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9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包括:肌瘤旋送装置和肌瘤转切装置,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旋送刀和后座,手柄Ⅰ位于后座的一端,手柄Ⅰ与后座固定连接,后座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与电动机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相连接;后座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转筒和筒座,手柄Ⅱ与筒座固定连接,转筒套接于筒座的内表面,手柄Ⅱ内设有电动机Ⅱ,筒座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分别与转筒和电动机Ⅱ相连接;转筒的一端设有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传统肌瘤钻优势明显,具有操作更简单、效率更高、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旋切取出子宫肌瘤的装置。
技术介绍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育龄女性的1/5,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子宫肌瘤挖出或全子宫切除术。随着人们对手术微创要求的提高,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因腹腔镜微创的腹部切口小至1cm,但却造成肌瘤的取出困难。当前临床上普遍使用肌瘤钻取肌瘤,该装置只适合在盆腹腔等空间较大的部位使用,使用时需钳夹固定肌瘤,而后切割肌瘤,存在钳夹固定不牢靠、易滑脱的问题,且该装置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易造成切割的肌瘤组织断裂,而不能将本次已切割的组织取出。此外,若肌瘤潜在恶性,该装置取肌瘤极易造成医源性肿瘤播散种植。因此,对于疑有恶变的肌瘤,手术剥除后常将其装入拾物袋中,将拾物袋口通过腹壁切口提出腹腔,由于拾物袋内空间狭小,传统肌瘤钻亦无法完成肌瘤的钳夹及切割,目前仅能采用人工钳夹、手术刀切割的模式取肌瘤,存在钳夹困难,每次仅能取出玉米粒大小破碎肌瘤组织,取肌瘤所用时间常占到整个手术及麻醉时间的一半以上,因此效率极低,不仅浪费时间,耗费体力,让术者身心俱疲,而且会增加患者的麻醉费用及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省力,集肌瘤旋切、输送一体的旋切装置,配合使用拾物袋,既可避免医源性造成潜在恶性肌瘤的播散种植,又能同时适用于经腹腔镜切口和经阴道切口的肌瘤取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包括:肌瘤转切装置和肌瘤旋送装置,所述肌瘤旋送装置与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相配合;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旋送刀和后座,所述手柄Ⅰ位于后座的一端,所述手柄Ⅰ与后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座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与电动机Ⅰ,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相连接;所述后座的前半部分为环套旋送刀的筒状结构,所述后座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用以排出肌瘤组织;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转筒和筒座,所述手柄Ⅱ与筒座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套接于筒座的内表面,所述手柄Ⅱ内设有电动机Ⅱ,所述筒座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分别与转筒和电动机Ⅱ相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为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另一端位于筒座内。所述肌瘤旋送装置的旋送刀、后座前部的套筒结构,可分别插入、套在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的筒座上,且两装置之间有电源线连通电路。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由输送轴和螺旋刀片组成,螺旋刀片在输送轴上螺旋前进,其末端渐收形成锋利细长刀尖。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手柄Ⅰ设有启动按钮,分为档位1和档位2,所述档位1用于启动电动机Ⅰ,所述档位2用于同时启动电动机Ⅰ和电动机Ⅱ。进一步的,所述手柄Ⅰ、手柄Ⅱ分别设有电源线接入口,分别电动机I、电动机Ⅱ、启动按钮及电源通过电源线可拔插式连通,用于控制肌瘤转切装置、肌瘤旋送装置的使用。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将电动机Ⅰ的转轴与旋送刀的输送轴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用于驱动旋送刀的输送轴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将电动机Ⅱ的转轴与转筒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用于驱动转筒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螺旋直径约为1.5-2.0cm,螺距约0.5-1cm。进一步的,所述筒座的中央隆起部内含齿轮变速结构的一部分,筒座另一端开放,并可插入后座前端的套筒内。进一步的,所述转筒的直径较旋送刀的螺旋直径大1-3mm,转筒的长度约10-20cm。进一步的,当所述旋送刀完全插入转筒内时,其末端刀尖约长出转筒0.5-1cm。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转动方向为利于旋送推进方向,并与转筒旋转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转速约为50-200转/分,转筒的转速约为100-300转/分。