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及应用其的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322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及应用其的手表。该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扁平带状天线和不锈钢螺丝杆;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小于第二表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安装在表盘的表壳上与12点刻度一端,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表盘的表壳上6点刻度一端通过所述不锈钢螺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形成全跌结构;所述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所述扁平带状天线;所述第一表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表壳的表面积。

An asymmetric strap structure of smart watch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及应用其的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及应用其的手表。
技术介绍
智能手表通常需要集成多种无线通信功能模块,以便实现若干功能,若干功能包括:周围环境感知、生命体征监测、即时通信、数据交互、远程控制等。这些功能需要相应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低功耗蓝牙通信、WIFI、RfID、NBiOT、Zig-bee,LoRa等。无线通信必须依托高性能的通信天线,具有较好的方向图、驻波比、天线增益等综合性能,才能实现稳定、可靠的通信。然而,不同频段的天线,其长度和形状各不相同,智能手表内部能够用来配置天线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当智能手表集成了多种通信模块时,手表的结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天线的特征、相互之间的干扰,以及手表的实际应用场景、佩戴的舒适性、充电的便利性等多种因素。目前,常规的实现途径是在智能手表壳体位置镭雕LDS天线,通过触点顶针连接到手表机芯的PCBA上。但智能手表壳体位置的物理展开空间有限,只适宜布置工作频率在2.4GHZ或以上的天线,不足以布置工作频率在1GHZ以下的天线。如果将天线布置于智能手表显示屏的下方,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空间,但由于显示屏上有贴合的电路,当显示屏工作时,将出现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及应用其的手表,有效解决智能手表功能模块布局空间有限易出现电磁干扰的问题。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扁平带状天线和不锈钢螺丝杆;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小于第二表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安装在表盘的表壳上与12点刻度一端,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表盘的表壳上6点刻度一端通过所述不锈钢螺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形成全跌结构;所述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所述扁平带状天线;所述第一表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表壳的表面积。其中,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表盘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表带的材质为弹性体塑胶材料。其中,所述弹性体塑胶材料包括:聚氨酯PU弹性体。优选地,当将聚氨酯PU弹性体注塑在所述空腔中时,所述扁平带状天线固化在所述空腔内且只留出天线的馈线,所述馈线连接智能手表机芯主板。其中,所述不对称表带结构还包括陶瓷天线和天线盖板;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壳的连接处为表耳,所述表耳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所述陶瓷天线,所述天线盖板覆盖所述凹槽上,所述天线盖板且与所述凹槽水密配合。优选地,所述天线盖板与所述凹槽可拆卸第连接。其中,所述天线盖板与所述凹槽螺栓连接。一种手表,包括上述的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中,由于该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扁平带状天线和不锈钢螺丝杆;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小于第二表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安装在表盘的表壳上与12点刻度一端,所述第一表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表壳的表面积,第一表带的表面面积比表壳的表面面积大,并且第一表带的形状为条状,相对于表壳形状来说,第一表带的几何形状也更规则,所述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所述扁平带状天线;在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位置配置扁平带状天线,能够获得较大的舒展面,适配工作频率在1GHZ以下的通信天线。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表盘的6点刻度一端通过所述不锈钢螺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形成全跌结构;所述第二表带与表壳之间的连接采用不锈钢螺丝杆,使得第二表带与所述不锈钢螺丝杆形成了全跌结构。这样,当第一表带与表壳进行紧配合后,第二表带依然保持了全跌结构,使得手表的表带能够较好地贴合人手的手腕。这样手表使用者在佩戴具有所述不对称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时更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的手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参见图1,该不对称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扁平带状天线8和不锈钢螺丝杆9;所述第一表带2的长度小于第二表带3的长度,所述第一表带2的一端安装在表盘的表壳1上与12点刻度一端,所述第一表带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3的另一端与所述表盘的表壳1上6点刻度一端通过所述不锈钢螺丝杆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3与所述表盘形成全跌结构;所述第一表带2的与人手接触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所述扁平带状天线8;所述第一表带2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表壳1的表面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中,由于该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扁平带状天线和不锈钢螺丝杆;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小于第二表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安装在表盘的表壳上与12点刻度一端,所述第一表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表壳的表面积,第一表带的表面面积比表壳的表面面积大,并且第一表带的形状为条状,相对于表壳形状来说,第一表带的几何形状也更规则,所述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所述扁平带状天线;在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位置配置扁平带状天线,能够获得较大的舒展面,适配工作频率在1GHZ以下的通信天线。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表盘的6点刻度一端通过所述不锈钢螺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形成全跌结构;所述第二表带与表壳之间的连接采用不锈钢螺丝杆,使得第二表带与所述不锈钢螺丝杆形成了全跌结构。这样,当第一表带与表壳进行紧配合后,第二表带依然保持了全跌结构,使得手表的表带能够较好地贴合人手的手腕。这样手表使用者在佩戴具有所述不对称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时更舒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带2的一端可通过螺栓与所述表壳连接,使得第一表带与余所述表壳固定连接,且可拆卸,便于维修更换。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带2的材质可为弹性体塑胶材料,弹性体塑胶材料具有较大的弹性和稳定性,能够提高第一表带的使用寿命,提高手表佩戴者的舒适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塑胶材料包括:聚氨酯PU弹性体,使用聚氨酯PU弹性体制作第一表带2,能够使得第一表带2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使得第一表带2的使用寿命更长、佩戴更舒适。上述实施例中,当选用弹性体塑胶制作第一表带2时,比如选用聚氨酯PU弹性体制作第一表带2,当将聚氨酯PU弹性体注塑在所述空腔中时,所述扁平带状天线8可固化在所述空腔内且只留出天线的馈线,所述馈线连接智能手表机芯主板。能够确保扁平带状天线8在手表的日常使用中能够有效避水。上述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不对称表带结构还可包括:陶瓷天线5和天线盖板6;所述第二表带3与所述表壳1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扁平带状天线和不锈钢螺丝杆;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小于第二表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安装在表盘的表壳上与12点刻度一端,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表盘的表壳上6点刻度一端通过所述不锈钢螺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形成全跌结构;所述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所述扁平带状天线;所述第一表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表壳的表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扁平带状天线和不锈钢螺丝杆;所述第一表带的长度小于第二表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安装在表盘的表壳上与12点刻度一端,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表盘的表壳上6点刻度一端通过所述不锈钢螺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表盘形成全跌结构;所述第一表带的与人手接触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所述扁平带状天线;所述第一表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表壳的表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表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的材质为弹性体塑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表的不对称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塑胶材料包括:聚氨酯P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平陆伟朱福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