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圈及具有其的风机组件、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43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圈及具有其的风机组件、空调器,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其中,导流圈包括筒状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沿其周向边缘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本体互成角度;所述本体的第二端相接有出流部,由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到所述出流部的直径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当有从空调的侧面进风时,导流部可以起到将侧面的径向进风转成轴向的导风作用,使得径向进的风也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风机组件中,实现进风量增大。同时导流圈第二端设置出流部,出流部相对于导流圈的第一端呈现一个外扩的方式,使得进风经过导流圈能够尽可能多的出风;提升空调器的使用性及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圈及具有其的风机组件、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圈及具有其的风机组件、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会在其离心风机的进风端上设置有导流圈,以实现通过的气流在导流圈内加速,实现有效的空气净化。现有空调器中,导流圈设置为光滑的筒状结构,但有时风机内进风并非全由空调器的顶部进入,当空调的进风由其他方向进入,现有的导流圈不能有效保证空调器的进风量或出风量,影响空调器的使用性及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流圈进风或出风量不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导流圈进风或出风量的导流圈及具有其的风机组件、空调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流圈,包括:筒状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沿其周向边缘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本体互成角度;所述本体的第二端相接有出流部,由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到所述出流部的直径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本体的轴线的夹角β为10°<β<5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流部与所述本体的轴线的夹角α为8°<α<2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本体通过导流弧面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本体的固定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包括风叶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流圈,所述导流圈套设在所述风叶的外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圈在其轴向的长度为H,所述风叶在其轴向的长度为L,其中,1/2*L≤H≤4/5*L。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导流圈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环形换热器及电机,所述风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形成风道。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轴向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导流圈的第二端相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圈及具有其的风机组件、空调器,在导流圈的第一端设置导流部,使得当有从空调的侧面进风时,导流部可以起到将侧面的径向进风转成轴向的导风作用,使得径向进的风也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风机组件中,实现进风量增大。同时导流圈第二端设置出流部,出流部相对于导流圈的第一端呈现一个外扩的方式,使得进风经过导流圈能够尽可能多的出风;提升空调器的使用性及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圈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风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中导流圈处局部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导流圈情况下的仿真流线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圈情况下的仿真流线图。附图标记:1、导流圈,11、本体,12、导流部,13、出流部,14、导流弧面,15、固定部,2、风叶,3、壳体,31、进风口,32、出风口,4、换热器,5、电机,6、吊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如图2-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包括设置于壳体3内的风机组件、环形布置的换热器4及电机5。其中,风机组件中的风叶2与所述电机5连接,导流圈1套设在风叶2的圆周外侧,导流圈1与壳体3的内壁(具体为设置出风口32的内壁)固定,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流圈1其本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本体11的固定部15,固定部15上设置有固定孔,导流圈1的固定部15与壳体3的内壁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是一种厨房空调器,通过环形设置在壳体3顶部的吊杆6实现吊装。其中,空调器内风机组件中采用混流风机,混流风机与电机5连接、并带动风叶2旋转。壳体3的内部形成风道,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在壳体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31,进风口31可采用在沿壳体3侧壁环形布局的进风格栅;壳体3的轴向上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32,出风口32与所述导流圈1的第二端相对。气流从进风格栅经过环形的换热器4后进入壳体3内部风道,然后气流经过导流圈1及风叶2由出风口32排出,如图2所示,为空气流通的方向。由于空调器整机的进风形式为环形进风,气流从壳体3周向侧面进入风叶2,风道内的空气并非全部从顶部进入风叶2,因此为了实现将侧向的空气也尽量导入风叶2处进行换气,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导流圈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圈,包括:筒状本体11,所述本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沿其周向边缘设置有导流部12,所述导流部12与所述本体11互成角度;所述本体11的第二端相接有出流部13,由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到所述出流部13的直径逐渐增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圈1,在导流圈1的第一端设置导流部12,使得当有从空调的侧面进风时,导流部12可以起到将侧面的径向进风转成轴向的导风作用,使得径向进的风也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风机组件中,实现进风量增大。同时导流圈1第二端设置出流部13,出流部13相对于导流圈1的第一端呈现一个外扩的方式,使得进风经过导流圈1能够尽可能多的出风;提升空调器的使用性及舒适性。上述导流圈1的改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导流圈1第一端的周向边缘朝外侧倾斜设置的导流部12,导流部12有效将侧面的进风导入至风叶2处。另一部分是位于风叶2周向上的导流圈1部分设置为出流部13,出流部13是一个外扩形状的结构,保证出风量最大。上述导流圈1的改进对于周向进风并采用混流风机的厨房空调来说,能够实现增加风叶2的进风面积,提升整机风量的效果。导流圈1的结构尺寸直径影响了整机的风量和噪音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探索了导流圈1的尺寸设置,以实现整机风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减少噪音。如图4所示,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12与所述本体11的轴线的夹角β为10°<β<55°,使得从壳体3周向的进风能够通过倾斜的导流部12有效的、尽可能多的导入至风叶2处。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本体(11),所述本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沿其周向边缘设置有导流部(12),所述导流部(12)与所述本体(11)互成角度;所述本体(11)的第二端相接有出流部(13),由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到所述出流部(13)的直径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本体(11),所述本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沿其周向边缘设置有导流部(12),所述导流部(12)与所述本体(11)互成角度;所述本体(11)的第二端相接有出流部(13),由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到所述出流部(13)的直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2)与所述本体(11)的轴线的夹角β为10°<β<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部(13)与所述本体(11)的轴线的夹角α为8°<α<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2)与所述本体(11)通过导流弧面(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本体(11)的固定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云张兴钰张福臣向新贤翟振坤吴俊鸿梁博陈志伟陈英强李业强黄鑫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