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57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包括机体、压装机构、电机、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杆、限位块,所述螺纹杆水平设置在机体内侧,且螺纹杆的两端向外延伸并插入机体的左右侧壁,所述限位块设置在螺纹杆的中间位置;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两组环套,所述电机电机的转轴与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装机构通过连杆固定在环套上,使用压装机构将差速器从动齿轮固定,通过电机转动带动螺纹杆旋转,环套配合螺纹杆移动并通过转轴一、连杆、转轴二,带动压装机构向下运动并将从动齿轮压在差速器壳体上,通过固定杆与限位凸台,确保压装后从动齿轮销孔与差速器壳体销孔一一对应,实现轴承拆卸的自动化作业。

A press tooling for differential driven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差速器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
技术介绍
差速器包括很多零件,从动齿轮为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件,通过从动齿轮将动力传输至差速器,带动差速器运转工作。从动齿轮装配比较麻烦,一般为人工压装,且装配时从动齿轮上的销孔还需要对准差速器壳体销孔,又给从动齿轮的装配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以压装机构固定差速器的从动齿轮,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驱动环套向内运动,通过压装机构将从动齿轮压在差速器上,实现差速器从动齿轮压装的自动化作业,已解决现有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包括机体、压装机构、电机、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机体的内侧上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杆、限位块,所述螺纹杆水平设置在机体内侧,且螺纹杆的两端向外延伸并插入机体的左右侧壁,所述限位块焊接固定在螺纹杆的中间位置;所述螺纹杆上设有外螺纹,且螺纹杆的外螺纹相对于限位块的位置左右对称,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两组环套,且环套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螺纹杆的外螺纹匹配,所述两组环套相对限位块左右对称,所述电机设置在机体外侧,且电机的转轴与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装机构设置在机体内,且压装机构通过连杆固定在环套上。优选的,压装机构上设有两组转轴一、固定杆、气缸,所述转轴一固定在压装机构的上端中间位置,且转轴一水平布置并相对压装机构中心线对称,所述气缸设置在压装机构内侧上端,所述气缸的推杆垂直向下伸出,并且气缸的推杆与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能够伸出压装机构的下端面,且固定杆伸出压装机构下端面的区域设有摩擦垫所述固定杆的外径与差速器从动齿轮销孔一致,且固定杆的数量与差速器从动齿轮销孔数量一致。优选的,压装机构为圆筒型,且中部设有圆形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内径大于差速器左壳体的最大直径,导向凹槽的深度大于差速器左壳体的高度。优选的,压装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块,所述树脂块上设有通孔,且所述固定杆穿过树脂块的通孔。优选的,环套下端固定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通过连杆与转轴一连接。优选的,机体内侧下端面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内设有差速器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差速器壳体销孔位置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高度低于差速器壳体销孔的深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使用压装机构将差速器从动齿轮固定,通过电机转动带动螺纹杆旋转,环套配合螺纹杆移动并通过转轴一、连杆、转轴二,带动压装机构向下运动并将从动齿轮压在差速器壳体上,同时通过固定杆与限位凸台,确保压装后从动齿轮销孔与差速器壳体销孔一一对应,实现轴承拆卸的自动化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压装机构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压装机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压装机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压装机构与差速器轴承工作图。