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结构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99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包括顶部,顶部包括开口;底部,底部用于承受通道内车辆荷载及土体、水体荷载;侧板,侧板连接底部和顶部,并与底部和顶部共同构成通道的腔体,其中,侧板形成通道的侧墙。本申请提供的通道结构构件,顶部具有开口,因此能够形成具有半敞开式顶部的地下通道,使得通道可以与外部空间相连通,降低了驾驶过程中产生的视觉压抑和视觉疲劳的感觉,极大的改善了行驶的体验感;同时,当通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或者火灾时,能够为救援提供便利条件,极大提高了通道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道结构构件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道结构构件。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一种地下建筑物,主要类型有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地下隧道等。城市地下隧道是城市快速路或者主干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内的城市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多。我国城市人多地少,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尤以特大城市更为严重,为实现城市的快速交通,通常采用地面或者高架快速道路的方式,但这些方式在施工建设中会引起城市环境、土地、景观等一系列问题。地下交通系统,具有单向性和直达性等流通特点,同时具有减少能源消耗、节省地面土地、分流车辆、减少地面交通压力等优势,因此,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下,采用适应城市发展趋势,满足节能、环保、快捷等要求的地下快速道路系统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传统的地下通道一般为全埋式地下通道,相对于地面快速路或者高架快速路,存在如造价较高、开挖支护风险较大的问题,此外,传统地下通道因通风消防的要求而产生较高的管理维护成本,而在驾驶体验中,特别是在长距离的隧道输送中,容易引起驾驶员视觉压抑,或者视觉疲惫等问题,进而提高了驾驶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全埋式地下通道施工造价高,后续维护不方便,同时驾驶员在行驶中容易产生视觉压抑、视觉疲惫等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通道结构构件,使得地下通道的各节段能够提前结构完成,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施工工期,并且能够更好地改善驾驶人员的行车体验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包括顶部,所述顶部包括开口;底部,所述底部用于承受通道内车辆荷载及土体、水体荷载;侧板,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并与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共同构成所述通道的腔体,其中,所述侧板形成所述通道的侧墙。采用上述结构的通道结构构件,顶部具有开口,能够形成具有敞开式顶部的地下通道,使得通道可以与外部空间相连通,因而不会产生压抑的感觉,极大的改善了驾驶的体验感,同时能够很好的改善通道内空气流动问题,并为后续消防等救援活动提供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包括隔离基底,所述隔离基底设置在所述底部的中线位置,用于在所述通道上设置隔离带。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还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底部两端,用于在所述通道上设置排水道。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还包括抗浮设备,所述抗浮设备用于支撑所述通道结构构件。进一步地,所述抗浮设备包括抗浮桩,所述抗浮桩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底面并向地下纵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连接,用于增加所述侧板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支撑柱。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和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用于支撑所述顶部。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顶板,两个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所述开口。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结构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以上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道结构构件一体成型,顶部具有开口,能够解决驾驶过程中视线压抑的问题,底部上预置有隔离基底和凹槽,一方面能够根据需要添加隔离带,满足不同方向或者类型的交通运输,另一方面具有自动排水功能,从而有效延长通道的使用寿命。此外,通道结构构件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连续化作业,施工时仅需要将每个阶段构建好的通道结构构件逐一连接起来即可,从而极大的提升的施工效率。此外,本申请提供的通道结构构件能够单独组成半敞开式通道,也能够与其他类型的通道进行组合使用,如在全埋式通道中间某节段中配套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通道结构构件,能够改善封闭式通道的光线和空气问题,同时缓解驾驶员的视线疲劳和压抑感,提升驾驶体验。对于本申请的各种具体结构及其作用与效果,将在下面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实施例1的第一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实施例1的第二立体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实施例2的第一立体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实施例2的第二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中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并不涉及本申请技术方案所涵盖的全部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图1所示的是本申请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实施例1的第一立体图,包括顶部1、底部2和侧板3。其中,侧板3连接顶部1和底部2,与顶部1和底部2一同构成通道的腔体。侧板3对称地设置在底部2的两端,形成通道的侧墙。底部2的中线位置沿通道延伸方向设置隔离基底41,隔离基底41可以用于设置隔离带,便于将底部2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双向车道,或者多个单车道。底部2上还包括凹槽42,在底部2两端靠近侧板3的位置对称地设置凹槽42,凹槽42形成排水道,便于将通道内的积水及时排出,提高使用寿命。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侧板3的外表面对称地设置有6根支撑柱5,支撑柱5与底部2和顶部1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强侧板3对顶部1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地,顶部1和侧板3结合的地方分别设置3个肋板6,肋板6用于支撑顶部1。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支撑柱5和肋板6,并不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其他类型的支撑结构,以及数量,只要能够增强侧板3的支撑效果,都是本申请所允许的。图1中所示的顶部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侧板3上的顶板1,两个顶板1之间形成开口。将本实施例1所示的通道结构构件埋设于地下,顶部的开口能够与外界相通,使得通道具有半敞开式顶部,一方面能够改善全埋式通道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减缓驾驶员在通道中行驶的视觉疲劳,提高驾驶的体验感。此外,两个对称设置的顶板1上可以布置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绿化带或者其他道路功能设施,具有节约工程用地,提升行车体验感,减少地面噪音及尾气影响等优点,并且极大的降低了施工以及后续维护的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图2所示的是本申请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实施例1的第二立体图,通过图2能够清楚的显示隔离基底41和凹槽42的结构,其中,隔离基底41和凹槽42都贯通底部2的前后端面,使得相邻的通道结构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通道后,相邻的隔离基底41和凹槽42能够连通,从而便于布置其他设备,如隔离带或者排水道。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贯通的隔离基底41和凹槽42仅是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在具体实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隔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结构构件包括:/n顶部,所述顶部包括开口;/n底部,所述底部用于承受通道内车辆荷载及土体、水体荷载;/n侧板,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并与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共同构成所述通道的腔体,其中,所述侧板形成所述通道的侧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道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结构构件包括:
顶部,所述顶部包括开口;
底部,所述底部用于承受通道内车辆荷载及土体、水体荷载;
侧板,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并与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共同构成所述通道的腔体,其中,所述侧板形成所述通道的侧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道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包括隔离基底,所述隔离基底设置在所述底部的中线位置,用于在所述通道上设置隔离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道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还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底部两端,用于在所述通道上设置排水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道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还包括抗浮设备,所述抗浮设备用于支撑所述通道结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炜黄晓彬陆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