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403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3:45
一种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包括气管插管和吸氧管;还包括连接头;吸氧管为一体成型的管体结构,连接头为中空结构,连接头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经统一管径的中空管贯通连接;第一接口与吸氧管的前端密封插接;第二接口与气管插管密封插接;第一接口包括插接部及外围壁;插接部与外围壁之间形成容纳吸氧管管壁的凹陷部;插接部的外缘面与吸氧管的内管壁密封配合;第二接口的外缘面呈锥台形;且与气管插管的内管径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实用性强,提高了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输氧效果。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oxygen tube fo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由于创伤、异物、炎症等原因造成喉部或喉上部呼吸道急性梗阻或由于脑部外伤昏迷,复苏后的病人,胸部外伤或胸部大手术后,以及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困难者为了解除喉梗阻,恢复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换气功能,便于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抢救病人生命,往往会进行气管切开术,在切口处置入气管套管,并在必要时通过给气管套管连接吸氧管给病人供氧。临床医学上,一般采用呼吸机给患者辅助通气供氧。在撤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之前,临床上需要执行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BreathingTrial,SBT)来判断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其中,直接断开呼吸机,并通过T管吸氧(即吸氧管)是SBT实验的一项重要方法。但很多科室或病房并没有呼吸机配备,且对于只需要吸氧的病人,用呼吸机的成本较高。当前没有专用于气管插管本体的吸氧管,对于气管插管本体的病人都是用普通吸氧管鼻端剪断,一侧扎紧,一侧伸入气管插管本体中。存在缺点为浪费材料,耗费时间制作;存在通气死腔;难以固定,容易在病人咳嗽时脱出;用胶布固定容易留下胶布印,增加感染风险,医用胶布常因吸痰等需要反复粘贴或痰液、湿化液的污染而粘性缺失,导致吸氧导管滑脱。而且在固定的过程中导管插入过浅则容易弹出,过深则易折管,给用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并且胶布固定法不利于护理操作。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研究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包括气管插管和吸氧管;还包括连接头;所述吸氧管为一体成型的管体结构,所述吸氧管的管径小于所述气管插管的管径;所述连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经统一管径的中空管贯通连接;所述连接头自第一接口至第二接口的外径呈由大至小结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吸氧管的前端密封插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气管插管密封插接;所述第一接口包括插接部及外围壁;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围壁之间形成容纳吸氧管管壁的凹陷部;所述插接部的外缘面与所述吸氧管的内管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接口的外缘面呈锥台形;且与所述气管插管的内管径密封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头的中部外缘面上设有防滑凸筋。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接口的端部设有圆弧倒角结构。3、上述方案中,所述凹陷部形成导引面。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接口的横截面为梯形。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口的插接部的外径尺寸略大于或等于所述吸氧管的内径尺寸。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接口的外径尺寸略大于或等于所述气管插管的内径尺寸。7、上述方案中,所述气管插管和所述吸氧管均为管身柔软、表面光洁度高,刺激行销,且生物相容性好,舒适度良好的软管结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实用性强,吸氧管与气管插管之间经连接头固定插接,实现了将吸氧管与气管插管之间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避免了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引起的不适和危险,减少了吸氧管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以及更换吸氧管的次数,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处理次数,从而降低护理工作量,同时提高了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输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一种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包括气管插管1和吸氧管2;还包括连接头3;所述吸氧管2为一体成型的管体结构,所述吸氧管2的管径小于所述气管插管1的管径;所述连接头3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头3上设有第一接口4和第二接口5;所述第一接口31与第二接口32之间经统一管径的中空管贯通连接;所述连接头3自第一接口4至第二接口5的外径呈由大至小结构;所述第一接口4与所述吸氧管2的前端密封插接;所述第二接口5与所述气管插管1密封插接;所述第一接口4包括插接部41及外围壁42;所述插接部41与所述外围壁42之间形成容纳吸氧管2管壁的凹陷部(图中未示出);所述插接部41的外缘面与所述吸氧管2的内管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接口5的外缘面呈锥台形;且与所述气管插管1的内管径密封配合。所述连接头3的中部外缘面上设有防滑凸筋6。所述第二接口5的端部设有圆弧倒角结构。所述凹陷部形成导引面(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接口5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接口4的插接部41的外径尺寸略大于或等于所述吸氧管2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接口5的外径尺寸略大于或等于所述气管插管1的内径尺寸。所述气管插管1和所述吸氧管2均为管身柔软、表面光洁度高,刺激行销,且生物相容性好,舒适度良好的软管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实用性强,吸氧管与气管插管之间经连接头固定插接,实现了将吸氧管与气管插管之间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避免了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引起的不适和危险,减少了吸氧管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以及更换吸氧管的次数,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处理次数,从而降低护理工作量,同时提高了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输氧效果。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包括气管插管和吸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头;所述吸氧管为一体成型的管体结构,所述吸氧管的管径小于所述气管插管的管径;所述连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经统一管径的中空管贯通连接;所述连接头自第一接口至第二接口的外径呈由大至小结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吸氧管的前端密封插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气管插管密封插接;所述第一接口包括插接部及外围壁;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围壁之间形成容纳吸氧管管壁的凹陷部;所述插接部的外缘面与所述吸氧管的内管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接口的外缘面呈锥台形;且与所述气管插管的内管径密封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包括气管插管和吸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头;所述吸氧管为一体成型的管体结构,所述吸氧管的管径小于所述气管插管的管径;所述连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经统一管径的中空管贯通连接;所述连接头自第一接口至第二接口的外径呈由大至小结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吸氧管的前端密封插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气管插管密封插接;所述第一接口包括插接部及外围壁;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围壁之间形成容纳吸氧管管壁的凹陷部;所述插接部的外缘面与所述吸氧管的内管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接口的外缘面呈锥台形;且与所述气管插管的内管径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用吸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淑英李晨红陈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