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61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涉及机器人领域,该屋面除雪机器人,包括壳体、摄像头、蓄电池、控制装置、触发装置、支撑脚和铲雪组件,壳体上开设有凹槽,壳体内开设有存储腔,触发装置位于凹槽内,所述蓄电池和控制装置均设在存储腔内,铲雪组件对称设在壳体的前后两侧。该屋面除雪机器人,通过微型空气泵抽气产生吸附效果,使得推杆一收缩时可拉动整个机器移动。达到前进或者后退的效果。同时机器在移动过程中,有雪铲与雪接触,进而将屋面的雪铲起,再通过电机带动雪铲翘起,铲雪的效果。由于本机器通过支撑脚和驱动轮移动,没有将其固定,机器活动范围广,进而扩大了铲雪范围,避免存在部分区域无法除雪的情况。

A roof Snow Removal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屋顶上沿屋顶平面铺设光伏板,用于光伏发电成为发展趋势。但厂房屋顶的承重能力是由一定限度的,在厂房屋顶设置光伏板不能超过其承重能力,但如遇到较大的降雪,光伏板装置的重量与积雪重量叠加,就会给厂房屋顶结构带来损坏的风险。因此,在中国专利网中公开了“一种多滚刷屋顶光伏板除雪机器人”,专利号为201721678176.8。上述装置设有设有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利用驱动和控制扫雪滚刷的转动,将屋顶上的雪扫除。但上述的扫雪辊通过连杆等固定,导致扫雪辊的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可能存在部分区域扫雪辊无法接触的情况,进而影响除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一般的屋面除雪机器人活动范围有限,导致部分区域无法除雪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包括壳体、摄像头、蓄电池、控制装置、触发装置、支撑脚和铲雪组件,壳体上开设有凹槽,壳体内开设有存储腔,触发装置位于凹槽内,所述蓄电池和控制装置均设在存储腔内,铲雪组件对称设在壳体的前后两侧,支撑脚对称设在铲雪组件两侧,摄像头安装在壳体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铲雪组件包括雪铲、毛刷和电机,雪铲的上端与壳体相连,毛刷设在雪铲底部,电机与壳体相连,电机的传动端与雪铲的上端铰接;所述雪铲由纵向部和横向部组成,纵向部上端与电机相连,纵向部下端与横向部相连,横向部底部与毛刷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撑脚包括推杆一、推杆二、微型空气泵和中空的吸盘,推杆一一端与壳体铰接,推杆二设在推杆一上,推杆二与壳体铰接,推杆二的活动端与推杆一中部铰接,推杆一的另一端与微型空气泵相连,微型空气泵下端竖直向下,微型空气泵的下端与吸盘相连。优选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接雪杯、弹簧和报警器,接雪杯位于凹槽内,弹簧设在接雪杯下方,报警器与凹槽的内壁底部相连,报警器位于弹簧内。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驱动轮,壳体相对于驱动轮处连接有马达,马达的传动端与驱动轮相连。(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屋面除雪机器人,通过微型空气泵抽气产生吸附效果,使得推杆一收缩时可拉动整个机器移动。达到前进或者后退的效果。同时机器在移动过程中,有雪铲与雪接触,进而将屋面的雪铲起,再通过电机带动雪铲翘起,铲雪的效果。由于本机器通过支撑脚和驱动轮移动,没有将其固定,机器活动范围广,进而扩大了铲雪范围,避免存在部分区域无法除雪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局部剖视图。图中:1壳体、11凹槽、12存储腔、2摄像头、3雪铲、31毛刷、4电机、5蓄电池、6控制装置、7驱动轮、71滑轮、8支撑脚、81推杆一、82推杆二、83微型空气泵、84吸盘、9马达、10触发装置、101接雪杯、102弹簧、103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摄像头2、蓄电池5、控制装置6、触发装置10、支撑脚8和铲雪组件。壳体1上开设有凹槽11。壳体1内开设有存储腔12。触发装置10位于凹槽11内。蓄电池5和控制装置6均与存储腔12的内壁底部粘接。铲雪组件对称设在壳体1的前后两侧,支撑脚8对称设在铲雪组件两侧,摄像头2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前后两侧。利用蓄电池5为该机人工作提供动力。蓄电池5可定期更换。通过摄像头2将拍摄的画面传递给人的电脑端上。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利用控制装置6控制该机器人各零部件工作。