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229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在同一井道内的两个轿厢,在轿厢深度方向上轿厢开门的一侧为前侧,相对侧为后侧;竖直投影位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外侧且部分位于机房内的两台驱动装置,所述机房处在井道顶部的后侧;位于井道内的后侧且处在所述两台驱动装置下方的平衡配重;位于井道内且竖直投影分别处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左后侧和右后侧的两个导向绳轮组;一根曳引索,所述曳引索的两端通过相应的绳头装置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井道或机房内,所述曳引索由一端起依次绕经其中一轿厢、其中一对导向绳轮组、其中一驱动装置、平衡配重、另一驱动装置、另一对导向绳轮组、另一轿厢直至所述曳引索的另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
本申请涉及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
技术介绍
双子电梯是指在同一井道内安装有两个轿厢的电梯系统,两个轿厢可以在井道内上下各自独立运行,让两个乘客同时抵达不同楼层成为可能,因此,双子电梯能有效提升电梯的运输效率。现有市场上存在较多的旧梯改造项目,由于前期电梯的运载设计容量不足,导致早晚运行高峰时电梯运行效率过低,在井道资源无法增加的前提下,非常适合采用双子电梯的设计方案。但是现有市场上的双子电梯也有它的缺点。比如,现有市场的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由于两台轿厢需要额外多配置一套平衡配重及其它相关的安全部件,井道利用率与单梯相比明显变小,这也限制了双子电梯的总体运输效率提升。又比如,在乘客上下班等高峰运行模式下,两个轿厢需要同时独立运行,但进入下部轿厢的乘客,无法直接到达顶层,进入上部轿厢的乘客无法直接到达底层,这使得少部分这样的乘客需要通过中转乘坐另一个轿厢或者步行一层楼才能到达目的楼层,乘客的体验感较差,尤其是对一些如需要乘坐轮椅等步行困难的乘客更不方便,这也成为双子电梯无法普及推广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瓶颈。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双子电梯可以让两个轿厢均能到达顶层或底层,同时又能更好地优化轿厢、平衡配重及驱动装置等主要部件的空间布置,从而提高井道平面利用率并满足产品各项维护使用需求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考虑将上部轿厢运行至机房空间内进行躲避,保证下部轿厢可以运行至顶层,同时设计一套最优的曳引布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双子电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在同一井道内的两个轿厢,在轿厢深度方向上轿厢开门的一侧为前侧,相对侧为后侧;竖直投影位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外侧且部分位于机房内的两台驱动装置,所述机房处在井道顶部的后侧;位于井道内的后侧且处在所述两台驱动装置下方的平衡配重;位于井道内且竖直投影分别处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左后侧和右后侧的两个导向绳轮组;一根曳引索,所述曳引索的两端通过相应的绳头装置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井道或机房内,所述曳引索由一端起依次绕经其中一轿厢、其中一对导向绳轮组、其中一驱动装置、平衡配重、另一驱动装置、另一对导向绳轮组、另一轿厢直至所述曳引索的另一端。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井道与所述机房之间设置隔离墙,且所述隔离墙开设有与驱动装置位置相应的避让区。可选的,所述井道的顶部为处在机房前侧的轿厢躲避空间,且所述轿厢躲避空间至少可容许轿厢进入。可选的,所述两台驱动装置除曳引轮之外的其余部分位于机房内。可选的,所述轿厢前侧中点与后侧中点的连线为前后中心线,所述两台驱动装置对称的布置在轿厢前后中心线的两侧。可选的,所述两个导向绳轮组相对轿厢前后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每一侧的导向绳轮组均包括上下两个布置的两个导向绳轮,两个导向绳轮的侧面分别与轿厢朝向该导向绳轮组的侧面平行。可选的,同一导向绳轮组中,上部导向绳轮位于相应驱动装置的曳引轮上方,下部导向轮位于相应驱动装置的曳引轮下方;所述曳引索由一驱动装置起依次绕经下部导向轮,上部导向轮,然后到其中一个轿厢。可选的,所述各轿厢均以2:1的曳引比进行悬吊,所述平衡配重以4:1的曳引比进行悬吊。可选的,所述平衡配重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一配重转向轮,且两个第一配重转向轮相对轿厢前后中心线呈对称布置,在井道顶部有设置第二配重转向轮,所述第二配重转向轮的竖直投影位置处在所述两个第一配重转向轮之间且所述第二配重转向轮轴线的垂直投影与轿厢前后中心线的垂直投影重合,所有配重转向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曳引索由一驱动装置起依次绕经其中一第一配重转向轮、所述第二配重转向轮、另一第一配重转向轮、直至另一驱动装置。