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468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4:04
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用于实现对大豆的精磨加工。它包括:机架,在机架上放置收集箱;壳体,壳体固定在机架上,在壳体内腔中设有挡板、承载台和上磨台;磨加工单元,磨加工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顶部的主轴、驱动主轴转动的精磨电机、与主轴上下滑动连接的活动轴、固定在活动轴外壁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卸料块和上磨块和下磨块、转动安装在活动轴上部的外环、设置在外环与壳体顶部之间的提升气缸;托块,托块上固定有用于伸入壳体底部的底孔内的下磨台,在托块两侧固定有拉杆,拉杆顶部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升降块铰接连接,在升降块与机架顶部之间设有卸载气缸,在升降块上设有卸载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高效实现对大豆的精磨。

A kind of finishing mill for soybean powder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
本技术涉及大豆粉精加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
技术介绍
大豆粉是由脱脂大豆制成的豆粉。大豆粉不但具有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等特点,还具有抗衰老、健脑等保健功效,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大豆粉由脱脂大豆加工而成,因此急需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用于实现大豆粉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用于实现对大豆的精磨加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机架,在机架上放置有收集箱;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收集箱上方,在壳体内腔中设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挡板、承载台和上磨台,在承载台上设有锥形孔,上磨台的上表面为第一磨加工面;磨加工单元,磨加工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顶部的主轴、驱动主轴转动的精磨电机、与主轴上下滑动连接的活动轴、固定在活动轴外壁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卸料块和上磨块和下磨块、转动安装在活动轴上部的外环、设置在外环与壳体顶部之间的提升气缸,上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一磨面并与第一磨加工面配合作用;托块,托块设置在壳体下方,托块上固定有用于伸入壳体底部的底孔内的下磨台,下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二磨面,第二磨面与下磨块底部的第二磨加工面配合作用,在托块两侧固定有拉杆,拉杆顶部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升降块铰接连接,在升降块与机架顶部之间设有卸载气缸,在升降块上设有驱动固定块摆动的卸载电机。进一步地,机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座和底座,上座和底座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主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活动轴与外环内外设置,在活动轴与外环之间设有第二轴承。进一步地,卸料块为锥形结构,卸料块底部的边棱与锥形孔内壁接触实现对锥形孔的封闭。进一步地,在第一、第二磨面上设有紧密排列的磨粒。进一步地,在固定块顶部固定有耳板,耳板伸入升降块底部的凹槽内并与升降块铰接连接。进一步地,在上磨台的边缘设有台阶面,台阶面用于与底孔内壁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可以实现对脱脂大豆的两次磨加工,第一次磨加工将脱脂大豆破碎成细小颗粒,二次磨加工将脱脂大豆破碎成粉,通过两次加工实现精加工。脱脂大豆、大豆颗粒和大豆粉在自重下由上而下运动,进而实现了自转移输送。整个精磨机,各工序前后衔接,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磨加工单元的示意图;图3为底托的示意图;图4为磨加工面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底座,12竖杆,13上座,14收集箱,2壳体,21挡板,22承载台,221锥形孔,23上磨台,231第一磨加工面,24底孔,25第一轴承,3主轴,31精磨电机,32限位杆,4活动轴,41轴孔,411滑轨,42卸料块,421第一圆锥面,43上磨块,431第二圆锥面,432第一磨面,433磨粒,44下磨块,441第二圆锥面,442第二磨面,45第二轴承,46外环,47提升气缸,48环槽,5托块,51下磨台,511第二磨加工面,512台阶面,52拉杆,53固定块,531耳板,54升降块,55卸载电机,56卸载气缸。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机架1、壳体2、磨加工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机架1为本技术的基础部件,机架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座13和底座11,上座和底座均为型材焊接件,在上座和底座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杆12,用于实现上座和底座的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设有收集箱14,用于实现对大豆粉的收集。在机架上设有壳体2,壳体与上座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壳体2为圆筒状结构,壳体的底部为半球形。在壳体内腔的上部固定有挡板21,挡板与壳体内腔壁接触。在挡板的下方设有与壳体内腔壁接触的承载台22,承载台为圆柱形结构,在承载台的上表面设有锥形孔221,该锥形孔的小端贯穿承载台的下表面,锥形孔的大端贯穿承载台的上表面。