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601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包括底座、下夹臂、上夹臂、动力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下夹臂固接于底座上,所述上夹臂呈圆环状,上夹臂左端设有第一凸块,右端设有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内设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第二凸块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同时上夹臂通过动力组件可升降的安装于下夹臂正上方;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实现了夹具受力时底座会向下推移,减少夹具受力对被夹持件的损坏;同时该减震组件采用内外双弹簧结构,能在高冲击的受力下通过二次缓冲来进一步减少被夹持件的受损程度,同时能对减震座起到保护作用。

An optical module damp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
本技术涉及光模块生产
,特别是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
技术介绍
光模块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光电子器件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光模块进行初步组装的时候,由于其构成零件较多,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的对零件进行对准安装,在此过程中,夹具会频繁受力,而且夹具的硬度一般比光模块零件的硬度高,如果受力过大则会导致光模块受压损坏,同时外界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会导致夹具受力过大,从而对光模块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因此,想提供一种将减震结构加入到光模块工装夹具中的改进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可以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包括底座、下夹臂、上夹臂、动力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下夹臂固接于底座上,所述上夹臂呈圆环状,上夹臂左端设有第一凸块,右端设有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内设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第二凸块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同时上夹臂通过动力组件可升降的安装于下夹臂正上方;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减震座内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减震腔,减震腔内底面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根减震柱,每根减震柱侧壁中部都设有环形盘;所述底座底面对应每根减震柱的位置设有多个伸缩孔;所述底座通过伸缩孔与减震柱的配合设于减震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径大于第二弹簧的外径;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减震柱上,且一端与底座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在第一弹簧内套接于减震柱上,且一端与环形盘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螺纹升降杆和滑动平衡杆;所述第二电机设于底座内,且第二电机位于第一凸块的正下方;所述螺纹升降杆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转轴同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螺纹孔与第一凸块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平衡杆固接于底座上,并通过通孔与第二凸块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下夹臂顶面设有多个夹持槽,所述上夹臂底面也设有多个夹持槽,用于稳定被夹持件。优选地,所述上夹臂侧壁上对应夹持槽位置的正上方设有喷气嘴,用于对准被夹持件进行喷气除沉。优选地,所述上夹臂顶面对应喷气嘴的位置设有多个进气口,对应的所述喷气嘴与进气口通过设于上夹臂内的通气道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座下安装减震组件,实现了夹具受力时底座会向下推移,减少夹具受力对被夹持件的损坏;同时该减震组件采用内外双弹簧结构,双弹簧缓冲结构在第一次缓冲时缓冲力很小,能够释放冲击件更多的势能,第二次缓冲时缓冲力加大,防止冲击件破坏减震座;能在高冲击的受力下通过二次缓冲来进一步减少被夹持件的受损程度,同时能对减震座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包括底座1、下夹臂2、上夹臂3、动力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下夹臂2固接于底座1上,所述上夹臂3呈圆环状,上夹臂3左端设有第一凸块31,右端设有第二凸块32,第一凸块31内设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第二凸块2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同时上夹臂3通过动力组件可升降的安装于下夹臂2正上方;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座51、第一弹簧52和第二弹簧53;所述减震座51内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减震腔,减震腔内底面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根减震柱54,每根减震柱54侧壁中部都设有环形盘54a;所述底座1底面对应每根减震柱54的位置设有多个伸缩孔;所述底座1通过伸缩孔与减震柱54的配合设于减震腔内;所述第一弹簧52的内径大于第二弹簧53的外径;所述第一弹簧52套接于减震柱54上,且一端与底座1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在第一弹簧52内套接于减震柱54上,且一端与环形盘54a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41、螺纹升降杆42和滑动平衡杆43;所述第二电机41设于底座内,且第二电机41位于第一凸块31的正下方;所述螺纹升降杆42一端与第二电机41的转轴同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螺纹孔与第一凸块31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平衡杆43固接于底座1上,并通过通孔与第二凸块32滑动连接。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下夹臂2顶面设有多个夹持槽21,所述上夹臂3底面也设有多个夹持槽21,用于稳定被夹持件。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夹臂3侧壁上对应夹持槽21位置的正上方设有喷气嘴33,用于对准被夹持件进行喷气除沉。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夹臂3顶面对应喷气嘴33的位置设有多个进气口34,对应的所述喷气嘴33与进气口34通过设于上夹臂3内的通气道连通。工作原理:当夹持物品时,上夹臂3受向下的力,导致底座1受力,底座1在多个减震柱54的平衡作用下保持水平的向下推移,第一弹簧52首先受力产生第一次缓冲,当底座1继续受力向下推移时,底座1底面与环形盘54a顶面接触,底座1带动环形盘54a向下继续推移,第二弹簧53对与环形盘54a接触的底座1产生第二次缓冲。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夹臂(2)、上夹臂(3)、动力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下夹臂(2)固接于底座(1)上,所述上夹臂(3)呈圆环状,上夹臂(3)左端设有第一凸块(31),右端设有第二凸块(32),第一凸块(31)内设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第二凸块(32)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同时上夹臂(3)通过动力组件可升降的安装于下夹臂(2)正上方;/n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座(51)、第一弹簧(52)和第二弹簧(53);所述减震座(51)内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减震腔,减震腔内底面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根减震柱(54),每根减震柱(54)侧壁中部都设有环形盘(54a);所述底座(1)底面对应每根减震柱(54)的位置设有多个伸缩孔;所述底座(1)通过伸缩孔与减震柱(54)的配合设于减震腔内;所述第一弹簧(52)的内径大于第二弹簧(53)的外径;所述第一弹簧(52)套接于减震柱(54)上,且一端与底座(1)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在第一弹簧(52)内套接于减震柱(54)上,且一端与环形盘(54a)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减震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夹臂(2)、上夹臂(3)、动力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下夹臂(2)固接于底座(1)上,所述上夹臂(3)呈圆环状,上夹臂(3)左端设有第一凸块(31),右端设有第二凸块(32),第一凸块(31)内设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第二凸块(32)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同时上夹臂(3)通过动力组件可升降的安装于下夹臂(2)正上方;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座(51)、第一弹簧(52)和第二弹簧(53);所述减震座(51)内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减震腔,减震腔内底面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根减震柱(54),每根减震柱(54)侧壁中部都设有环形盘(54a);所述底座(1)底面对应每根减震柱(54)的位置设有多个伸缩孔;所述底座(1)通过伸缩孔与减震柱(54)的配合设于减震腔内;所述第一弹簧(52)的内径大于第二弹簧(53)的外径;所述第一弹簧(52)套接于减震柱(54)上,且一端与底座(1)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在第一弹簧(52)内套接于减震柱(54)上,且一端与环形盘(54a)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腔底面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砚臣谢鹏舒志强王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元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