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牛扒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35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牛扒炉,包括壳体、炉体和发热元件,壳体包覆于炉体外侧,发热元件设置于壳体和/或炉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与炉体外壁间隔式配合形成一散热风道,炉体表面与散热风道中的气流接触,散热风道上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元件外侧包覆有一层以上隔热罩,一层以上隔热罩表面与散热风道中的气流接触;所述发热元件所在的隔热罩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本电牛扒炉具有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防烫隔热性能可靠、安全系数高、用户体验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牛扒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电器,具体是一种电牛扒炉。
技术介绍
牛扒炉是一种可以对牛扒、鸡扒、猪扒等食材进行煎烤烹饪的设备,其使用方便、烹调效果好,所以深受消费者青睐。现有的牛扒炉由于没有响应的散热和/或隔热结构,设备使用过程中壳体表面温度较高,导致容易造成烫伤事故,使设备周围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热量散失严重进而影响食材的烹调效果。中国专利CN208957824U公开了一种煎烤炉,具体公开了:包括:炉体以及安装于该炉体中的煎烤加热装置和可以插装入炉体内腔或相对炉体内腔抽出的煎烤盘,煎烤加热装置设置于该炉体内腔顶部,并位于该煎烤盘上方,且该炉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可插装入或抽出的接油盘,该接油盘位于该煎烤盘下方;炉体外围设置有一外壳,该外壳与炉体外壁形成有间隔,该外壳起到防烫功效;另外,外壳上设置有散热孔;外壳包括有相互固定在一起的前板、左板、右板、后板及上板,该左板、右板、后板及上板均设置有的散热孔。该煎烤炉通过设置外壳和散热孔得到防烫、散热目的;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外壳温升高,其所达到的防烫效果较差;另外,外壳内的热量不能主动从散热孔排出,故散热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对现有煎烤炉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防烫隔热性能可靠、安全系数高、用户体验好的电牛扒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牛扒炉,包括壳体、炉体和发热元件,壳体包覆于炉体外侧,发热元件设置于壳体和/或炉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与炉体外壁间隔式配合形成一散热风道,炉体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中的气流接触,散热风道上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元件外侧包覆有一层以上隔热罩,一层以上隔热罩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中的气流接触;所述发热元件所在的隔热罩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开设于壳体底部;所述出风口开设于壳体顶部、侧部和/或背部;所述炉体顶部、底部、侧部和/或背部分别与壳体间隔式配合形成所述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炉体下方;所述发热元件与炉体的顶部开口对应。所述炉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承网,发热元件设置于支承网上方。所述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间隔式包覆于发热元件外侧,发热元件所在的第一隔热罩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隔热罩间隔式包覆于第一隔热罩外侧,第二隔热罩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中的气流接触。所述第一隔热罩一端和第二隔热罩一端共同连接有前支架,第一隔热罩另一端和第二隔热罩另一端共同连接有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或后支架上设有装配孔,发热元件至少部分穿过相应的装配孔与固定块插接,发热元件通过固定块固定于前支架和/或后支架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炉体侧部开口对应的炉口,壳体表面对应炉口下方设置有可拆卸的余油盘。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锁扣件,锁扣件上设有柱体和帽体,柱体端部与帽体连接,帽体截面面积大于柱体截面面积;所述余油盘上设有一端大一端小的锁扣孔,锁扣孔大端面积大于帽体截面面积,锁扣孔小端面积小于帽体截面面积、大于柱体截面面积;所述锁扣件扣接于锁扣孔的小端,实现壳体与余油盘的拆卸式连接。所述炉体内腔一侧或两侧设有用于支承烤盘的承托部,一个以上承托部自上往下排布。本电牛扒炉还包括连接主控板开关键,开关键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所述发热元件为石英管发热体、电热丝发热体、卤素管发热体、金属管发热体、碳素纤维发热体和/或陶瓷发热体等。所述炉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接油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壳体与炉体之间设置散热风道,且散热风道上设置有散热风机,当散热风机工作时,散热风道内产生气流,气流能有效将散热风道中的热量带走,有效降低炉体和壳体表面温度,同时降低炉体对壳体产生的热传递效果,有效防止壳体温升过高造成的烫伤事故,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用户体验好;此外,通过在发热元件外侧设置一层以上隔热罩,一方面能有效锁住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有效隔热,进一步避免壳体表面温度过高而造成的烫伤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牛扒炉的组装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牛扒炉的爆炸图。