图中:1、机体;2、压装机构;21、转轴一;22、固定杆;23、树脂块;24、气缸;25、导向槽;3、电机;4、调节机构;41、螺纹杆;42、限位块;5、环套;51、转轴二;6、连杆;7、支撑底座;71、限位槽;711、限位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包括机体1、压装机构2、电机3、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设置在机体1的内侧上端,调节机构4包括螺纹杆41、限位块42,螺纹杆41水平设置在机体1内侧,且螺纹杆41的两端向外延伸并插入机体1的左右侧壁,限位块42焊接固定在螺纹杆41的中间位置,螺纹杆41上设有外螺纹,且螺纹杆41的外螺纹相对于限位块42的位置左右对称,螺纹杆41上设置有两组环套5,且环套5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螺纹杆41的外螺纹匹配,两组环套5相对限位块42左右对称,电机3设置在机体1外侧,且电机3的转轴与螺纹杆41的一端连接,压装机构2设置在机体1内,且压装机构2通过连杆6固定在环套5上。工作时,开启电机3,带动螺纹杆41转动,螺纹杆41上设置螺纹,且螺纹相对限位块42左右对称,螺纹杆41运动时带动环套5运动,压装机构2固定在环套上,当螺纹杆41正向旋转,环套5向限位块42方向运动,带动压装机构2向下运动实现从动齿轮的压装功能;当螺纹杆41反向旋转,环套5向远离限位块42方向运动,带动压装机构2向上运动,实现压装机构2与从动齿轮的分离功能。压装机构2上设有两组转轴一21、固定杆22、气缸24,转轴一21固定在压装机构2的上端中间位置,且转轴一21水平布置并相对压装机构2中心线对称,气缸24设置在压装机构2内侧上端,气缸24的推杆垂直向下伸出,并且气缸24的推杆与固定杆22连接,固定杆22能够伸出压装机构的下端面,且固定杆22伸出压装机构2下端面的区域设有摩擦垫固定杆22的外径与差速器从动齿轮销孔一致,且固定杆22的数量与差速器从动齿轮销孔数量一致。压装前,气缸24将推杆推出带动固定杆22伸出压装机构下端,固定杆22直径与从动齿轮销孔直径一致,且固定杆22下端设有摩擦垫,确保从动齿轮固定牢固,并进行压装过程,在完成压装后,通过气缸24将推杆收回,带动固定杆22回收并与从动齿轮分离。压装机构2为圆筒型,且中部设有圆形导向凹槽25,导向凹槽25内径大于差速器左壳体的最大直径,导向凹槽25的深度大于差速器左壳体的高度。放置压装机构2碰伤差速器。压装机构2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块23,树脂块23上设有通孔,且所述固定杆22穿过树脂块23的通孔。防止压装过程中碰伤从动齿轮。环套5下端固定有转轴二51,转轴二51通过连杆6与转轴一21连接。通过转轴一21、转轴二51、连杆6,使压装机构2上升下降运转更流畅。机体1内侧下端面设置有支撑底座7,支撑底座7内设有差速器限位槽71,限位槽71差速器壳体销孔位置设置有限位凸台711,限位凸台711的高度低于差速器壳体销孔的深度。确保差速器固定牢固,且限位凸台711高度低于差速器销孔的深度,确保不会顶伤固定杆22。本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n包括机体(1)、压装机构(2)、电机(3)、调节机构(4);/n所述调节机构(4)设置在机体(1)的内侧上端;/n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螺纹杆(41)、限位块(42);/n所述螺纹杆(41)水平设置在机体(1)内侧,且螺纹杆(41)的两端向外延伸并插入机体(1)的左右侧壁;/n所述限位块(42)焊接固定在螺纹杆(41)的中间位置;/n所述螺纹杆(41)上设有外螺纹,且螺纹杆(41)的外螺纹相对于限位块(42)的位置左右对称;/n所述螺纹杆(41)上设置有两组环套(5),且环套(5)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螺纹杆(41)的外螺纹匹配;/n所述两组环套(5)相对限位块(42)左右对称;/n所述电机(3)设置在机体(1)外侧,且电机(3)的转轴与螺纹杆(41)的一端连接;/n所述压装机构(2)设置在机体(1)内,且压装机构(2)通过连杆(6)固定在环套(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体(1)、压装机构(2)、电机(3)、调节机构(4);
所述调节机构(4)设置在机体(1)的内侧上端;
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螺纹杆(41)、限位块(42);
所述螺纹杆(41)水平设置在机体(1)内侧,且螺纹杆(41)的两端向外延伸并插入机体(1)的左右侧壁;
所述限位块(42)焊接固定在螺纹杆(41)的中间位置;
所述螺纹杆(41)上设有外螺纹,且螺纹杆(41)的外螺纹相对于限位块(42)的位置左右对称;
所述螺纹杆(41)上设置有两组环套(5),且环套(5)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螺纹杆(41)的外螺纹匹配;
所述两组环套(5)相对限位块(42)左右对称;
所述电机(3)设置在机体(1)外侧,且电机(3)的转轴与螺纹杆(41)的一端连接;
所述压装机构(2)设置在机体(1)内,且压装机构(2)通过连杆(6)固定在环套(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从动齿轮的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装机构(2)上设有两组转轴一(21)、固定杆(22)、气缸(24);
所述转轴一(21)固定在压装机构(2)的上端中间位置,且转轴一(21)水平布置并相对压装机构(2)中心线对称;
所述气缸(24)设置在压装机构(2)内侧上端;
所述气缸(24)的推杆垂直向下伸出,并且气缸(24)的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伟徐海明熊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乾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