控制装置内具有信号发生、接受模块和处理器等部件,控制装置是现有技术,故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电路布置均是常规技术手段,故不再详细描述。铲雪组件包括雪铲3、毛刷31和电机4。雪铲3的上端与壳体1铰接,毛刷31固定粘接在雪铲3底部。电机4与壳体1固定粘接,电机4的传动端与雪铲3的上端焊接。雪铲3由纵向部和横向部组成,纵向部上端与电机4的传动端焊接。纵向部下端与横向部焊接,横向部底部与毛刷31固定粘接。利用电机4转动时,可带动雪铲3向上翻转。进而可将雪铲起。支撑脚8包括推杆一81、推杆二82、微型空气泵83和中空的吸盘84。推杆一81一端与壳体1铰接,推杆二82设在推杆一81上,推杆二82与壳体1铰接,推杆二82的活动端与推杆一81中部铰接,推杆一81的另一端与微型空气泵83提供螺纹连接的方式,用螺钉将微信空气泵83固定在推杆一81上。微型空气泵83下端竖直向下,微型空气泵83的下端与吸盘84粘接。微型空气泵83的抽气口与吸盘84相通。壳体1两侧的支撑脚可单独驱动。推杆二82的伸缩可控制推杆一81上下转动。通过推杆一81和推杆二82的配合使用,令微型空气泵83底部的吸盘84与屋面接触。当壳体1一侧的推杆二82伸长,令吸盘84与屋面接触后,该侧微型空气泵83抽气吸住屋面,壳体1另一侧微型空气泵83不工作,此时壳体工作侧的推杆一81伸缩,进而推动壳体1移动。推杆是电推杆,推杆一81、推杆二82以及微型空气泵83与现有技术相同。故推杆一81、推杆二82以及微型空气泵83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电路布置均是常规技术手段。该屋面除雪机器人,通过微型空气泵83抽气产生吸附效果,使得推杆一81收缩时可拉动整个机器移动。达到前进或者后退的效果。同时机器在移动过程中,有雪铲3与雪接触,进而将屋面的雪铲起,再通过电机4带动雪铲3翘起,铲雪的效果。由于本机器通过支撑脚和驱动轮7移动,没有将其固定,机器活动范围广,进而扩大了铲雪范围,避免存在部分区域无法除雪的情况。触发装置10包括接雪杯101、弹簧102和报警器103。接雪杯101位于凹槽11内,弹簧102设在接雪杯101下方。弹簧102的上端与接雪杯101的底部焊接。弹簧102的下端与凹槽11的内壁底部焊接。报警器103与凹槽11的内壁底部固定粘接。报警器103位于弹簧102内。接雪杯101用于接雪。在下雪过程中,接雪杯101内不断积累雪。重量不断增加,当达到预计值时,接雪杯101底部与报警器103接触。报警器103上有按压式开关,接雪杯101与报警器103接触后,触发按压式开关令报警器103报警。壳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驱动轮7,壳体1相对于驱动轮7处固定粘接有马达9,马达9的传动端与驱动轮7焊接。马达9可带动驱动轮7转动。驱动轮7呈六角形,每个角上均枢接有滑轮71。由于驱动轮7呈六角形,驱动轮可伸入雪中。便于驱动轮7在雪中移动。推杆驱动轮7令机器可向侧边移动。当机器向侧边移动时,通过推杆二82将推杆一81抬升。当机器向侧边移动后,令推杆二82将推杆一81放下。由于重量的关系,雪铲3可伸入雪下。故向侧边移动时,并不会影响铲雪效果。马达9、电机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摄像头(2)、蓄电池(5)、控制装置(6)、触发装置(10)、支撑脚(8)和铲雪组件,壳体(1)上开设有凹槽(11),壳体(1)内开设有存储腔(12),触发装置(10)位于凹槽(11)内,所述蓄电池(5)和控制装置(6)均设在存储腔(12)内,铲雪组件对称设在壳体(1)的前后两侧,支撑脚(8)对称设在铲雪组件两侧,摄像头(2)安装在壳体(1)的前后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摄像头(2)、蓄电池(5)、控制装置(6)、触发装置(10)、支撑脚(8)和铲雪组件,壳体(1)上开设有凹槽(11),壳体(1)内开设有存储腔(12),触发装置(10)位于凹槽(11)内,所述蓄电池(5)和控制装置(6)均设在存储腔(12)内,铲雪组件对称设在壳体(1)的前后两侧,支撑脚(8)对称设在铲雪组件两侧,摄像头(2)安装在壳体(1)的前后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雪组件包括雪铲(3)、毛刷(31)和电机(4),雪铲(3)的上端与壳体(1)铰接,毛刷(31)设在雪铲(3)底部,电机(4)与壳体(1)相连,电机(4)的传动端与雪铲(3)的上端相连;所述雪铲(3)由纵向部和横向部组成,纵向部上端与电机(4)相连,纵向部下端与横向部相连,横向部底部与毛刷(3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除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维兵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华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