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顺良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62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空心部、实心部以及预埋管,空心部的内部中空并围设形成芯槽,空心部连接于实心部;预埋管设置在实心部内,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实心部背离空心部的端部。预埋管的设置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强度,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相对于实心桩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实心部的端部,一方面使得实心部端部的承力能力大幅提高,避免实心部端部的混凝土受力后脱落;另一方面,便于与外部钢筋连接,尤其是当预制建筑结构与承台连接时,可以增加承台中的配筋率,增加承台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
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通常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建筑结构,然后将预制建筑结构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现有的预制建筑结构多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但实心结构存在重量过大不易运输、原材料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空心结构虽然能够节省原材料,但其抗震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无法保证。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既能够减轻重量、节省原料,又能够保证其抗震力学性能及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空心部、实心部以及预埋管,所述空心部的内部中空并围设形成芯槽,所述空心部连接于所述实心部;所述预埋管设置在所述实心部内,所述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实心部背离所述空心部的端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中的桩体包括实心部和空心部,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节省了制作成本;同时,将预制建筑结构埋入地下时只需要将实心部分位于基础以下地震波出现频率最高的深度区域(基础以下一般2米至15米),就能够保证预制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预制建筑结构在服役时的可靠性。此外,预埋管的设置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强度,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相对于实心桩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实心部的端部,一方面使得实心部端部的承力能力大幅提高,避免实心部端部的混凝土受力后脱落;另一方面,便于与外部钢筋连接,尤其是当预制建筑结构与承台连接时,可以增加承台中的配筋率,增加承台的强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端部为中空状,用于连接外部钢筋。如此设置,便于外部钢筋插入预埋管的端部,并采用焊接、胶接等方法固定,固定方法简单,便于现场施工,成本低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端部设有内螺纹,用于连接外部钢筋。如此设置,当外部钢筋具有外螺纹时,能够迅速地与预埋管端部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连接方式简便,连接后强度较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内部中空,所述预埋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实心部背离所述空心部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芯槽相连通。如此设置,预埋管与芯槽连通后,能够起到排水的作用。当预制桩打入或压入地下时,地基土中的急剧升压的孔隙水,便能顺畅地渗入芯槽及预埋管中,可以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地面,桩体周围地基中的孔隙水又能陆续渗入到桩体的空洞中,当水面升高到地面附近,再进行排水,排水后桩体周围的地基土会紧紧抱住桩身,提高预制建筑结构与地基土的结合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沿所述预制建筑结构的轴向设置。如此设置,既能够较好地承担竖直方向的力,又能够以较短的路径将地下水排出,并且加工成型简便,易于生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直径为10mm至100mm。如此设置,预埋管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减少混凝土用量以减少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第一笼体,所述第一笼体设置在所述实心部及所述空心部内,所述第一笼体包括第一轴向筋体及第一径向筋体,所述第一轴向筋体沿所述预制建筑结构的轴向设置;多根所述第一轴向筋体形成第一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一径向筋体螺旋围绕所述第一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一径向筋体与所述第一轴向筋体之间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第一笼体的承力强度较高,并且加工简单,仅需在多根第一轴向筋体进行轴向运输的同时,将第一径向筋体缠绕至第一轴向筋体形成的框架上即可,节省了工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受力程度较大的位置增加第一径向筋体螺旋围绕的圈数和加密长度,如在第一笼体的两端部增加第一径向筋体螺旋围绕的圈数和加密长度,防止预制建筑结构在埋入地下时承力过大遭到结构破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第二笼体,所述第二笼体设置在所述实心部内,所述第二笼体包括第二轴向筋体及第二径向筋体,所述第二轴向筋体沿所述预制建筑结构的轴向设置;多根所述第二轴向筋体形成第二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二径向筋体螺旋围绕所述第二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二径向筋体与所述第二轴向筋体之间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第二笼体的设置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局部配筋率,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相对于实心桩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为多根,多根所述预埋管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笼体与所述第二笼体之间及/或所述第二笼体内部。如此设置,预制建筑结构内的各处都具有钢结构,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互配合,能够大幅度提升预制建筑结构的强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芯槽靠近所述实心部一端的壁面上,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预埋管。如此设置,预埋管所承受的力能够传递至安装板并分散到预制建筑结构中;并且安装板本身能够在预制建筑结构内部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预制建筑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变形,还能够防止芯槽相对靠近实心部的壁面上混凝土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管的内部中空,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预埋管通过所述排水孔与所述芯槽相连通。如此设置,既能够通过安装板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强度,又不会阻碍预制建筑结构中排水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笼体相连接。如此设置,在预制建筑结构的生产过程中,安装板与第一笼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有利于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承力能力及整体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预埋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方式中预埋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方式中预埋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方式中预埋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五个实施方式中预埋管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六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9为图7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B-B截面的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预埋连接件的使用示意图;图11为两根预制建筑结构对接的使用示意图;图12为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预制建筑结构及承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C部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预制建筑结构;10、空心部;20、实心部;30、第一笼体;40、第二笼体;11、芯槽;50、安装板;31、第一轴向筋体;32、第一径向筋体;41、第二轴向筋体;42、第二径向筋体;51、排水孔;60、护角套;70、预埋连接件;80、预埋管;311、镦头;71、收缩口;72、环形凸块;200、快速对接组件;210、第一插台;211、第一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部(10)、实心部(20)以及预埋管(80),所述空心部(10)的内部中空并围设形成芯槽(11),所述空心部(10)连接于所述实心部(20);/n所述预埋管(80)设置在所述实心部(20)内,所述预埋管(8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实心部(20)背离所述空心部(10)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部(10)、实心部(20)以及预埋管(80),所述空心部(10)的内部中空并围设形成芯槽(11),所述空心部(10)连接于所述实心部(20);
所述预埋管(80)设置在所述实心部(20)内,所述预埋管(8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实心部(20)背离所述空心部(10)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80)的端部为中空状,用于连接外部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80)的端部设有内螺纹,用于连接外部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80)的内部中空,所述预埋管(8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实心部(20)背离所述空心部(10)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芯槽(1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80)沿所述预制建筑结构(100)的轴向设置;及/或,
所述预埋管(80)的直径为10mm至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包括第一笼体(30),所述第一笼体(30)设置在所述实心部(20)及所述空心部(10)内,所述第一笼体(30)包括第一轴向筋体(31)及第一径向筋体(32),所述第一轴向筋体(31)沿所述预制建筑结构(100)的轴向设置;多根所述第一轴向筋体(31)形成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顺良
申请(专利权)人:许顺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