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193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21
一种医用连接装置,其具有近端和远端,医用连接装置包括绝缘层和螺旋管,绝缘层覆于整个装置的最外层;螺旋管为可导电空心管状结构,螺旋管具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具有从近端到远端方向渐变的螺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连接装置能够实现导电、通液、粉末喷洒、负压吸引、密封、绝缘、支撑等功能于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医用连接装置,特别是一种集导电、通液、粉末喷洒、负压吸引、密封、绝缘、支撑等功能于一体的内窥镜附件用装置。
技术介绍
内镜技术诞生50多年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对于治疗一些消化疾病已经十分有效和可靠,甚至成为治疗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组织活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得到广泛应用,其对消化道出血、息肉切除和早癌症的治疗,正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其中,尤其是ESD对早癌的发现、诊断和切除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临床各科中,对各种病态进行以诊断、判定治疗结果、决定治疗方针等为目的的体腔内的直接观察及处置。以往,这些都需要通过开腹或开胸等侵害大的手术方式来进行。但是,随着近年来内窥镜下手术器具的普及,可以在切开创伤更小的腹腔镜和胸腔镜等内窥镜下来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利用高频器械对大于2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由于ESD切除粘膜面积大,手术过程繁杂,一般耗时很长,且需在内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内窥镜先进入人体发现病变组织,然后高频切开刀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人体,进行病变标记,标记后退出器械,换用注射针进行粘膜下层注射,注射后再用适合的高频切开刀进行切割剥离,术中如有出血,还需更换止血钳进行电凝止血,大约1~2个小时左右才能成功切除一个3cm左右的早癌病变。手术中需要频繁更换器械,延长了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在针对内窥镜下这类比较复杂的手术时,需要有一种集标记、冲洗、注射、切割、凝血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品,因此对该产品用连接管的功能要求比较高,否则需要频繁更换器械,延长手术时间。而传统内窥镜附件用连接管性能比较单一,仅能够实现部分功能,不具有通用性,如注射针用连接管,一般选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实现通液功能,但无法实现导电功能;如高频切开刀用连接管,有些采用不锈钢管,虽实现了导电通液功能,但整体结构一致,前端硬度大,通过内窥镜弯道困难;如止血钳用连接管,一般选用实心不锈钢丝或不锈钢丝绳,仅能实现导电功能,而无法实现通液功能;如现有的涂层弹簧管,一般由弹簧丝绕制而成,整个产品前后一致,无法柔性与刚性共存。为了更好的实现内窥镜附件产品的功能,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医疗连接装置,可实现导电、通液、粉末喷洒、负压吸引、绝缘、密封、支撑等多种功能,同时又具有柔性和刚性并存等性能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将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远端。一种医用连接装置,其具有近端和远端,包括绝缘层和螺旋管,所述绝缘层覆于整个装置的最外层;所述螺旋管为可导电空心管状结构,位于整个装置的内层,所述螺旋管具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从近端到远端方向渐变的螺距。螺距可以从近端到远端方向逐渐变小,远端相对较小的螺距使其具有柔性,易于通过医疗装置的弯道,近端相对较大的螺距,具有支撑性,方便向远端推送医疗器械;螺距还可以从近端到远端方向逐渐变大,远端相对较大的螺距,而近端具有相对较小的螺距;螺距还可以从近端到远端方向先变大再变小,或者从近端到远端方向先变小再变大,或者采用等螺距的结构。螺旋结构间的缝隙≥0.003mm,每道螺纹的螺距≥0.03mm。优选地,螺旋管为具有导电性的材料。螺旋管从近端到远端整根具有螺旋结构。也可螺旋管的近端和远端可分别或同时具有部分非螺旋结构区域。螺旋管的螺距可采用等螺距结构,渐变螺距结构,多种等螺距结构相结合,等螺距与渐变螺距相结合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连接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螺旋管远端或近端或与螺旋管的近端和远端同时相连。密封件为非平面结构,可以为凹凸型,内凹型,凸起型。非平面结构的突出部分可以为半圆形,矩形,梯形,齿形。本专利技术的绝缘层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厚度≥0.03mm。