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立兵专利>正文

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302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削面机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设置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腔的右端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的后侧并连接主动轮,所述保护壳体的右侧外壁设置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活动轴,所述活动轴靠近后端的外壁套接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外壁套接传送带,所述活动轴的前后两侧外壁均套接活动套杆,体积小,便于放置,不需要支撑的架子,可以直接放置在灶台或锅边进行使用,保证面团在切削时可以直接在削面机上方便的调节位置,可以快速更好的完成面团的切削。

A new micro double arm face cu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
本技术涉及削面机
,具体为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削面机多是大型结构较为复杂的,一般很难直接放置在灶台锅边进行使用,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面团在切削的过程中,面团较大时不方便调节面团的位置,使得面团通过削面机不能快速完全的切削。总会有留有较多的原料在削面机上。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设置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腔的右端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的后侧并连接主动轮,所述保护壳体的右侧外壁设置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活动轴,所述活动轴靠近后端的外壁套接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外壁套接传送带,所述活动轴的前后两侧外壁均套接活动套杆,且活动套杆的底部通过连接轴活动设置连接杆,所述保护壳体左端前后两侧外壁均通过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部设置保护壳体(2),所述保护壳体(2)内腔的右端设置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转轴(4),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2)的后侧并连接主动轮(5),所述保护壳体(2)的右侧外壁设置限位套筒(6),所述限位套筒(6)的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活动轴(7),所述活动轴(7)靠近后端的外壁套接从动轮(9),所述主动轮(5)与从动轮(9)的外壁套接传送带(8),所述活动轴(7)的前后两侧外壁均套接活动套杆(10),且活动套杆(10)的底部通过连接轴活动设置连接杆(11),所述保护壳体(2)左端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微型双手臂刀削面机,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部设置保护壳体(2),所述保护壳体(2)内腔的右端设置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转轴(4),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2)的后侧并连接主动轮(5),所述保护壳体(2)的右侧外壁设置限位套筒(6),所述限位套筒(6)的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活动轴(7),所述活动轴(7)靠近后端的外壁套接从动轮(9),所述主动轮(5)与从动轮(9)的外壁套接传送带(8),所述活动轴(7)的前后两侧外壁均套接活动套杆(10),且活动套杆(10)的底部通过连接轴活动设置连接杆(11),所述保护壳体(2)左端前后两侧外壁均通过销轴活动设置滚筒(12),所述连接杆(11)的左端通过活动套杆(10)活动连接在滚筒(12)的外壁,所述滚筒(12)的顶部连接伸缩摆臂(13),所述保护壳体(2)中设置电动推杆(14),且电动推杆(14)的驱动端设置在保护壳体(2)的左侧外壁,所述电动推杆(14)活动端的顶部延伸至保护壳体(2)的上方并设置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顶部设置伺服电机(16),所述伺服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转子连接齿轮(17),所述支撑板(15)的顶部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兵
申请(专利权)人:王立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