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02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支座包括上下布置的上部钢支座、下部钢支座,上部钢支座底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内铺设有第一高阻尼橡胶,下部钢支座顶部设有第二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第一弧形钢板、第二弧形钢板,第一弧形钢板内铺设有第二高阻尼橡胶,第一弧形钢板与第二弧形钢板之间填充有第三高阻尼橡胶,第二弧形钢板与下部钢支座之间填充有第四高阻尼橡胶;椭球形钢隔板顶端伸入第一弧形凹槽内与第一高阻尼橡胶贴合,椭球形钢隔板底端伸入第二弧形凹槽内与第二高阻尼橡胶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多维度的地震效应进行消减,支座构件各层间位移可以在自重所产生的回复作用下得以恢复。

A self reset energy dissip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及桥梁结构抗震
,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在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及桥梁领域采用的减震支座主要类型有铅芯隔震橡胶支座、高阻尼隔震支座、速度锁定式支座等类型。强烈地震的发生,常同时传导着水平方向地震波、竖向地震波等多维度地震波,现有这些类型的减震支座对水平地震波的体现着显著的抗震性能,对竖向地震波的抗震性能却体现不够。同时,在强震发生后,对支座所造成的大幅度位移,这些类型的减震支座不能自行进行复位,对后期的继续使用和维修产生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包括支座和椭球形钢隔板;其中:支座包括上下布置的上部钢支座、下部钢支座,上部钢支座与下部钢支座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上部钢支座底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内铺设有第一高阻尼橡胶,下部钢支座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与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椭球形钢隔板设置在第一间隙内,椭球形钢隔板顶端伸入第一弧形凹槽内与第一高阻尼橡胶贴合,椭球形钢隔板底端伸入第二弧形凹槽内与第二弧形凹槽贴合。优选的,还包括多个限位铅销,上部钢支座底部设有多个围绕第一弧形凹槽环形布置的限位凹槽,多个限位铅销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多个限位铅销底端与下部钢支座连接且多个限位铅销顶端分别伸入多个限位凹槽内,限位铅销与限位凹槽之间留有间隙且该间隙填充有弹性橡胶。优选的,第二弧形凹槽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第一弧形钢板、第二弧形钢板,第一弧形钢板内铺设有第二高阻尼橡胶,第一弧形钢板与第二弧形钢板之间填充有第三高阻尼橡胶,第二弧形钢板与下部钢支座之间填充有第四高阻尼橡胶,椭球形钢隔板底端与第二高阻尼橡胶贴合。优选的,第一弧形钢板与第二高阻尼橡胶、第三高阻尼橡胶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脂,第二弧形钢板与第三高阻尼橡胶、第四高阻尼橡胶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脂。优选的,上部钢支座底部外沿位置设有向下部钢支座方向延伸的环形支座,环形支座与下部钢支座之间留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底部设有环形密封橡胶,环形密封橡胶与环形支座、下部钢支座均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环形伸缩盖板,环形伸缩盖板围绕下部钢支座环形布置并位于环形密封橡胶下方,伸缩盖板与下部钢支座、环形支座均通过螺钉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上部钢支座、下部钢支座间设置椭球形钢隔板,对构件所承受各方向地震作用均可响应;设置多个限位铅销,具有抗剪、定位、地震烈度勘察等作用;下部钢支座设置多层弧形钢板和高阻尼橡胶,相互交错布置,为减震支座的自复位提供构造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包括支座和椭球形钢隔板1;其中:支座包括上下布置的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上部钢支座2与下部钢支座3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4,上部钢支座2底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弧形凹槽5,第一弧形凹槽5内铺设有第一高阻尼橡胶6,下部钢支座3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与第一弧形凹槽5相对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7,第二弧形凹槽7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第一弧形钢板8、第二弧形钢板9,第一弧形钢板8内铺设有第二高阻尼橡胶10,第一弧形钢板8与第二弧形钢板9之间填充有第三高阻尼橡胶11,第二弧形钢板9与下部钢支座3之间填充有第四高阻尼橡胶12。椭球形钢隔板1设置在第一间隙4内,椭球形钢隔板1顶端伸入第一弧形凹槽5内与第一高阻尼橡胶6贴合,椭球形钢隔板1底端伸入第二弧形凹槽7内与第二高阻尼橡胶10贴合。本技术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用于支撑结构构件,表面应平整光滑。椭球形钢隔板1为在地震作用下为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的位移提供条件,同时在地震作用后,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在自重作用下能进行滑动恢复,为自行复位至正常的使用状态提供构造条件,椭球形可对构件所承受各方向地震作用进行响应。