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德华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235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柱体和梁体,所述柱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柱体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卡槽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杆体,所述梁体外侧壁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梁体外侧壁的中部嵌入第一卡槽的内腔并与第一卡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挡板的外侧壁嵌入第二卡槽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梁体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杆体相适配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螺栓将横板与挡板和梁体进行固定,将支撑块嵌入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内腔,通过第二螺栓将支撑块的底部与柱体进行固定,通过第三螺栓与梁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达到固定效果好的目的。

A joint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装配式建筑部件包括装配式梁柱,在对梁柱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到建筑节点连接结构。现有的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在使用时,固定效果差,这样连接不稳定,梁柱之间容易出现偏移,且使用到的连接件无法很好隐藏,多余部分暴露在梁柱外,给施工带来不便,为此,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柱体和梁体,所述柱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柱体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卡槽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杆体,所述梁体外侧壁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梁体外侧壁的中部嵌入第一卡槽的内腔并与第一卡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挡板的外侧壁嵌入第二卡槽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梁体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杆体相适配的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柱体左右两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梁体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柱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容纳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梁体外侧壁的前后两侧且位于第二卡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容纳槽,所述挡板外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容纳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的内腔均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杆体的外侧壁嵌入通孔的内腔并与通孔的内侧壁贴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嵌入第二容纳槽的内腔并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二容纳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通过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的配合使用,对横板、支撑块、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进行安装和隐蔽,从而达到隐蔽效果好的目的;二、本技术通过第一螺栓将横板与挡板和梁体进行固定,将支撑块嵌入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内腔,通过第二螺栓将支撑块的底部与柱体进行固定,通过第三螺栓与梁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达到固定效果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梁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体;2、梁体;3、挡板;4、第一卡槽;5、杆体;6、第二卡槽;7、通孔;8、第一容纳槽;9、第二容纳槽;10、第三容纳槽;11、第四容纳槽;12、横板;13、支撑块;14、第一螺栓;15、第二螺栓;16、第三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柱体1和梁体2,所述柱体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柱体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卡槽4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杆体5,所述梁体2外侧壁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6,所述梁体2外侧壁的中部嵌入第一卡槽4的内腔并与第一卡槽4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挡板3的外侧壁嵌入第二卡槽6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槽6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梁体2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杆体5相适配的通孔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柱体1左右两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8,所述梁体2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柱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容纳槽9,支撑块13嵌入第一容纳槽8和第二容纳槽9的内腔,用于将支撑块13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梁体2外侧壁的前后两侧且位于第二卡槽6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容纳槽10,所述挡板3外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容纳槽11,将横板12嵌入第三容纳槽10和第四容纳槽11的内腔,用于将横板12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三容纳槽10和第四容纳槽11的内腔均通过第一螺栓14固定连接有横板12,通过第一螺栓14将横板12与挡板3和梁体2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杆体5的外侧壁嵌入通孔7的内腔并与通孔7的内侧壁贴合,通过将杆体5嵌入通孔7内,对梁体2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8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支撑块13的顶部嵌入第二容纳槽9的内腔并通过第三螺栓16与第二容纳槽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螺栓15将支撑块13的底部与柱体1进行固定,通过第三螺栓16与梁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梁体2嵌入柱体1顶部的第一卡槽4内,通过将杆体5嵌入通孔7内,对梁体2进行固定,通过将挡板3嵌入第二卡槽6内,然后将横板12嵌入第三容纳槽10和第四容纳槽11的内腔,通过第一螺栓14将横板12与挡板3和梁体2进行固定,将支撑块13嵌入第一容纳槽8和第二容纳槽9的内腔,通过第二螺栓15将支撑块13的底部与柱体1进行固定,通过第三螺栓16与梁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达到固定效果好的目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柱体(1)和梁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柱体(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卡槽(4)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杆体(5),所述梁体(2)外侧壁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6),所述梁体(2)外侧壁的中部嵌入第一卡槽(4)的内腔并与第一卡槽(4)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挡板(3)的外侧壁嵌入第二卡槽(6)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槽(6)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梁体(2)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杆体(5)相适配的通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柱体(1)和梁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柱体(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卡槽(4)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杆体(5),所述梁体(2)外侧壁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6),所述梁体(2)外侧壁的中部嵌入第一卡槽(4)的内腔并与第一卡槽(4)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挡板(3)的外侧壁嵌入第二卡槽(6)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槽(6)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梁体(2)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杆体(5)相适配的通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左右两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8),所述梁体(2)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柱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容纳槽(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华种耀王建东欧阳广昊张旭温义生王松崔节瑞
申请(专利权)人:赵德华种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