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地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39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热地暖结构,包括保温层、反射层以及发热层,反射层设于保温层的上表面,发热层设于反射层的上表面;地暖结构还包括均热层,均热层设于发热层的上表面,用以传导发热层产生的以及保温层和反射层反射的热量,当均热层的第一区域被遮盖物覆盖时,第一区域的能量能够被均热层传导至第一区域的周围区域,以均匀均热层的表面温度。被覆盖部位的热量被均热层快速的传递至周围温度较低的区域,被覆盖部位的表面温度越高,传递速率越快,进而避免被覆盖区域表面温度无限制的升高,起到自限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地暖结构
本技术总体来说涉及地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热地暖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煤改新能源政策的大力实施,电热地暖成为很多家庭冬季取暖的选择。然而,相关技术中电热地暖主要是利用电热膜发热获取热量,该方式为恒功率发热方式,地暖表面一旦被遮盖物覆盖,被覆盖区域的温度会不断升高,进而产生安全隐患。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热地暖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地暖表面被覆盖后温度不断升高,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热地暖结构,包括保温层、反射层以及发热层,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反射层的上表面;所述地暖结构还包括均热层,所述均热层设于所述发热层的上表面,用以传导所述发热层产生的以及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反射层反射的热量;当所述均热层的第一区域被遮盖物覆盖时,所述第一区域的能量能够被所述均热层传导至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区域,以均匀所述均热层的表面温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均热层的导热系数为600~3000W/(m·K),所述均热层包括石墨膜、石墨烯散热膜、铜箔、铝箔中的任意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发热层包括电热膜、碳纤维电热板、碳晶板、电热带中的任意一种。r>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保温层包括导热系数不超过0.12W/(m·K)的挤塑板、聚氨酯发泡保温板、酚醛树脂发泡保温板中的任意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反射层之间还设有固定层,用于防止所述发热层发热后陷入所述保温层。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层包括硅晶网或钢丝网。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均热层的铺设面积大于所述发热层的铺设面积,且所述均热层的边缘超出所述发热层的边缘。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电热地暖结构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保温层能够阻挡热量向下传递,降低了能量的损失。2、均热层能够使发热层产生的热量更加均匀的传递至表面,提高能量利用效率。3、当地暖表面有遮盖物时,被覆盖部位的热量被均热层快速的传递至周围温度较低的区域,被覆盖部位的表面温度越高,传递速率越快,进而避免被覆盖区域表面温度无限制的升高,起到自限温的效果。4、本技术的地暖结构设计简单,工艺简单,结构合理,铺设过程易于实现。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地暖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地暖铺设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基体层2、保温层3、反射层4、固定层5、发热层6、均热层7、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本技术的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相关技术中的电热地暖在使用过程中,地暖表面一旦被遮盖物(例如衣物、书本纸张、木质家具等)覆盖,则被覆盖的区域的温度总是高于未被遮盖物覆盖的区域,久而久之,被覆盖的区域的温度会越来越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本技术的技术人在研究中还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地暖主要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产生热量,以供使用者取暖。然而,电加热为恒功率发热方式,在恒功率的发热方式下,地暖表面一旦被覆盖,则被覆盖区域的热量不能被及时散发出去,导致该区域的温度总是大于其他未被覆盖的区域。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地暖结构及地暖铺设方法,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地暖表面被遮盖物覆盖的区域温度较高,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热地暖结构,包括保温层2、反射层3、发热层5以及均热层6。反射层3设于保温层2的上表面,发热层5设于反射层3的上表面,均热层6设于发热层5的上表面。均热层6用以传导发热层5产生的以及保温层2和反射层3反射的热量,当均热层6的第一区域被遮盖物覆盖时,第一区域的能量能够被均热层6传导至第一区域的周围区域,以均匀均热层6的表面温度;均热层6的铺设面积大于发热层5的铺设面积,且均热层6的边缘超出发热层5的边缘。具体来说,当发热层5工作时,由于热温差的原因,发热层5产生的热量会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传递,其中向下传递的热量在传递过程中,一部分热量遇到反射层3被反射,进而向上传递;而另一部分向下传递的热量会继续向下传递,当该另一部分向下传递的热量遇到保温层2后不能被有效地继续传递,因此会使保温层2温度逐渐升高。当保温层2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发热层5产生的向下传递的热量与保温层2向上反射的热量达到平衡,此时不会再有多余的热量继续向下传递,故保温层2起到了保温效果,降低了热量的损失。另外,发热层5产生的向上传递的热量以及反射层3和保温层2向上反射的热量向上传递至均热层6,由于均热层6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传导发热层5产生的以及保温层2和反射层3反射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均热层6的温度较低的区域,以均匀均热层6的温度,使得均热层6的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当地暖表面被遮盖物覆盖时,发热层5产生的热量与保温层2和反射层3反射的热量向上传递至均热层6后,热量不能向外辐射,导致该被覆盖的区域温度升高,进而与周围区域形成热温差,此时,由于均热层6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将热量迅速传导至周围的低温区域,起到均匀温度的作用及自动限温的功能,避免被覆盖区域的温度过高聚集而产生安全隐患。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热层5和反射层3之间还设有固定层4,用以防止发热层5发热后陷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地暖结构,包括保温层、反射层以及发热层,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反射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暖结构还包括均热层,所述均热层设于所述发热层的上表面,用以传导所述发热层产生的以及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反射层反射的热量;当所述均热层的第一区域被遮盖物覆盖时,所述第一区域的能量能够被所述均热层传导至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区域,以均匀所述均热层的表面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地暖结构,包括保温层、反射层以及发热层,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反射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暖结构还包括均热层,所述均热层设于所述发热层的上表面,用以传导所述发热层产生的以及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反射层反射的热量;当所述均热层的第一区域被遮盖物覆盖时,所述第一区域的能量能够被所述均热层传导至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区域,以均匀所述均热层的表面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层的导热系数为600~3000W/(m·K),所述均热层包括石墨膜、石墨烯散热膜、铜箔、铝箔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王璇刘海舟姬楠楠周朝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