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建宏专利>正文

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74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5:34
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包括盒体、盖体、悬束支撑件及内承载件。盒体的相对两侧各设有穿孔,该些穿孔靠近盒体的顶部。盖体的第一盒盖及第二盒盖能彼此相对开合地盖设于盒体的上开口。悬束支撑件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一盒盖及第二盒盖,且悬束支撑件穿过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使悬束支撑件的束托部设置于盒体的容置空间中,且内承载件设置于盒体的容置空间中。由此,悬束支撑件不易产生晃动,可稳定地带动物品升降。

Display box with lifting and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尤指一种可在开启盒盖的同时,接连带动展示盒内部所装载物品上升的展示盒。
技术介绍
现有的展示盒,大多只具有静态展示的效果,藉此在掀开展示盒的上盖后,让人们得以看到展示盒内的物品,然而此种展示方式,并不能为一些精美具有质感的物品作出相对应的包装质感,以便吸引消费者的眼光,显然无法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欲望与动机。申请人曾提出一种「展示盒」(TWM474005),包括盒体、盖体及悬束支撑件,盒体的第一盒盖及第二盒盖可于上开口呈相对开启状态或相对盖合状态,进而使悬束支撑件的束托部可于容置空间中上升或下降,而束托部可直接或间接透过内承载件而束托物品。藉此令展示盒能在开盖或合上盖体的同时,分别带动所述物品的升起或下降,以改善现有展示盒仅能提供的静态、呆板的展示功能。然而该展示盒的悬束支撑件设置于盒体上,悬束支撑件绕过盒体的顶部,并无限位的功能,悬束支撑件容易产生晃动,无法稳定的定位,使得悬束支撑件无法稳定的带动该物品升降。再者,该展示盒在放置易碎的物品时,防撞保护的效果亦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悬束支撑件不易产生晃动,可以稳定的定位于盒体上,使得悬束支撑件可稳定的带动物品升降。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还提供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其防撞保护的效果提升,以便于放置易碎的物品。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包括:一盒体,该盒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上开口,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盒体的内部,该上开口位于该盒体的顶部,该容置空间及该上开口相连通,该盒体的相对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穿孔,该些穿孔靠近该盒体的顶部;一盖体,该盖体包含一第一盒盖及一第二盒盖,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能彼此相对开合地盖设于该盒体的上开口;至少一悬束支撑件,该悬束支撑件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束托部,该束托部连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且该悬束支撑件穿过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使该束托部设置于该盒体的容置空间中;以及一内承载件,该内承载件设置于该盒体的容置空间中;其中当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呈现相对开启状态时,能带动该束托部经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而离开该容置空间,使该束托部于该容置空间中上升,以带动该内承载件上升;当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呈现相对盖合状态时,能带动该束托部经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而进入该容置空间,使该束托部于该容置空间中下降,以带动该内承载件下降。优选地,该盒体的内壁设置多个防撞保护片,该些防撞保护片位于该盒体与该内承载件之间。优选地,该些防撞保护片贴设于该盒体的内壁四侧。优选地,该盒体的底部设置多个止滑垫。优选地,该盒体的外部周围包含一第一外侧壁,该第一外侧壁呈中空体,该第一外侧壁朝该容置空间内缩而形成一侧环壁道,并朝着该上开口的方向而向上延伸而形成一相对较窄于该第一外侧壁的第二外侧壁,该第一盒盖与该第二盒盖能置于该侧环壁道上,且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能包覆于该第二外侧壁。优选地,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分别能枢转地设置于该盒体上。优选地,该束托部包含两侧段及一底段,该两侧段分别连接于该底段的两端,该束托部的底段能托着该内承载件的底部,该束托部的两侧段能接触于该内承载件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能在开盖或合上盖体的同时,分别带动物品的升起或下降,以改善现有展示盒仅能提供的静态、呆板的展示功能。该展示盒的悬束支撑件穿过盒体相对两侧的穿孔,故可利用该些穿孔限制该悬束支撑件的晃动,使该悬束支撑件能稳定的定位,使得悬束支撑件可稳定的带动物品升降。再者,该盒体的内壁设置多个防撞保护片,该些防撞保护片位于盒体与内承载件之间,能用以提供内承载件及物品较佳的防撞保护功能。另,该盒体的底部可设置多个止滑垫,该些止滑垫可提供止滑效果,以避免展示盒滑动,可用以增进该展示盒使用时的安全性,以避免展示盒滑动造成物品损坏的情形发生。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展示盒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展示盒呈盖合状态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展示盒呈盖合状态时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展示盒呈开启状态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展示盒呈开启状态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包括一盒体1、一盖体2、至少一悬束支撑件3及一内承载件4。