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祐寰专利>正文

车用避震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23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包括一减震筒以及一气囊单元,其中该气囊单元具有一囊体、一底座以及一顶盖,该囊体的上、下两端皆设一组套部,以供该底座以及该顶盖的组设安装,所述组套部的外径皆具有一套束部,并各搭配一束环圈束迫紧,且所述套束部的端部皆环状包覆有一金属材料形成外凸状的一挡止唇部,借此,当气囊单元以上下两端的组套部组设该底座以及顶盖,并利用束环圈套迫紧时,该束环能确实受到该挡止唇部限制定位,避免囊体因充气压力增加而造成组套部从该束环滑脱的现象产生,达到该囊体与该底座以及顶盖间的紧密组合,有助于提升结构的实用性。

Structure of vehicle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避震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器,尤指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常见的车辆气垫式避震器结构,其主要在一减震筒上套掣有一橡胶气囊,该橡胶气囊上、下两端皆形成一穿套部,再由该橡胶气囊上、下两端的穿套部各组设一上座以及一下座,并利用束环圈套束紧于该穿套部外,进而将该上座以及下座束紧固定,完成该上、下座结合该橡胶气囊的上、下端部的状态,且该上、下座间的距离能做相对的改变,进以带动气囊做压缩或伸展,再配合气囊内部所充满的空气,就能在车辆行驶时,达到缓冲避震的效果。详观上述已知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如下:该橡胶气囊利用束环束紧二该穿套部外时,由于该穿套部与该束环仅有单纯的束紧状态,在橡胶气囊进行充气时,该橡胶气囊会因内部压力逐渐增加而向外撑张,并拉扯该橡胶气囊的穿套部,造成该穿套部从束环滑脱的情况,进而失去橡胶气囊的缓冲减震效果,即为已知气垫式避震器的使用缺失,有改善的必要。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所述车用避震器结构包含一避震器,该避震器包括一减震筒以及一气囊单元,该减震筒的外径设一螺纹段,并于该减震筒的顶端设一缓冲内缩的心轴,该气囊单元具有一囊体,以及组设于该囊体的上、下端部的一底座以及一顶盖,该囊体的上、下两端皆设一组套部,以供该底座以及该顶盖的组设安装,所述组套部的外径皆具有一套束部,并各搭配一束环圈束迫紧,且所述套束部的端部皆环状包覆有一金属材料形成外凸状的一挡止唇部,该底座的中央处设一具内螺纹的组合孔螺锁组设于该减震筒的螺纹段,另由偏心处设一充气流道,而该顶盖的中央处则设一穿孔通过该心轴。较佳地,该顶盖的上端部外扩形成一抵靠缘。较佳地,该底座的下端部外扩形成一顶靠缘。较佳地,该心轴的外径设有外螺纹段,并配合锁接一螺帽。较佳地,该底座的组合孔更设有一环槽,并配合嵌入一O型环。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在于:该气囊单元以上下两端的组套部组设该底座以及顶盖,并利用束环圈套迫紧时,由于该组套部由外径的套束部的端缘包覆有金属材料并形成环状的挡止唇部,令该束环能确实受到该挡止唇部限制定位,在气囊单进行充气步骤时,能避免囊体因内部压力增加而造成组套部从该束环滑脱的现象产生,达到该囊体与该底座以及顶盖间的紧密组合,有助于提升结构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受压缓冲的示意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减震筒;11螺纹段;12心轴;121外螺纹段;122螺帽;20气囊单元;21囊体;211组套部;212套束部;213束环;214金属材料;215挡止唇部;22底座;221顶靠缘;222组合孔;223环槽;224O型环;225充气流道;23顶盖;231抵靠缘;232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作进一步的详述:首先,先请参阅图1和2所示,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该避震器包括一减震筒10以及一气囊单元20,该减震筒10外径设一螺纹段11,并于该