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505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溴化亚铜与四烷基溴化铵盐混合研磨,然后进行重结晶,制备得到不同荧光颜色的铜(I)‑溴杂化材料。通过采用不同烷基链长的四烷基溴化铵盐可以制备得到不同荧光颜色的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该制备方法简便,条件温和,成本低,耗时短且产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所制备的铜(I)‑溴杂化材料荧光稳定性好,在化学传感分析、光学及电学器件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Grinding preparation of a copper (I) - bromine hybrid fluorescent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是一类基于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在纳米级别混合而形成的功能材料。这类材料既具有两单独组分的优越性能,又可能发展出两单独组分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使得其在光、电以及磁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铜(Ⅰ)-卤素杂化物[CunXm(L)z;X=Cl,Br,I;L=含N,P,S的有机配体]由于其优越的光学性能、结构多样性以及铜在自然界的资源丰富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有两千多种铜(Ⅰ)-卤素杂化物被成功制备出来,且近几年已有研究者成功地将一些具有优越荧光性能的铜(Ⅰ)-卤素杂化物应用于光电器件、荧光探针、生物传感等领域。而这些报道大多数是基于铜(Ⅰ)-碘杂化物的研究,关于铜(Ⅰ)-溴杂化物的报道很少。另一方面,传统的铜(Ⅰ)-卤素杂化物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热法、氧化还原法以及前驱体反应法,气相沉积法。其中溶剂法及前驱体反应法主要采用一价铜作为原料,然而一价铜在各种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差且在水中不稳定,因而很难找到合适的溶剂。此外,前驱体合成方法需先以一价卤素铜盐作为原料合成前驱体,再进一步与有机配体进行反应,反应步骤较为繁琐。氧化还原法则需要以二价铜盐作为原料,通过其与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得到一价铜,进而与有机配体反应,还原步骤增加了制备成本同时也使得反应步骤较为繁琐。气相沉积法则需要高温高压,能耗高且容易有二价铜相关的副产物产生。因而发展一种不受一价铜溶解性限制,方便而节能的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通过将溴化亚铜与四烷基溴化铵盐混合研磨,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沸腾的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制备得到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该制备方法简便,条件温和,成本低,耗时短且产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所制备的铜(I)-溴杂化材料荧光稳定性好,在化学传感分析、光学及电学器件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专利技术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将溴化亚铜与四烷基溴化铵盐混合研磨,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沸腾的有机溶剂,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制备得到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所述的四烷基溴化铵盐具体为四甲基溴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戊基溴化铵,甲基三乙基溴化铵或甲基三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溴化亚铜与四烷基溴化铵盐混合研磨,其溴化亚铜与四烷基季铵盐的投料摩尔比例为0.1~20:1,研磨时间为0.1~6小时。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叔戊醇,正己醇,环己醇,正辛醇,乙二醇,丙三醇;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500ml/g,冷却时间0.1~72小时;真空干燥温度0~70℃,时间0.5~72小时。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制备方法简便,条件温和,成本低,耗时短且产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2、所制备的铜(I)-溴杂化材料荧光稳定性好,在化学传感分析、光学及电学器件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附图说明图1.不同铜(I)卤素簇化合物荧光光谱图;图2.实验制得的不同铜(I)卤素簇化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峰与理论模拟峰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法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凡是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实现的技术,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是通过将溴化亚铜与四烷基溴化铵盐混合研磨,然后进行重结晶,制备得到不同荧光颜色的铜(I)-溴杂化材料。实施例1称取0.308克四甲基溴化铵与0.572克溴化亚铜置于研钵中,在室温25℃暴露于空气中,研磨30min。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20ml沸腾的异丙醇,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N(CH3)4]3[Cu2Br5]。得到的[N(CH3)4]3[Cu2Br5]簇合物在254nm紫外激发下发射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510nm左右,荧光光谱数据如图1所示。制备得到的铜(I)卤素簇化合物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如图2所示,其衍射峰位置与理论模拟图谱一致。实施例2称取0.82克四乙基溴化铵与0.28克溴化亚铜置于研钵中,在室温25℃暴露于空气中,研磨30min。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20ml沸腾的乙醇,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N(C2H5)4]2[Cu2Br4]。得到的[N(C2H5)4]2[Cu2Br4]簇合物在254nm紫外激发下发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60nm左右,荧光光谱数据如图1所示。制备得到的铜(I)卤素簇化合物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如图2所示,其衍射峰位置与理论模拟图谱一致。实施例3称取0.80克四丙基溴化铵与0.28克溴化亚铜置于研钵中,在室温25℃暴露于空气中,研磨30min。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20ml沸腾的乙醇,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N(C3H7)4]2[Cu4Br6]。得到的[N(C3H7)4]2[Cu4Br6]簇合物在254nm紫外激发下发射橙红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660nm左右,荧光光谱数据如图1所示。制备得到的铜(I)卤素簇化合物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如图2所示,其衍射峰位置与理论模拟图谱一致。实施例4称取0.27克四丙基溴化铵与0.56克溴化亚铜置于研钵中,在室温25℃暴露于空气中,研磨30min。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20ml沸腾的异丙醇,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N(C3H7)4]2[CuBr2]。得到的[N(C3H7)4]2[CuBr2]簇合物在254nm紫外激发下发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80nm左右,荧光光谱数据如图1所示。制备得到的铜(I)卤素簇化合物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如图2所示,其衍射峰位置与理论模拟图谱一致。实施例5称取0.64克四丁基溴化铵与0.28克溴化亚铜置于研钵中,在室温25℃暴露于空气中,研磨30min。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20ml沸腾的乙醇,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N(C4H9)4][CuBr2]。得到的[N(C4H9)4][CuBr2]簇合物在254nm紫外激发下发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80nm左右,荧光光谱数据如图1所示。制备得到的铜(I)卤素簇化合物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如图2所示,其衍射峰位置与理论模拟图谱一致。实施例6称取0.56克三丁基甲基溴化铵与0.28克溴化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溴化亚铜与四烷基溴化铵盐混合研磨,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沸腾的有机溶剂,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制备得到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溴化亚铜与四烷基溴化铵盐混合研磨,将研磨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沸腾的有机溶剂,趁热过滤,滤液静置冷却后析出固体,所得固体再经真空干燥得到产物,制备得到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烷基溴化铵盐具体为四甲基溴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戊基溴化铵,甲基三乙基溴化铵或甲基三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I)-溴杂化荧光材料的研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亮陈淑琴王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