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比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1839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和/或配施比例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上一年度的产量水平为基础,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携带量,然后按照该地块的土壤类型获得外源氮、磷、钾的保肥有效率,从而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施用量和/或配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比例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和可靠,满足小麦种植者的精准化需要。

A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N, P, K and their propor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比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比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一些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主要是通过复合肥的投入对土壤进行补充进而满足小麦需求的。生产中由于配方与农田养分供给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农民盲目选择复合肥的现状,施入农田的肥料配比不能与小麦的养分需求精准匹配,不仅造成增加了了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而且由于氮、磷、钾配施的失衡造成了小麦产量水平的下降和环境污染。因此,有专家提出了根据土壤对氮、磷、钾的吸附、转化、释放规律来调整优化复合肥中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与比例,但是由于地块之间的差异较大,肥料厂大多是只提供一个大配方,并不能满足农户的精准化需求。实际上,化肥市场主要存在两类复合肥,一类是高氮复合肥,如氮:磷:钾配方为30:5:5、28:6:6,如果按小麦携氮量计算,则磷、钾远不能满足小麦的需求,长期施用该类肥料就会导致地力衰退;如果按照磷钾补充地力的标准进行施用,氮肥施用量会远超小麦的需求,对小麦造成毒害。第二类是所谓的均衡型复合肥,如氮、磷、钾比为15:15:15、18:18:18的复合肥。这类复合肥也是存在上述的问题,不能协调小麦需肥与土壤肥力补充之间的科学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黄淮海地区小麦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比例的方法。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和/或配施比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上一年度的产量水平为基础,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携带量,然后按照该地块的土壤类型获得外源氮、磷、钾的保肥有效率,从而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施用量和/或配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地块位于黄淮海地区。研究发现,氮肥在土壤中难以以固定形态保持,极易转化损失,而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氮肥供给量最为密切。而磷、钾肥较易在土壤中储存,并以有效磷、钾的形态为冬小麦全生育期利用,不易损失。因此,当土壤中磷、钾积累到一定量后,冬小麦产量与磷、钾肥的关系不在明显。传统生产条件下,极易磷、钾肥施用过量,既浪费了化肥,增加成本,还带来富营养化污染环境的问题。重要的是,由于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储存、转化和释放机制是不同的,因此专利技术人认为此类三元复合肥的施入应多方考虑小麦产量、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地下水水位和灌溉水水源等多方面因素。专利技术人长期从事小麦高效种植研究,发现:在黄淮海麦区由于气候条件和降水情况大致相同,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地下水水位和灌溉水水源等因素,虽然也会对氮、磷、钾的配施造成影响,但是其影响水平相比于产量和土壤质地要小得多,本专利技术针对这两个显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一种计算黄淮海地区小麦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比例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同样适用于与黄淮海地区类似气候条件和降水情况的地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麦为冬小麦。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获得一组不同冬小麦产量水平携氮、磷、钾质量,此质量值为经验值,本专利技术利用此经验值能够获得较好的技术效果。具体如下:以折纯量计算,含秸秆,单位为kg/100kg籽粒;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300≤p≤400kg时,携氮量为6.5,携磷量为3.5,携钾量为7.8;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400<p≤450kg时,携氮量为6.3,携磷量为3.1,携钾量为7.6;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450<p≤500kg时,携氮量为6.2,携磷量为3.0,携钾量为7.4;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500<p≤550kg时,携氮量为6.1,携磷量为2.9,携钾量为7.3;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550<p≤600kg时,携氮量为5.9,携磷量为2.8,携钾量为7.1;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600<p≤650kg时,携氮量为5.8,携磷量为2.7,携钾量为7.0;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650<p≤700kg时,携氮量为5.7,携磷量为2.6,携钾量为6.9;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700<p≤750kg时,携氮量为5.6,携磷量为2.5,携钾量为6.5;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750<p≤800kg时,携氮量为5.5,携磷量为2.4,携钾量为6.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土壤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棕壤、褐土、潮土和砂浆黑土等。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获得黄淮海地区不同土壤质地对外源氮、磷、钾的保肥有效率。具体如下:土壤类型为棕壤时,氮的保肥有效率为0.85%,磷的保肥有效率为0.94%,钾的保肥有效率为0.91%;土壤类型为褐土时,氮的保肥有效率为0.87%,磷的保肥有效率为0.92%,钾的保肥有效率为0.91%;土壤类型为潮土时,氮的保肥有效率为0.82%,磷的保肥有效率为0.88%,钾的保肥有效率为0.91%;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时,氮的保肥有效率为0.89%,磷的保肥有效率为0.97%,钾的保肥有效率为0.9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冬小麦的施肥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上述中所述的方法来计算所需氮、磷、钾中的任意种类的肥料和/或配施比例。与本专利技术人知晓的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比例的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生产,获得了黄淮海地区不同东小麦产量水平携氮、磷、钾质量的经验值,以及获得了黄淮海地区不同土壤质地对外源氮、磷、钾的保肥有效率经验值,经过反复实践和试验,该方法增效减肥效果明显,具有简单、准确和可靠等优点,满足小麦种植者的精准化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快速指导小麦种植者选择合适氮、磷、钾配比的复合肥,避免盲目选择造成的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该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快速获得适宜小麦生长的用氮、磷、钾的含量及其配施比例,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术语解释:棕壤:是在暖温带湿润气候下,明显的淋溶、黏化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粘化层的地带性土壤。棕壤的颜色为棕色或亮棕色,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多为壤土,透水性好,弱酸到中性。褐土: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碳酸盐弱度淋溶与聚积,有次生黏化现象的带棕黄色或褐色土壤。潮土:是一种半水成非地带性且具有腐殖质层(耕作层)、氧化还原层及母质层等剖面构型的土壤,也被称为冲积土、原始褐土、浅色草甸土。砂浆黑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质、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剖面构型为黑土层一脱潜层一砂姜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和/或配施比例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以上一年度的产量水平为基础,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携带量,然后按照该地块的土壤类型查找外源氮、磷、钾的保肥有效率,从而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施用量和/或配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小麦氮、磷、钾用量和/或配施比例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上一年度的产量水平为基础,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携带量,然后按照该地块的土壤类型查找外源氮、磷、钾的保肥有效率,从而计算该地块的氮、磷、钾施用量和/或配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地块位于黄淮海地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小麦为冬小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以折纯量计算,含秸秆,单位为kg/100kg籽粒;
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300≤p≤400kg时,携氮量为6.5,携磷量为3.5,携钾量为7.8;
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400<p≤450kg时,携氮量为6.3,携磷量为3.1,携钾量为7.6;
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450<p≤500kg时,携氮量为6.2,携磷量为3.0,携钾量为7.4;
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500<p≤550kg时,携氮量为6.1,携磷量为2.9,携钾量为7.3;
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550<p≤600kg时,携氮量为5.9,携磷量为2.8,携钾量为7.1;
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600<p≤650kg时,携氮量为5.8,携磷量为2.7,携钾量为7.0;
冬小麦的产量水平为650<p≤700kg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升东朱保侠李宗新王宗帅冯波刘开昌王旭清王法宏李华伟张宾司纪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发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