在承载台的下方设有上磨台23,上磨台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上磨台的上表面为第一磨加工面231,第一磨加工面为球形面,壳体的底部为底孔24,精磨后的大豆粉穿过底孔从壳体中移出。在壳体内设有磨加工单元,磨加工单元包括固定在壳体顶部的精磨电机31、固定在精磨电机输出端且通过第一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主轴3、套在主轴下部的活动轴4、固定在活动轴上端的第二轴承45、固定在第二轴承外圈上的外环46、设置在外环与壳体内腔顶部的提升气缸47、固定在活动轴上部的卸料块42、固定在活动轴中部的上磨块43、固定在活动轴下部的下磨块44,在主轴下端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限位杆32,若干限位杆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在活动轴上设有轴孔41,轴孔贯穿活动轴的上表面。在轴孔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滑轨411,限位杆置于对应的滑轨内且限位杆与滑轨上下滑动连接。在限位杆和滑轨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主轴与活动轴在水平面内的相对固定。在提升气缸的作用下,可以驱动活动轴的上下移动。在外环与活动轴之间设置的第二轴承,可以确保活动轴在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卸料块为锥形结构,卸料块的上表面为第一锥形面421,卸料块底部的边棱与承载台上的锥形孔内壁接触,在壳体上端的侧壁上设有加料口,通过加料口向壳体内加入脱脂大豆,此时脱脂大豆落在承载台和卸料块上,卸料块与承载台分离后,脱脂大豆可经承载台与锥形孔内壁之间的缝隙落下。上磨块43为块状结构,上磨块的上表面为第二锥形面431,上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一磨面432,如图4所示,在第一磨面上设有若干磨粒433,磨粒用于对脱脂大豆进行磨加工。当卸料块与承载台接触时,上磨块的第一磨加工面231与上磨台的第一磨面接触。上磨块固定在活动轴上,上磨块与上磨台配合作用,在上磨台上设有与活动轴外壁接触的圆孔。在活动轴的下部固定有下磨块44,下磨块与上磨块的形状相同,下磨块的上表面为第二圆锥面441,下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二磨面442。在上磨块和下磨块之间的活动轴外壁设有环槽48,当上磨块与上磨台接触时,下磨块与壳体底部接触。在壳体下方设有托块5,托块为球面形结构,在托块的内侧设有下磨台51,下磨台的上表面为球面形的第二磨加工面511,下磨台用于置于底孔内,此时第二磨加工面与下磨块上的第二磨面接触。在下磨台边缘设有台阶面512,台阶面用于与底孔内壁接触,实现下磨台与壳体之间的紧密接触。在托块上固定有一对左右设置的拉杆52,拉杆为圆弧形,拉杆上表面为球形面用于与壳体外壁接触,拉杆上各处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拉杆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块53,在固定块上固定有耳板531,在上座底部固定有卸载气缸56,在卸载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升降块54,耳板置于升降块底部的凹槽内并与升降块铰接连接。在升降块外壁固定有卸载电机55,卸载电机用于驱动耳板的转动,进而驱动托块的摆动。在下磨块的第二磨面上也设有磨粒。下面对本技术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其特征是,它包括:/n机架,在机架上放置有收集箱;/n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收集箱上方,在壳体内腔中设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挡板、承载台和上磨台,在承载台上设有锥形孔,上磨台的上表面为第一磨加工面;/n磨加工单元,磨加工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顶部的主轴、驱动主轴转动的精磨电机、与主轴上下滑动连接的活动轴、固定在活动轴外壁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卸料块和上磨块和下磨块、转动安装在活动轴上部的外环、设置在外环与壳体顶部之间的提升气缸,上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一磨面并与第一磨加工面配合作用;/n托块,托块设置在壳体下方,托块上固定有用于伸入壳体底部的底孔内的下磨台,下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二磨面,第二磨面与下磨块底部的第二磨加工面配合作用,在托块两侧固定有拉杆,拉杆顶部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升降块铰接连接,在升降块与机架顶部之间设有卸载气缸,在升降块上设有驱动固定块摆动的卸载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粉加工精磨机,其特征是,它包括:
机架,在机架上放置有收集箱;
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收集箱上方,在壳体内腔中设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挡板、承载台和上磨台,在承载台上设有锥形孔,上磨台的上表面为第一磨加工面;
磨加工单元,磨加工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顶部的主轴、驱动主轴转动的精磨电机、与主轴上下滑动连接的活动轴、固定在活动轴外壁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卸料块和上磨块和下磨块、转动安装在活动轴上部的外环、设置在外环与壳体顶部之间的提升气缸,上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一磨面并与第一磨加工面配合作用;
托块,托块设置在壳体下方,托块上固定有用于伸入壳体底部的底孔内的下磨台,下磨块的下表面为第二磨面,第二磨面与下磨块底部的第二磨加工面配合作用,在托块两侧固定有拉杆,拉杆顶部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升降块铰接连接,在升降块与机架顶部之间设有卸载气缸,在升降块上设有驱动固定块摆动的卸载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粉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仕荣钱易卞竣标彭迪诗梁媛杨静张雨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