连接接头(10)的两侧内壁对应安装有第一固定块(8),且两个第一固定块(8)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9),所述桩体(7)的内壁分别嵌入有预应力钢筋(5)和螺旋箍筋(6),所述桩体(7)的外部套接有桩套箍(4),所述桩体(7)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底板(15),所述桩体(7)的底部套接有环型块(11),所述环型块(11)的顶部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密封圈(13),所述环型块(11)的底部均匀安装有肋板(16),所述环型块(11)的两侧内壁对应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底部设置有槽沟(18),所述滑槽(1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4),且两个第二固定块(1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杆(19),所述环型块(11)的内部设置有锥形筒(17),所述锥形筒(17)的两侧均开设有圆柱孔(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预应力管桩,包括第一支撑柱(1)、连接板(2)、环状凹槽(3)、桩套箍(4)、预应力钢筋(5)、螺旋箍筋(6)、桩体(7)、第一固定块(8)、第二支撑柱(9)、连接接头(10)、环型块(11)、滑槽(12)、密封圈(13)、第二固定块(14)、底板(15)、肋板(16)、锥形筒(17)、槽沟(18)、弹簧杆(19)和圆柱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7)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均匀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所述桩体(7)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状凹槽(3),所述环状凹槽(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接头(10),所述连接接头(10)的两侧内壁对应安装有第一固定块(8),且两个第一固定块(8)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9),所述桩体(7)的内壁分别嵌入有预应力钢筋(5)和螺旋箍筋(6),所述桩体(7)的外部套接有桩套箍(4),所述桩体(7)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底板(15),所述桩体(7)的底部套接有环型块(11),所述环型块(11)的顶部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密封圈(13),所述环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美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