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128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包括上盖、底座、固定框、培养板和培养筒,还包括基底网、卡环、压条和筒体,所述固定框与底座为一体化成型设计,所述固定框位于底座顶部,所述上盖通过压条安装在固定框顶部,所述压条位于固定框两侧顶部,所述上盖为弧形透明设计,所述基底网水平放置在底座底面,所述培养板通过固定框卡接在底座中部。本组培苗培养装置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培养效果好,间隔培养,便于组培苗生长培育;通过培养筒间隔培育组培苗,减少组培苗之间由于种植过密造成的营养不足,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

A device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组培技术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前进,植物组培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植物快速繁殖中。现有的组培苗培养装置,通常就是采用一个普通的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以接种组培苗,容器的开口用封口膜封住以防止真菌、细菌等进入。采用这种组培苗培养装置进行大批量培养时,由于组培苗多为群体培养,由于间隔过密,容易造成营养不足,使得组培苗的成活率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包括上盖、底座、固定框、培养板和培养筒,还包括基底网、卡环、压条和筒体,所述固定框与底座为一体化成型设计,所述固定框位于底座顶部,所述上盖通过压条安装在固定框顶部,所述压条位于固定框两侧顶部,所述上盖为弧形透明设计,所述基底网水平放置在底座底面,所述培养板通过固定框卡接在底座中部,所述培养板的板体表面开设放置培养筒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为圆形设计,所述培养筒通过安装口竖直放置在板体内,所述培养筒由卡环和桶体组成,所述卡环位于筒体顶部,所述培养筒通过卡环蛤蚧在安装口内,所述筒体顶部开设圆形进料口,桶体底部对应基底网开设连接口。优选的,所述培养板表面等距开设安装口,所述培养筒分别安装在培养板的板体表面。优选的,所述压条两侧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框顶部对应固定柱开设有插孔,所述上盖通过固定柱插接插孔固定在底座顶部。优选的,所述基底网内填充有培养用营养液,所述培养筒通过连接口吸取基底网内的营养液。与现有的组培苗培养技术相比,本组培苗培养装置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组培苗培养装置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培养效果好,间隔培养,便于组培苗生长培育;在进行组培苗培育时,通过拔出压条,将上盖从固定框顶部打开,在基底网内倒入培养液,通过进料口,把需要培育的组培苗放入培养板的培养筒内,然后将培养板通过固定框放置在底座顶部,通过底座内的基底网与连接口与培养筒相连,对培养筒内组培苗进行营养供应,十分方便,通过培养筒间隔培育组培苗,减少组培苗之间由于种植过密造成的营养不足,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培苗培养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组培苗培养装置的部件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组培苗培养装置的培养板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组培苗培养装置的培养筒结构图。图中:1、上盖,2、底座,3、固定框,4、培养板,5、基底网,6、压条,7、板体,8、培养筒,9、安装口,10、进料口,11、卡环,12、筒体,13、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所示,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包括上盖1、底座2、固定框3、培养板4和培养筒8,还包括基底网5、卡环11、压条6和筒体12,所述固定框3与底座2为一体化成型设计,所述固定框3位于底座2顶部,所述上盖1通过压条6安装在固定框3顶部,所述压条6位于固定框3两侧顶部,所述上盖1为弧形透明设计,所述基底网5水平放置在底座2底面,所述培养板4通过固定框3卡接在底座2中部,所述培养板4的板体7表面开设放置培养筒8的安装口9,所述安装口9为圆形设计,所述培养筒8通过安装口9竖直放置在板体7内,所述培养筒8由卡环11和桶体组成,所述卡环11位于筒体12顶部,所述培养筒8通过卡环11蛤蚧在安装口9内,所述筒体12顶部开设圆形进料口10,桶体底部对应基底网5开设连接口13。所述培养板4表面等距开设安装口9,所述培养筒8分别安装在培养板4的板体7表面。所述压条6两侧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框3顶部对应固定柱开设有插孔,所述上盖1通过固定柱插接插孔固定在底座2顶部。所述基底网5内填充有培养用营养液,所述培养筒8通过连接口13吸取基底网5内的营养液。本技术工作原理:在进行组培苗培育时,通过拔出压条6,将上盖1从固定框3顶部打开,在基底网5内倒入培养液,通过进料口10,把需要培育的组培苗放入培养板4的培养筒8内,然后将培养板4通过固定框3放置在底座2顶部,通过底座2内的基底网5与连接口13与培养筒8相连,对培养筒8内组培苗进行营养供应,十分方便,通过培养筒8间隔培育组培苗,减少组培苗之间由于种植过密造成的营养不足,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包括上盖(1)、底座(2)、固定框(3)、培养板(4)和培养筒(8),还包括基底网(5)、卡环(11)、压条(6)和筒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与底座(2)为一体化成型设计,所述固定框(3)位于底座(2)顶部,所述上盖(1)通过压条(6)安装在固定框(3)顶部,所述压条(6)位于固定框(3)两侧顶部,所述上盖(1)为弧形透明设计,所述基底网(5)水平放置在底座(2)底面,所述培养板(4)通过固定框(3)卡接在底座(2)中部,所述培养板(4)的板体(7)表面开设放置培养筒(8)的安装口(9),所述安装口(9)为圆形设计,所述培养筒(8)通过安装口(9)竖直放置在板体(7)内,所述培养筒(8)由卡环(11)和桶体组成,所述卡环(11)位于筒体(12)顶部,所述培养筒(8)通过卡环(11)蛤蚧在安装口(9)内,所述筒体(12)顶部开设圆形进料口(10),桶体底部对应基底网(5)开设连接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培苗培养装置,包括上盖(1)、底座(2)、固定框(3)、培养板(4)和培养筒(8),还包括基底网(5)、卡环(11)、压条(6)和筒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与底座(2)为一体化成型设计,所述固定框(3)位于底座(2)顶部,所述上盖(1)通过压条(6)安装在固定框(3)顶部,所述压条(6)位于固定框(3)两侧顶部,所述上盖(1)为弧形透明设计,所述基底网(5)水平放置在底座(2)底面,所述培养板(4)通过固定框(3)卡接在底座(2)中部,所述培养板(4)的板体(7)表面开设放置培养筒(8)的安装口(9),所述安装口(9)为圆形设计,所述培养筒(8)通过安装口(9)竖直放置在板体(7)内,所述培养筒(8)由卡环(11)和桶体组成,所述卡环(11)位于筒体(12)顶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安荣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市藤花峪林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