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34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针对山区传统流水养殖模式具有用水流量大、养殖密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二次或多次用水、尾水直接排放等特点,通过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继而达标排放,是确保山区流水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尾水处理是在将其重复利用或者排放前对水体进行修复的过程,目的是除去或者降低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溶解性有机物、氮磷营养物、以及其它的养殖污染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污能力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造价和运行成本低,适合山区流水养殖。

A method of tail water treatment of water culture in mountainous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淡水养殖
,具体为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贵州省冷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无污染,对发展鲟鱼、鲑鳟等冷水(亚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引进并推广鲟鱼山区养殖技术以来,贵州省的养殖面积不断增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不断攀升。近年来,因社会需求或发展需要渔业发展要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资源养护;要求积极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促进节水减排、清洁生产、低碳循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引导和鼓励养殖节水减排改造,重点支持废水处理、循环用水、网箱粪污残饵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同时推动制定养殖废水排放强制性标准,加强养殖技术创新和运用,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相关行业也强调“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推广使用养殖网箱废弃物收集设施,支持集中连片池塘开展生态化进排水系统改造,支持工厂化养殖开展循环水改造。在当前国家、省提出产业转型与节能减排战略和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开展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目前冷水鱼产业调研结果,目前仅有极个别企业开展了简易的尾水处理,因此针对山区流水养殖业因地制宜地开展尾水处理,是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渔业的必要措施,也是大力践行“大生态”战略行动的主要行动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贵州山区流水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高、水流量大的特点,通过不同水处理系统对流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研发和集成适合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的“物理+生物净化”符合生态尾水处理系统,以达到符合排放标准要求或者进行再次利用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物理处理;一、尾水溢水渠:在避免高程损失的情况下,将养殖场尾水引入溢水渠,使尾水在同一水平面溢向平面筛,溢水渠宽度与筛板安置宽度一致。当枯水期水量减小时,溢水渠内可放置挡水板,通过减小溢水面宽度调节单位宽度的过水量,以保证尾水流速和筛板冲刷过滤效果;二、集污槽:经过筛板的尾水裹挟固体污染物流入集污槽中,沉降在槽底;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固体污染物转移至集污池中:1、集污槽底部水平,采用水泵平移式吸入集污池中,集污池与集污槽不相连。2、集污槽底部坡降5-10%,向集污池一端倾斜,固体污染物依靠自身重力,向集污池方向移动聚集;或集污槽底部“中高两低”,向两端倾斜,设置两个集污池;集污池方形或圆形;,底部与集污槽底部高差2m-3m;3、定期将集污池中的固体污染物抽出外运,作为肥料消化利用;步骤二、生态处理;一、生态处理池:生态处理池接纳经物理处理后的尾水,池形依养殖场地形而建,按进水量为0.1m3/s时,生态处理池面积≥1亩比例匹配,池深1.5m-2.5m,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5h。池内设置挡水墙和潜流墙;二、生态处理装置:采用在生态处理池中的缓水区域架设生物浮床种植净水植物,用于吸收水溶性营养物;在挡水墙之间设置生物滤材;最后采用通过进水-曝气策略,在生态处理池内形成周期厌氧/好氧的运行环境,实现除磷的目的;步骤三、水生生物:采用在生态处理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和饲养水生动物相结合方式实现分解尾水中的营养物。优选的,平面筛为方形结构,其缝隙方向与尾水水流方向垂直。优选的,平面筛的筛网大小及其倾斜度设置以实现其过水量为0.01-0.03m3/s为宜。优选的,挡水墙设置在生态处理池进水端与排水段之间,间距为10-20m;该挡水墙墙体高地不低于水池正常水位20cm;采取挡水墙与池壁之间交错开口或挡水墙一侧上端交错开口的方式,两种开口方式的过水截面积均要保证过水平稳,并使池内水流呈“Z”形运动,目的是减缓水流流速,增加水流在池内处理的行程;优选的,所述挡水墙墙面设置多孔结构,并在挡水墙墙体与池边结合处下端距离池底20cm以上设置透水孔,避免形成死水区。优选的,在靠近排水端的挡水墙之间设置1-2道潜流墙,墙厚0.8m-2.0m,内部填充基质填料,填料无杂质,两侧填料的直径大于中间填料的直径;潜流墙以挡水面下部进水,背水面上部出水效果为宜。优选的,浮床离岸端及两侧以密封塑料管或竹子固定,浮床架设面积可占生态处理池水面总面积1/5-1/4。优选的,生物滤材选用比表面积大,空隙多的材料,利于硝化细菌附着生长,吸收分解水中的氨氮,用网目为1cm-2cm的渔网网片,缝制成10cm*20cm的方形网袋,或直径10cm、长20cm-30cm的圆桶形网袋,将滤材充填入网袋中;在两道相邻挡水墙之间,在水位线下5cm-10cm设桩或在墙体上,垂直方向间隔20cm-30cm,离池底30cm,依次等高连接尼龙绳,为保持稳定中部可加桩固定,在尼龙绳上间隔20cm捆绑滤材网袋,形成一道滤层,滤层间距40cm-60cm。