高分子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氟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绝缘层以热缩、焊接、粘贴等方式覆在螺旋管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连接装置包括:绝缘层,位于装置的外层,实现绝缘保护功能,同时起到密封效果;螺旋管,起导电功能,同时提供腔道,能够实现注液等功能。螺旋管包含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方向不固定,且可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不同螺距,可用于液体注射、粉末喷洒、负压吸引取样等。医用连接装置螺距较小端具有柔性,易于通过内窥镜钳道,螺距较大端相对刚性,具有支撑性能。远端和近端末端具有部分非螺旋结构区域,非螺旋结构区域相对较短时,可减短产品刚性段的长度。非螺旋结构区域相对较长时,方便推送;密封件,呈非平面结构,可以为凹凸型,内凹型、凸起型等多种结构,可与螺旋管连接,实现密封功能。当螺旋管一端非螺旋结构区域较长时,可只在螺旋管的另一端连接密封件,当两端非螺旋结构区域长度相同或差距不大时,可在螺旋管的两端均连接密封件。绝缘层覆在密封件外侧,压力经密封件的非平面结构逐渐减小,改善密封效果。绝缘层位于整个装置的最外层;螺旋管采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制成的空心管状结构,位于整个装置的内层,螺旋管包含螺旋结构。绝缘层材质采用高分子材料,覆于螺旋管与密封件的表面,材料不限于聚四氟乙烯(PTFE)、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聚乙烯(PE)等,厚度不小于0.03mm。绝缘层以热缩、焊接、粘贴等方式附在螺旋管的表面。绝缘层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其绝缘耐压不低于300Vp,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承受不低于2atm的压力。螺旋管采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能够实现导电功能,同时提供腔道能够实现注液、粉末喷洒。空心结构一端与器械可通电部件连接,例如电极、钳头、针状结构等,实现产品的切割、凝血等功能。螺旋管外径为不小于0.3mm,壁厚不小于0.05mm。由于螺旋管的壁厚较小,可以提供较大的管腔空间。由于螺旋管具有比较小的外径尺寸,可以缩小整个器械的外径,方便操作,同时使得产品可以适配更小的内窥镜腔道。此外,螺旋管相对普通绕制的弹簧管,阻值较小,阻值不大于20Ω,在相同电压下使得流通器械的电流增大,能够提供工作效率。在螺旋管外层外覆绝缘层,能够有效防护,防止使用者受到电击伤害。螺旋管采用空心管状结构从而提供通道,能够实现通液、粉末喷洒或负压吸引等功能。在临床中可以实现产品的生理盐水、靛胭脂注射、粉末产品喷洒或负压吸引取样等。螺旋管上具有螺旋结构,优选地,螺旋管远端的螺距较小,具有弹性,过弯性能越好,可以使产品更好地通过内窥镜弯道。螺旋管近端的螺距较大,支撑性能好。此外,还能根据对柔韧性需求的不同,可以调整螺纹的螺距,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其中,螺旋管的每道螺纹间的螺距可采用等螺距结构、渐变螺距结构(螺距可成等差数列)、多种等螺距结构相结合、等螺距与渐变螺距相结合的结构等,亦可根据需求,设计其它不同的螺旋结构。优选地,可以选用等螺距与渐变螺距相结合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A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螺旋管远端和近端分别连接密封件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连接装置,其具有近端和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接装置包括绝缘层和螺旋管,所述绝缘层覆于整个装置的最外层;所述螺旋管为可导电空心管状结构,所述螺旋管具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从近端到远端方向渐变的螺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连接装置,其具有近端和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接装置包括绝缘层和螺旋管,所述绝缘层覆于整个装置的最外层;所述螺旋管为可导电空心管状结构,所述螺旋管具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从近端到远端方向渐变的螺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距从近端到远端方向逐渐变小,远端相对较小的螺距使其具有柔性,易于通过医疗装置的弯道,近端相对较大的螺距,具有支撑性,方便向远端推送医疗器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距从近端到远端方向由大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距从近端到远端方向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为具有导电性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从近端到远端整根具有螺旋结构。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范茗侨解欢沙德青李常青冷德嵘刘春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