可选的,所述上轿厢的底部设置两个第一轿底轮,所述曳引索绕经所述两个第一轿底轮后分别向上延伸至相应的绳头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下轿厢的底部设置两个第二轿底轮,所述曳引索绕经所述两个第二轿底轮后分别向上延伸至相应的绳头装置和驱动装置;两个第一轿底轮的垂直投影连线与两个第二轿底轮的垂直投影连线呈X形布置,且该X形相对于轿厢前后中心线呈对称布置。本申请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将原先井道顶部位于轿厢上方的机房部分通过金属薄板隔开用做上轿厢的躲避空间,确保了下轿厢可以到达建筑顶部楼层;为了避免驱动装置布置在轿厢的垂直投影内导致顶部轿厢运行空间受制,将两台驱动装置均布置在平衡配重的上方,可以很好的提高井道平面利用率及井道顶部空间;将两台驱动装置通过金属薄板将其曳引轮部分与其余部分进行隔开,可以在曳引轮及其悬挂绳可以顺利连接轿厢的同时,确保驱动装置可以在机房内进行日常维护及满足正常的紧急救人的功能;由于双子电梯两个轿厢无法同时到达底层的缺陷,通常适合多个井道并排布置时采用并将其中一个井道用来布置成单梯,将平衡配重及驱动装置布置在井道的后侧,可以确保当两个或三个以上的井道并排在一起时,同样可以采用相同的布置;两个轿厢共用一个平衡装置,不仅安装方便,成本节约,而且能有效地提升电梯井道平面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去除轿厢后的侧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第一轿厢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为图1中第二轿厢的示意性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轿厢;2、第二轿厢;3、井道;4、机房;5、曳引索;6、金属隔板;7、第一驱动装置;8、第二驱动装置;9、支撑架;10、第一上导向轮;11、第二上导向轮;12、第一下导向轮;13、第二下导向轮;14、第二轿厢左轿底轮;15、第二轿厢右轿底轮;16、第一轿厢右轿底轮;17、第一轿厢左轿底轮;18、第二配重转向轮;19、第一配重转向轮;20、第一配重转向轮;21、平衡配重;22、轿厢前后中心线;23、轿厢躲避空间;24、第一绳头装置;25、第二绳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但用于描述附图的附加细节或示例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专利技术创造、目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任何一者的范围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n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在同一井道内的两个轿厢,在轿厢深度方向上轿厢开门的一侧为前侧,相对侧为后侧;/n竖直投影位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外侧且部分位于机房内的两台驱动装置,所述机房处在井道顶部的后侧;/n位于井道内的后侧且处在所述两台驱动装置下方的平衡配重;/n位于井道内且竖直投影分别处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左后侧和右后侧的两个导向绳轮组;/n一根曳引索,所述曳引索的两端通过相应的绳头装置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井道或机房内,所述曳引索由一端起依次绕经其中一轿厢、其中一对导向绳轮组、其中一驱动装置、平衡配重、另一驱动装置、另一对导向绳轮组、另一轿厢直至所述曳引索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在同一井道内的两个轿厢,在轿厢深度方向上轿厢开门的一侧为前侧,相对侧为后侧;
竖直投影位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外侧且部分位于机房内的两台驱动装置,所述机房处在井道顶部的后侧;
位于井道内的后侧且处在所述两台驱动装置下方的平衡配重;
位于井道内且竖直投影分别处于所述轿厢竖直投影左后侧和右后侧的两个导向绳轮组;
一根曳引索,所述曳引索的两端通过相应的绳头装置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井道或机房内,所述曳引索由一端起依次绕经其中一轿厢、其中一对导向绳轮组、其中一驱动装置、平衡配重、另一驱动装置、另一对导向绳轮组、另一轿厢直至所述曳引索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与所述机房之间设置隔离墙,且所述隔离墙开设有与驱动装置位置相应的避让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的顶部为处在机房前侧的轿厢躲避空间,且所述轿厢躲避空间至少可容许轿厢进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驱动装置除曳引轮之外的其余部分位于机房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前侧中点与后侧中点的连线为前后中心线,所述两台驱动装置对称的布置在轿厢前后中心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子电梯的系统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向绳轮组相对轿厢前后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每一侧的导向绳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傅利丰王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