图3和图4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牛扒炉不同方位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加热模块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牛扒炉卸下余油盘后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余油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7,本电牛扒炉,包括壳体、炉体和发热元件4,壳体包覆于炉体外侧,发热元件4固定设置于炉体顶部;壳体内壁与炉体外壁间隔式配合形成一散热风道A,炉体表面(包括左右侧面、背面)与散热风道A中的气流接触,散热风道A中设置有散热风机16,以为散热风道A中气流的流动提供必要的动力;壳体上加工有连通散热风道A的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1,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1分别由若干通孔组成;发热元件4外侧包覆有一层以上隔热罩,一层以上隔热罩表面(包括左右侧面、顶面)与散热风道A中的气流接触;发热元件4所在的隔热罩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以便大热元件4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可传递至炉体内腔。本电牛扒炉通过在壳体与炉体之间设置散热风道A,且散热风道A上设置有散热风机16,当散热风机16工作时,散热风道A内产生气流,气流能有效将散热风道A中的热量带走,有效降低炉体和壳体表面温度,同时降低炉体对壳体产生的热传递效果,有效防止壳体温升过高造成的烫伤事故,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用户体验好;此外,通过在发热元件4外侧设置一层以上隔热罩,一方面能有效锁住发热元件4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有效隔热,进一步避免壳体表面温度过高而造成的烫伤事故。进一步的说,进风口12.1开设于壳体底部,出风口1.1开设于壳体顶部,本结构能有效延长散热风道A的长度,使气流流动路程足够长,进而有效提升其散热效果;炉体顶部、底部、侧部(左右侧)和背部分别与壳体间隔式配合形成上述的散热风道A;两个散热风机16并排式设置于炉体下方,散热风机16的抽风端与进风口12.1对应,工作时达到有效的抽风效果;三根发热元件4并排式固定设置于炉体上方且与炉体的顶部开口对应。本结构能保证壳体顶部、底部、侧部和背部有效降温,达到防烫的目的;发热元件4设置于炉体顶部,且散热风机16设置于炉体下方,可避免占用整机的横向空间,进而保证电牛扒炉体积小巧进一步的说,炉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承网5,发热元件4设置于支承网5上方,支承网5能有效支撑发热元件4且能保证发热元件4产生的热量可传递至炉体内腔。进一步的说,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3和第二隔热罩2;第一隔热罩3间隔式包覆于发热元件4外侧,发热元件4所在的第一隔热罩3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第二隔热罩2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牛扒炉,包括壳体、炉体和发热元件(4),壳体包覆于炉体外侧,发热元件(4)设置于壳体和/或炉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与炉体外壁间隔式配合形成一散热风道(A),炉体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A)中的气流接触,散热风道(A)上设置有散热风机(16);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散热风道(A)的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1);所述发热元件(4)外侧包覆有一层以上隔热罩,一层以上隔热罩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A)中的气流接触;所述发热元件(4)所在的隔热罩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牛扒炉,包括壳体、炉体和发热元件(4),壳体包覆于炉体外侧,发热元件(4)设置于壳体和/或炉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与炉体外壁间隔式配合形成一散热风道(A),炉体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A)中的气流接触,散热风道(A)上设置有散热风机(16);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散热风道(A)的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1);所述发热元件(4)外侧包覆有一层以上隔热罩,一层以上隔热罩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A)中的气流接触;所述发热元件(4)所在的隔热罩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牛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1)开设于壳体底部;所述出风口(1.1)开设于壳体顶部、侧部和/或背部;所述炉体顶部、底部、侧部和/或背部与壳体间隔式配合形成所述散热风道(A);所述散热风机(16)设置于炉体下方;所述发热元件(4)与炉体的顶部开口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牛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承网(5),发热元件(4)设置于支承网(5)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牛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3)和第二隔热罩(2);所述第一隔热罩(3)间隔式包覆于发热元件(4)外侧,发热元件(4)所在的第一隔热罩(3)内腔与炉体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隔热罩(2)间隔式包覆于第一隔热罩(3)外侧,第二隔热罩(2)表面至少部分与散热风道(A)中的气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牛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罩(3)一端和第二隔热罩(2)一端共同连接有前支架(9),第一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璞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胜堡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