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反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69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反光镜,包括反光镜本体、升降调节机构及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相互平行的螺杆和导向滑杆、安装于螺杆机导向滑杆上的调节块;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调节块滑动套设于导向滑杆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反光镜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反光镜本体内部包括设置于调节支架上的Y向调节组件及Z向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升降反光镜,通过对现有反光镜结构的改进,能够实现反光镜更多自由度的调节,提高了反光镜调节的可靠性和普适性,结构简单,满足更多身高驾驶员的驾驶需求,更好地保障各种情况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

Lift mi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升降反光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反光镜。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驾驶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对周围环境判断的不够准确造成的。驾驶员主要是通过设置于车身前部两侧的反光镜来观测车身四周的情况,因此反光镜在行车过程中尤为重要,随着驾驶舒适性的提升现在的反光镜都是可以角度调节来适应不同的驾驶人员视线角度。目前的反光镜一般只能进行角度调整,对于身高过高或是过低的驾驶员往往仅仅通过反光镜的角度调整是没有办法达到一个很好的调整,使得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盲区,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增加反光镜的升降调节以满足更多范围的一个调节来达到多方位升降调节的需要,减少身高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可升降反光镜,能够在不影响反光镜角度调节的同保证反光镜的升降调节,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改进,提高反光镜角度调节的可靠性,更可靠地保障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可升降反光镜,能够在不影响反光镜角度调节的同保证反光镜的升降调节,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改进,提高反光镜角度调节的可靠性,更可靠地保障行车安全。本技术的可升降反光镜,包括反光镜本体、升降调节机构及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相互平行的螺杆和导向滑杆、安装于螺杆机导向滑杆上的调节块;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调节块滑动套设于导向滑杆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反光镜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反光镜本体内部包括设置于调节支架上的Y向调节组件及Z向调节组件。进一步,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Y向臂和Z向臂,反光镜本体包括镜面及后壳体,所述镜面内某一支点与调节支架通过万向球头关节连接。进一步,所述Y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Y向臂上的第一绕线轮、连接于第一绕线轮及镜面Y向外侧的第一绕线和设置于调节支架与镜面Y向内侧之间用于配合第一绕线对反光镜本体进行Y向角度调节的Y向弹簧。进一步,所述Y向弹簧与Y向臂平行,所述Y向臂末端设置有用于第一绕线导向的第一引线圈,所述第一引线圈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Y向臂末端。进一步,所述Z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Z向臂上的第二绕线轮、连接于第二绕线轮及镜面上沿的第二绕线和设置于调节支架与镜面下沿之间用于配合第二绕线对反光镜本体进行Z向角度调节的Z向弹簧。进一步,所述Z向弹簧与Z向臂平行,所述Z向臂末端设置有用于第二绕线导向的第二引线圈,所述第二引线圈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Z向臂末端。进一步,所述螺杆与驱动电机连接,可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调节块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升降反光镜,通过对现有反光镜结构的改进,能够实现反光镜更多自由度的调节,提高了反光镜调节的可靠性和普适性,结构简单,满足更多身高驾驶员的驾驶需求,更好地保障各种情况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角度调节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引线圈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角度调节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引线圈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可升降反光镜包括反光镜本体2、升降调节机构及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座1上相互平行的螺杆11和导向滑杆12、安装于螺杆11机导向滑杆12上的调节块22;所述螺杆11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上,所述调节块22滑动套设于导向滑杆12上并与螺杆11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22与所述反光镜本体2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反光镜本体2内部包括设置于调节支架3上的Y向调节组件及Z向调节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支架3包括固定连接的Y向臂31和Z向臂32,反光镜本体2包括镜面21及后壳体,所述镜面21内某一支点与调节支架3通过万向球头关节33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Y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Y向臂31上的第一绕线轮41、连接于第一绕线轮41及镜面21Y向外侧的第一绕线42和设置于调节支架3与镜面21Y向内侧之间用于配合第一绕线42对反光镜本体2进行Y向角度调节的Y向弹簧43,Y向弹簧43与第一绕线42配合万向球头关节33形成杠杆平衡,对反光镜进行Y方向上的角度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Y向弹簧43与Y向臂31平行,所述Y向臂31末端设置有用于第一绕线42导向的第一引线圈44,所述第一引线圈44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Y向臂31末端,第一引线圈44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绕线42受到较大摩擦,保证更长的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Z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Z向臂32上的第二绕线轮51、连接于第二绕线轮51及镜面21上沿的第二绕线52和设置于调节支架3与镜面21下沿之间用于配合第二绕线52对反光镜本体2进行Z向角度调节的Z向弹簧53,Z向弹簧53与第二绕线52配合万向球头关节33形成杠杆平衡,对反光镜进行Z方向上的角度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Z向弹簧53与Z向臂32平行,所述Z向臂32末端设置有用于第二绕线52导向的第二引线圈54,所述第二引线圈54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Z向臂32末端,第二引线圈54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二绕线52受到较大摩擦,保证更长的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11与驱动电机6连接,可将驱动电机6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调节块22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镜本体、升降调节机构及角度调节机构,/n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相互平行的螺杆和导向滑杆、安装于螺杆机导向滑杆上的调节块;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调节块滑动套设于导向滑杆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反光镜本体固定连接;/n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反光镜本体内部包括设置于调节支架上的Y向调节组件及Z向调节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镜本体、升降调节机构及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相互平行的螺杆和导向滑杆、安装于螺杆机导向滑杆上的调节块;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调节块滑动套设于导向滑杆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反光镜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反光镜本体内部包括设置于调节支架上的Y向调节组件及Z向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Y向臂和Z向臂,反光镜本体包括镜面及后壳体,所述镜面内某一支点与调节支架通过万向球头关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Y向臂上的第一绕线轮、连接于第一绕线轮及镜面Y向外侧的第一绕线和设置于调节支架与镜面Y向内侧之间用于配合第一绕线对反光镜本体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忠丁修乘刘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