第一高阻尼橡胶6能有效吸收消散地震能量,同时为上部钢支座提供滑动位移。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弧形凹槽7内的弧形钢板不限于2层,根据工程需要可增减层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限位铅销13,上部钢支座2底部设有多个围绕第一弧形凹槽5环形布置的限位凹槽,多个限位铅销13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多个限位铅销13底端与下部钢支座3连接且多个限位铅销13顶端分别伸入多个限位凹槽内,限位铅销13与限位凹槽之间留有间隙且该间隙填充有弹性橡胶14。限位铅销13主要是用于对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位置的确定,同时在位移达到设计限制时,产生剪切破坏,可部分的吸收消散地震能量,在震灾勘察期,可根据其破坏程度来判断结构构件所受的破坏程度,其尺寸大小可根据所需的剪切力来进行设计,其与上部钢支座2的间隙应根据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之间位移限值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钢板8与第二高阻尼橡胶10、第三高阻尼橡胶11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脂,第二弧形钢板9与第三高阻尼橡胶11、第四高阻尼橡胶12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脂。第一高阻尼橡胶6、第二高阻尼橡胶10应贴合椭球形钢隔板2,与椭球形钢隔板2接触面不涂抹润滑脂,第二高阻尼橡胶10与第一弧形钢板8接触面涂抹润滑脂,第二弧形钢板9与第三高阻尼橡胶11、第四高阻尼橡胶12的接触面上均涂抹有润滑脂,提高滑动性能,厚度不易太厚,以保证地震作用能有效的传递至下部各层;第二高阻尼橡胶10、第三高阻尼橡胶11、第四高阻尼橡胶12形状及厚度应保持一致。本实施例中,上部钢支座2底部外沿位置设有向下部钢支座3方向延伸的环形支座15,环形支座15与下部钢支座3之间留有第二间隙19,第二间隙底部设有环形密封橡胶16,环形密封橡胶16与环形支座15、下部钢支座3均连接。环形密封橡胶16环绕消能减震支座四周,对第二间隙19进行封闭,防止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不影响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之间的位移。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环形伸缩盖板17,环形伸缩盖板17围绕下部钢支座3环形布置并位于环形密封橡胶下方16,伸缩盖板17与下部钢支座3、环形支座15均通过螺钉18连接。环形伸缩盖板17对环形密封橡胶16进行保护,提高消能减震支座的耐久性,螺钉18可根据需要设置。本技术可对多维度的地震效应进行消减,除了对水平地震作用有着消能减震作用,对竖向地震作用亦有着显著的消能减震作用。本技术对于消能减震构件的进行改进设计,使得在地震作用之后,支座构件各层间位移可以在自重所产生的回复作用下得以恢复,使得支座能自行复位至正常的使用状态,使得地震对上部建筑的作用得以消减,使上部建筑的功能生态得以恢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和椭球形钢隔板(1);其中:/n支座包括上下布置的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上部钢支座(2)与下部钢支座(3)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4),上部钢支座(2)底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弧形凹槽(5),第一弧形凹槽(5)内铺设有第一高阻尼橡胶(6),下部钢支座(3)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与第一弧形凹槽(5)相对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7);/n椭球形钢隔板(1)设置在第一间隙(4)内,椭球形钢隔板(1)顶端伸入第一弧形凹槽(5)内与第一高阻尼橡胶(6)贴合,椭球形钢隔板(1)底端伸入第二弧形凹槽(7)内与第二弧形凹槽(7)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和椭球形钢隔板(1);其中:
支座包括上下布置的上部钢支座(2)、下部钢支座(3),上部钢支座(2)与下部钢支座(3)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4),上部钢支座(2)底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弧形凹槽(5),第一弧形凹槽(5)内铺设有第一高阻尼橡胶(6),下部钢支座(3)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与第一弧形凹槽(5)相对布置的第二弧形凹槽(7);
椭球形钢隔板(1)设置在第一间隙(4)内,椭球形钢隔板(1)顶端伸入第一弧形凹槽(5)内与第一高阻尼橡胶(6)贴合,椭球形钢隔板(1)底端伸入第二弧形凹槽(7)内与第二弧形凹槽(7)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限位铅销(13),上部钢支座(2)底部设有多个围绕第一弧形凹槽(5)环形布置的限位凹槽,多个限位铅销(13)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多个限位铅销(13)底端与下部钢支座(3)连接且多个限位铅销(13)顶端分别伸入多个限位凹槽内,限位铅销(13)与限位凹槽之间留有间隙且该间隙填充有弹性橡胶(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第二弧形凹槽(7)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第一弧形钢板(8)、第二弧形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龙盛梅林秋怡朱宝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