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623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包括:上游坝体,下游坝体,以及设于所述上游坝体及下游坝体之间的过滤区域;其中,所述过滤区域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砾石填充层,活性炭填充层,多孔填料球填充层;以及设于所述砾石填充层,所述活性炭填充层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上方的植物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独特,易建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有效改变生态滤坝基质填料放置的结构,随意取出来更换填料,方便使用;填料球悬浮于水体中,充分与河水接触,有利于生物膜生长更新,同时可持续降解水体中氮污染物,去除率高,滤坝过滤去除水体悬浮物,基质填料更换方便,不会产生阻塞现象、形成溢流坝,使用寿命长,可有效解决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净化生态滤坝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环保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
技术介绍
滤坝是一种常见的减缓河流流速的工程手段,由于其灵活的位置选择,简易的工程工序,并且造型多变,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常用在流速较快的城市景观河道以及落差较大的生态河流中。但由于城市河道治理不到位,传统堤坝上游会因为水流速的减缓挤压大量的垃圾,从而导致堤坝周围的水质下降,产生恶臭味,滋生蚊虫。现有的滤坝存在以下问题:(1)滤坝基质组成过于单一,不同种类基质组配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较少;(2)滤坝对可生化性较低的河水的净化效果较差;(3)较易出现堵塞。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结构新颖独特,易建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有效改变生态滤坝基质填料放置的结构,随意取出来更换填料,方便使用;填料球悬浮于水体中,充分与河水接触,有利于生物膜生长更新,同时可持续降解水体中氮污染物,去除率高,滤坝过滤去除水体悬浮物,基质填料更换方便,不会产生阻塞现象、形成溢流坝,使用寿命长,可有效解决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包括:上游坝体,下游坝体,以及设于所述上游坝体及下游坝体之间的过滤区域;其中,所述过滤区域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砾石填充层,活性炭填充层,多孔填料球填充层;以及设于所述砾石填充层,所述活性炭填充层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上方的植物层。优选的是,所述过滤区域设有填料框,所述砾石填充层,所述活性炭填充层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均填充于所述填料框内部。优选的是,所述砾石填充层中砾石的粒径为40~50mm,厚度为200~300mm。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炭填充层中活性炭的粒径为20-60mm,的厚度为250~300mm。优选的是,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填充有多孔填料球,所述多孔填料球为聚乙烯制成的周壁上均布有通孔构成的圆网状,直径为95-105mm,悬浮于水中;其中,所述通孔内设有铁碳,所述铁碳的外周包覆有生物膜。优选的是,所述植物层种植有芦苇、鸢尾、菖蒲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优选的是,所述上游坝体由至少一组的可拆卸的第一宾格网组成;所述下游坝体至少一组的可拆卸的第二宾格网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宾格网与所述第二宾格网内填充有由砾石、沸石并掺有铁渣等重量的混合物。优选的是,所述上游坝体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α,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20°~30°;所述下游坝体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β,所述角度β的大小为40°~50°。优选的是,还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其包括:垂直置于所述活性炭填充层内且伸出坝顶的生物阴极,以及设于上游的底泥内的沉积阳极;其中,所述生物阴极与沉积阳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两者之间还设有电压表。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结构新颖独特,易建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有效改变生态滤坝基质填料放置的结构,随意取出来更换填料,方便使用;填料球悬浮于水体中,充分与河水接触,有利于生物膜生长更新,同时可持续降解水体中氮污染物,去除率高,滤坝过滤去除水体悬浮物,基质填料更换方便,不会产生阻塞现象、形成溢流坝,使用寿命长,可有效解决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填料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空填料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的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参考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包括:上游坝体1,下游坝体2,以及设于所述上游坝体1及下游坝体2之间的过滤区域3;其中,所述过滤区域3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砾石填充层32,活性炭填充层33,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以及设于所述砾石填充层32,所述活性炭填充层33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上方的植物层31。进一步,所述过滤区域3设有填料框35,所述砾石填充层32,所述活性炭填充层33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均填充于所述填料框35内部。进一步,所述砾石填充层32中砾石的粒径为40~50mm,厚度为200~300mm。进一步,所述活性炭填充层33中活性炭的粒径为20-60mm,的厚度为250~300mm。进一步,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填充有多孔填料球341,所述多孔填料球341为聚乙烯制成的周壁上均布有通孔构成的圆网状,直径为95-105mm,悬浮于水中;其中,所述通孔内设有铁碳,所述铁碳的外周包覆有生物膜。可理解的是,将铁屑和活性炭添加到生态滤坝中,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易降解的物质,以基质材料为载体供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膜状群落,提高河水可生化性,提升生态滤坝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进一步,所述植物层1种植有芦苇、鸢尾、菖蒲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所述上游坝体1由至少一组的可拆卸的第一宾格网11组成;所述下游坝体2至少一组的可拆卸的第二宾格网21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宾格网11与所述第二宾格网21内填充有由砾石、沸石并掺有铁渣等重量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上游坝体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α,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20°~30°;所述下游坝体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β,所述角度β的大小为40°~5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20°,所述角度β的大小为4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30°,所述角度β的大小为5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α的大小为25°,所述角度β的大小为45°。可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合适坡度的生态滤坝进行净化达到最佳且最经济的过滤效果,达到水质净化效果。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游坝体1、下游坝体2的底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坝体(1),下游坝体(2),以及设于所述上游坝体(1)及下游坝体(2)之间的过滤区域(3);/n其中,所述过滤区域(3)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砾石填充层(32),活性炭填充层(33),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以及设于所述砾石填充层(32),所述活性炭填充层(33)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上方的植物层(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坝体(1),下游坝体(2),以及设于所述上游坝体(1)及下游坝体(2)之间的过滤区域(3);
其中,所述过滤区域(3)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砾石填充层(32),活性炭填充层(33),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以及设于所述砾石填充层(32),所述活性炭填充层(33)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上方的植物层(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域(3)设有填料框(35),所述砾石填充层(32),所述活性炭填充层(33)及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均填充于所述填料框(35)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填充层(32)中砾石的粒径为40~50mm,厚度为200~3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填充层(33)中活性炭的粒径为20-60mm,的厚度为250~3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填料球填充层(34)填充有多孔填料球(341),所述多孔填料球(341)为聚乙烯制成的周壁上均布有通孔构成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霄施海英金荣颜炜李宇峰耿一湄郑飞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