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31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包括支撑箱座、支撑杆和顶板,所述支撑箱座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内表面与支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装支架技术领域。该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构建出一个可以上下滑动固定的机械动力支架,安装尺寸可以调节,使用灵活,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机电安装支架,不能够直接对底部设备进行更换,同时由于采用层层堆叠的方式进行安装,不方便对中间和顶部设备的维修,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
本技术涉及安装支架
,具体为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地下综合管廊中空间有限,所以需要合理的对机电设备进行安装,现有机电安装支架,多是直接在已安装好的机电设备上方再进行新一轮的机电设备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在设备出现损坏时,不能够直接对底部设备进行更换,同时由于采用层层堆叠的方式进行安装,不方便对中间和顶部设备的维修,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解决了现有机电安装支架,不能够直接对底部设备进行更换,同时由于采用层层堆叠的方式进行安装,不方便对中间和顶部设备的维修,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包括支撑箱座、支撑杆和顶板,所述支撑箱座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内表面与支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外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支撑箱座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插板,且稳定插板的内表面与稳定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杆的稳定插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板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箱,所述顶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衡收线箱,两个所述均衡收线箱输出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稳定杆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环的外表面与连接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连接孔均匀的排列在支撑箱座顶部的四周。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且位于稳定杆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支撑箱座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稳定架,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与稳定架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稳定架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扣合板,且扣合板的表面和螺纹孔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稳定架滑板的表面开通过螺栓与支撑箱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通过在支撑杆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个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外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支撑箱座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插板,稳定插板的内表面与稳定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稳定杆的稳定插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配合支撑箱座、支撑杆、顶板、连接孔、滑槽、连接板、稳定杆、稳定插板和固定孔的设置,构建出一个可以上下滑动固定的机械动力支架,安装尺寸可以调节,使用灵活,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机电安装支架,不能够直接对底部设备进行更换,同时由于采用层层堆叠的方式进行安装,不方便对中间和顶部设备的维修,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不便的问题。(2)、该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通过在支撑箱座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道,滑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稳定架,支撑杆的外表面与稳定架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支撑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稳定架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扣合板,扣合板的表面和螺纹孔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稳定架滑板的表面开通过螺栓与支撑箱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配合滑道、稳定架、螺纹孔和扣合板的设置,实现固定装置的移动,针对性的对装置进行稳定加固,给装置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箱座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支撑箱座、2—支撑杆、3—顶板、4—连接孔、5—滑槽、6—连接板、7—稳定杆、8—稳定插板、9—固定孔、10—动力箱、11—均衡收线箱、12—连接环、13—连接槽、14—安装孔、15—滑道、16—稳定架、17—螺纹孔、18—扣合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包括支撑箱座1、支撑杆2和顶板3,支撑杆2的高度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调整,支撑箱座1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道15,滑道1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稳定架16,支撑杆2的外表面与稳定架1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支撑杆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17,稳定架1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扣合板18,且扣合板18的表面和螺纹孔17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稳定架16滑板的表面开通过螺栓与支撑箱座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配合滑道15、稳定架16、螺纹孔17和扣合板18的设置,实现固定装置的移动,针对性的对装置进行稳定加固,给装置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方便,支撑箱座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4,连接孔4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连接孔4均匀的排列在支撑箱座1顶部的四周,连接孔4的内表面与支撑杆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顶板3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箱10,顶板3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衡收线箱11,均衡收线箱11即为两个等距,受力相同的收放线箱,通过连接柱与动力箱10中部件固定,动力箱10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开关进行控制,两个均衡收线箱11输出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2,稳定杆7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13,连接环12的外表面与连接槽1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支撑杆2的顶端与顶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2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个支撑杆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板6的表面且位于稳定杆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4,连接板6外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7,支撑箱座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插板8,稳定插板8的内表面与稳定杆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稳定杆7的稳定插板8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9,两个固定孔9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配合支撑箱座1、支撑杆2、顶板3、连接孔4、滑槽5、连接板6、稳定杆7、稳定插板8和固定孔9的设置,构建出一个可以上下滑动固定的机械动力支架,安装尺寸可以调节,使用灵活,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机电安装支架,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包括支撑箱座(1)、支撑杆(2)和顶板(3),所述支撑箱座(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4),且连接孔(4)的内表面与支撑杆(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与顶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支撑杆(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6),且连接板(6)外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7),所述支撑箱座(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插板(8),且稳定插板(8)的内表面与稳定杆(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杆(7)的稳定插板(8)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9),两个所述固定孔(9)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包括支撑箱座(1)、支撑杆(2)和顶板(3),所述支撑箱座(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4),且连接孔(4)的内表面与支撑杆(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与顶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支撑杆(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6),且连接板(6)外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7),所述支撑箱座(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插板(8),且稳定插板(8)的内表面与稳定杆(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杆(7)的稳定插板(8)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9),两个所述固定孔(9)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箱(10),所述顶板(3)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衡收线箱(11),两个所述均衡收线箱(11)输出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2),所述稳定杆(7)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13),且连接环(12)的外表面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洋潘洋洋刘即勇刘洪徐思吕仁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