本技术的展示盒并不限制材质、外观、形状及大小,本实施例以展示盒较为常见的矩形体作为示范说明。该盒体1具有一容置空间11及一上开口12,该容置空间11位于盒体1的内部,该上开口12位于盒体1的顶部,容置空间11及上开口12相连通。该盒体1的外部周围包含一第一外侧壁13,该第一外侧壁13呈中空体,第一外侧壁13朝容置空间11内缩而形成一侧环壁道14,并朝着上开口12的方向而向上延伸,进而形成一相对较窄于第一外侧壁13的第二外侧壁15。第二外侧壁15及侧环壁道14可提供空间以供盖体2的设置。该盒体1的相对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穿孔16,在本实施例中,该盒体1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两穿孔16,但是不以此数量为限,例如也可对应于悬束支撑件3而设置一个或三个(多个)穿孔16。该些穿孔16靠近盒体1的顶部,较佳的,该穿孔16的断面可略大于悬束支撑件3的断面,使悬束支撑件3可以顺利地穿过穿孔16,但穿孔16不宜过大,以使悬束支撑件3的两侧可抵触于穿孔16的两侧为佳,亦即悬束支撑件3的两侧与穿孔16的两侧的间距愈小,其限位效果愈佳,悬束支撑件3愈不容易产生晃动。该盒体1的底部可设置多个止滑垫17,该些止滑垫17可提供止滑效果。该盒体1的内壁设置多个防撞保护片5,该些防撞保护片5能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EVA)等塑料材质制成,该些防撞保护片5较佳是以具有弹性缓冲效果的材质制成,该些防撞保护片5呈片体,其形状、大小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些防撞保护片5呈方形片体。该些防撞保护片5能利用黏接等方式贴设于该盒体1的内壁四侧,以避免内承载件4直接撞击盒体1。另,该些防撞保护片5亦可设置于内承载件4的外壁,同样可提供内承载件4及物品防撞保护的功能。该盖体2包含一第一盒盖21及一第二盒盖22,使第一盒盖21及第二盒盖22能彼此相对开合地盖设于盒体1的上开口12。第一盒盖21与第二盒盖22能置于侧环壁道14上,且第一盒盖21及第二盒盖22能包覆于第二外侧壁15。侧环壁道14可为第一盒盖21及第二盒盖22提供支撑的效果,惟本技术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盒体,该盒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上开口,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盒体的内部,该上开口位于该盒体的顶部,该容置空间及该上开口相连通,该盒体的相对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穿孔,该些穿孔靠近该盒体的顶部;/n一盖体,该盖体包含一第一盒盖及一第二盒盖,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能彼此相对开合地盖设于该盒体的上开口;/n至少一悬束支撑件,该悬束支撑件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束托部,该束托部连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且该悬束支撑件穿过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使该束托部设置于该盒体的容置空间中;以及/n一内承载件,该内承载件设置于该盒体的容置空间中;/n其中当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呈现相对开启状态时,能带动该束托部经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而离开该容置空间,使该束托部于该容置空间中上升,以带动该内承载件上升;当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呈现相对盖合状态时,能带动该束托部经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而进入该容置空间,使该束托部于该容置空间中下降,以带动该内承载件下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及收纳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盒体,该盒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上开口,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盒体的内部,该上开口位于该盒体的顶部,该容置空间及该上开口相连通,该盒体的相对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穿孔,该些穿孔靠近该盒体的顶部;
一盖体,该盖体包含一第一盒盖及一第二盒盖,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能彼此相对开合地盖设于该盒体的上开口;
至少一悬束支撑件,该悬束支撑件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束托部,该束托部连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且该悬束支撑件穿过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使该束托部设置于该盒体的容置空间中;以及
一内承载件,该内承载件设置于该盒体的容置空间中;
其中当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呈现相对开启状态时,能带动该束托部经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而离开该容置空间,使该束托部于该容置空间中上升,以带动该内承载件上升;当该第一盒盖及该第二盒盖呈现相对盖合状态时,能带动该束托部经该盒体的相对两侧的穿孔,而进入该容置空间,使该束托部于该容置空间中下降,以带动该内承载件下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林建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