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Ⅰ和电动机Ⅱ周围均为密封防水设计,利于整个器械装置的消毒及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突破传统钳夹、切割的思维,巧妙的利用螺旋传送原理,在螺旋刀片的末端增设前出的锋利刀头,用于切割肌瘤,引导旋送刀前进;旋送刀的转动,可将切割的肌瘤输送出来,并为旋送刀自身提供前进的动力。另外,配合使用拾物袋,可避免潜在恶性肌瘤的腹腔种植播散,提拉拾物袋的张力可对肌瘤形成强有力的固定,其牢靠程度远强于传统的钳夹固定。因此,本专利技术装置相比传统肌瘤钻优势明显,具有操作更简单、效率更高、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泛。(1)解决了拾物袋中取肌瘤缺乏工具的难题既往为避免潜在恶性肌瘤的腹腔种植播散,将其置于拾物袋中取出,由于工具缺缺乏,只能采用钳夹、手术刀切的模式进行,效率极低、费时费力,增加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及手术风险,本装置因利用螺旋刀头代替传统肌瘤钻内用于钳夹的大抓钳,极大的节省了操作所需的空间,因此可在狭小的拾物袋内进行高效的切割,这种取肌瘤的方式亦可推广应用到普通肌瘤的取出。(2)极大提高肌瘤取出效率由于大多肌瘤组织质脆、易碎易断的特点,传统肌瘤钻使用时常发生肌瘤组织断裂,导致本次已切的条状肌瘤组织亦取出失败(因条状肌瘤组织的另一端仍与肌瘤团块主体相连)。而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是旋送刀传输,螺旋刀片在肌瘤中螺旋前进并切割,因为没有牵拉,故不易造成肌瘤的断裂,即便肌瘤组织断裂,断裂的组织仍位于转筒内旋切刀片之间,在下次切割时会被新切的肌瘤组织推送出来。(3)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传统肌瘤钻使用时,需钳夹点固定肌瘤,且需不断调整。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是拾物袋固定肌瘤的方法,肌瘤四周均得到固定,且不需反复调整固定位置,因此更为牢靠、简单;此外,本专利技术除应用于单纯肌瘤挖出后经腹壁切口的取出,还可应用于全子宫切后,子宫(合并肌瘤)的经阴道取出,因此应用范围更广,前景非常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肌瘤旋切取出器的手柄及后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肌瘤旋切取出器的旋送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肌瘤旋切取出器的肌瘤旋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肌瘤旋切取出器的肌瘤转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肌瘤旋切取出器旋取肌瘤时的示意图;图中:1、手柄Ⅰ,11、启动按钮,12、电源线出入口Ⅰ,13、后座,14、出料口,15、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6、电动机Ⅰ;2、输送轴,21、螺旋刀片,22、刀尖;3、手柄Ⅱ,31、电动机Ⅱ,32、齿状刀,33、转筒,34、电源线接入口Ⅱ,35、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6、中央隆起,37、筒座;51、拾物袋,52、腹壁或阴道壁,53、肌瘤团块,54、电源线Ⅰ,55、电源线Ⅱ。具体实施方式下述非限定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该装置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分为肌瘤旋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肌瘤旋送装置和肌瘤转切装置,/n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旋送刀和后座,所述手柄Ⅰ位于后座的一端,所述手柄Ⅰ与后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座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与电动机Ⅰ,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相连接;所述后座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n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转筒和筒座,所述手柄Ⅱ与筒座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套接于筒座的内表面,所述手柄Ⅱ内设有电动机Ⅱ,所述筒座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分别与转筒和电动机Ⅱ相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设有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肌瘤旋送装置和肌瘤转切装置,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旋送刀和后座,所述手柄Ⅰ位于后座的一端,所述手柄Ⅰ与后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座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与电动机Ⅰ,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相连接;所述后座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
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转筒和筒座,所述手柄Ⅱ与筒座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套接于筒座的内表面,所述手柄Ⅱ内设有电动机Ⅱ,所述筒座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分别与转筒和电动机Ⅱ相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设有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送刀由输送轴和螺旋刀片组成,螺旋刀片在输送轴上螺旋前进,所述螺旋刀片的末端形成刀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送刀的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安稳朱巍立崔羽楠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