优选的,按0.22-0.35kw/亩配置喷泉曝气机,通过进水-曝气策略,在周期内形成厌氧/好氧的运行环境,使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吸收挥发性脂肪酸,将其转化为聚羟基链烷酸酯并贮存在体内,再在好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用于充分吸收水中的磷酸盐,以达到除磷的目的。同时,在周期内进行曝气,好氧条件下可以将NH4+-N经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并在缺氧条带下经反硝化作用降低水体中NO3--N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针对山区传统流水养殖模式具有用水流量大、养殖密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二次或多次用水、尾水直接排放等特点,通过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继而达标排放,是确保山区流水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尾水处理是在将其重复利用或者排放前对水体进行修复的过程,目的是除去或者降低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溶解性有机物、氮磷营养物、以及其它的养殖污染物,本专利技术集污能力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造价和运行成本低,适合山区流水养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技术在贵州省绥阳县、荔波县选择两家流水养殖鲟鱼企业,试验运行并示范。本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点包括:1、物理处理系统比选与集污效果研究;主要是对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微滤机、弧形筛、平面筛、旋流沉淀池及其复合应用效果进行试验评估,选择集污能力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造价和运行成本低的适合山区流水养殖的稳定处理系统。2、尾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根据养殖场实际地形完成工艺设计,完成尾水处理方案。3、生态处理池混养鱼类品种筛选。混养鱼类不投饵,以主养品种产生的粪便及饲料残渣为食,在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减少固体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物理处理;/n一、尾水溢水渠:在避免高程损失的情况下,将养殖场尾水引入溢水渠,使尾水在同一水平面溢向平面筛,溢水渠宽度与筛板安置宽度一致。当枯水期水量减小时,溢水渠内可放置挡水板,通过减小溢水面宽度调节单位宽度的过水量,以保证尾水流速和筛板冲刷过滤效果;/n二、集污槽:经过筛板的尾水裹挟固体污染物流入集污槽中,沉降在槽底;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固体污染物转移至集污池中:/n1)、集污槽底部水平,采用水泵平移式吸入集污池中,集污池与集污槽不相连;/n2、集污槽底部坡降5-10%,向集污池一端倾斜,固体污染物依靠自身重力,向集污池方向移动聚集;或集污槽底部“中高两低”,向两端倾斜,设置两个集污池;集污池方形或圆形;,底部与集污槽底部高差2m-3m;/n3、定期将集污池中的固体污染物抽出外运,作为肥料消化利用;/n步骤二、生态处理;/n一、生态处理池:生态处理池接纳经物理处理后的尾水,池形依养殖场地形而建,按进水量为0.1m3/s时,生态处理池面积≥1亩比例匹配,池深1.5m-2.5m,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5h。池内设置挡水墙和潜流墙;/n二、生态处理装置:采用在生态处理池中的缓水区域架设生物浮床种植净水植物,用于吸收水溶性营养物;再挡水墙之间设置生物滤材;最后采用通过进水-曝气策略,在生态处理池内形成周期厌氧/好氧的运行环境,实现除磷的目的;/n步骤三、水生生物:采用在生态处理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和饲养水生动物相结合方式实现分解尾水中的营养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物理处理;
一、尾水溢水渠:在避免高程损失的情况下,将养殖场尾水引入溢水渠,使尾水在同一水平面溢向平面筛,溢水渠宽度与筛板安置宽度一致。当枯水期水量减小时,溢水渠内可放置挡水板,通过减小溢水面宽度调节单位宽度的过水量,以保证尾水流速和筛板冲刷过滤效果;
二、集污槽:经过筛板的尾水裹挟固体污染物流入集污槽中,沉降在槽底;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固体污染物转移至集污池中:
1)、集污槽底部水平,采用水泵平移式吸入集污池中,集污池与集污槽不相连;
2、集污槽底部坡降5-10%,向集污池一端倾斜,固体污染物依靠自身重力,向集污池方向移动聚集;或集污槽底部“中高两低”,向两端倾斜,设置两个集污池;集污池方形或圆形;,底部与集污槽底部高差2m-3m;
3、定期将集污池中的固体污染物抽出外运,作为肥料消化利用;
步骤二、生态处理;
一、生态处理池:生态处理池接纳经物理处理后的尾水,池形依养殖场地形而建,按进水量为0.1m3/s时,生态处理池面积≥1亩比例匹配,池深1.5m-2.5m,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5h。池内设置挡水墙和潜流墙;
二、生态处理装置:采用在生态处理池中的缓水区域架设生物浮床种植净水植物,用于吸收水溶性营养物;再挡水墙之间设置生物滤材;最后采用通过进水-曝气策略,在生态处理池内形成周期厌氧/好氧的运行环境,实现除磷的目的;
步骤三、水生生物:采用在生态处理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和饲养水生动物相结合方式实现分解尾水中的营养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筛为方形结构,其缝隙方向与尾水水流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筛的筛网大小及其倾斜度设置以实现其过水量为0.01-0.03m3/s为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流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挡水墙设置在生态处理池进水端与排水段之间,间距为10-20m;该挡水墙墙体高地不低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霆周洲孔杰杨文钊耿志前李世凯王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