减震筒10顶端设一缓冲内缩的心轴12,该心轴12外径设有外螺纹段121,并配合锁接一螺帽122,该气囊单元20具有一囊体21,及组设于该囊体21上、下端部的一底座22以及一顶盖23,该囊体21上、下两端皆设一组套部211,以供该底座22以及该顶盖23的组设安装,所述组套部211的外径皆具有一套束部212,并各搭配一束环213圈束迫紧,且所述套束部212端部皆环状包覆有一金属材料214形成外凸状的一挡止唇部215,该底座22下端部外扩形成一顶靠缘221,并于中央处设一具内螺纹的组合孔222螺锁组设于该减震筒10的螺纹段11,该组合孔222更设有一环槽223,并配合嵌入一O型环224,而该底座22由偏心处设一充气流道225,该顶盖23上端部外扩形成一抵靠缘231,并于中央处设一穿孔232通过该心轴12。其结构的组成,再请参阅图2和3所示,该气囊单元20先由上、下两端的组套部211分别组设该顶盖23以及该底座22,该底座22的顶靠缘221往上紧靠于下端组套部211的挡止唇部215,再利用该束环213圈套束紧于套束部212,并通过该挡止唇部215限制该束环213位置,该顶盖23的抵靠缘231往下紧靠于该上端组套部211的挡止唇部215,亦利用该束环213圈套束紧该套束部212,并通过挡止唇部215限制束环213位置,借此完成该气囊单元20的组装,再将该气囊单元20与该减震筒10组装,该气囊单元20以底座22的组合孔222往下穿套该减震筒10,并沿着螺纹段11螺锁定位,且组合孔222更由该环槽223嵌设一该O型环224,以确保该组合孔222与减震筒10间的气密状态,而该心轴12则顺势从该顶盖23的穿孔232穿出,以完成该避震器的组成。其结构实际使用的状态,请参阅图4和5所示,该避震器组设于车体及轮轴间支撑结合,该减震筒10以心轴12穿过车体并利用一螺帽122锁接迫紧,同时将该气囊单元20的顶盖23抵靠车体底面,进而通过心轴12及顶盖23随着路面起伏而分别对减震筒10及气囊单元20产生阻尼及缓冲作用,提供车体行进的避震减压效果,且该气囊单元20由底座22的充气流道225将气体灌入囊体21内,使气囊单元20内部充满气体,并以灌入气体的磅数作为气囊单元20的缓冲条件,可随着空气充填磅数的选择,达到气囊单元20缓冲软硬的微调,以及依照路况调变车体的底盘高度,以符合不同道路条件的驾驶需求。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有益效果:该气囊单元20以上下两端的组套部211组设该底座22以及顶盖23,并利用束环213圈套迫紧时,由于该组套部211由外径的套束部212端缘包覆有金属材料214并形成环状的挡止唇部215,且该底座22以及顶盖23更分别以顶靠缘221以及抵靠缘231贴靠该挡止唇部215,令该束环213能确实受到该挡止唇部215限制定位,在气囊单元20进行充气步骤时,能避免囊体21因内部压力增加而造成组套部211从该束环213滑脱的现象产生,达到该囊体21与该底座22以及顶盖23间的紧密组合,有助于提升结构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据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减震筒以及一气囊单元,该减震筒的外径设一螺纹段,并于该减震筒的顶端设一缓冲内缩的心轴,该气囊单元具有一囊体,及组设于该囊体的上、下端部的一底座以及一顶盖,该囊体的上、下两端皆设一组套部,以供该底座以及该顶盖的组设安装,所述组套部的外径皆具有一套束部,并各搭配一束环圈束迫紧,且所述套束部的端部皆环状包覆有一金属材料形成外凸状的一挡止唇部,该底座的中央处设一具内螺纹的组合孔螺锁组设于该减震筒的螺纹段,另由偏心处设一充气流道,而该顶盖的中央处则设一穿孔通过该心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减震筒以及一气囊单元,该减震筒的外径设一螺纹段,并于该减震筒的顶端设一缓冲内缩的心轴,该气囊单元具有一囊体,及组设于该囊体的上、下端部的一底座以及一顶盖,该囊体的上、下两端皆设一组套部,以供该底座以及该顶盖的组设安装,所述组套部的外径皆具有一套束部,并各搭配一束环圈束迫紧,且所述套束部的端部皆环状包覆有一金属材料形成外凸状的一挡止唇部,该底座的中央处设一具内螺纹的组合孔螺锁组设于该减震筒的螺纹段,另由偏心处设一充气流道,而该顶盖的中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祐寰
申请(专利权)人:陈祐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