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阻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22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阻隔墙,特别针对于卡斯特地貌下的矿渣场或尾矿堆场,防渗阻隔墙,包括:阻隔墙体,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和/或位于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以阻隔污染源与污染源外界;第一防渗阻隔层,位于阻隔墙体其朝向矿渣场或尾矿堆场的一侧,防止矿渣场或尾矿堆场的固液污染物外渗;第二防渗阻隔层,位于阻隔墙体其远离矿渣场或尾矿堆场的一侧,防止矿渣场或尾矿堆场外界的泉水、雨水等固液混合物进入矿渣场或尾矿堆场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渗阻隔墙其防渗阻隔效果差,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问题。

A kind of impermeable partit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阻隔墙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防渗阻隔墙。
技术介绍
我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后,井发的各类矿山、新建的工厂越来越多,已建的各种带有污染源的渣场、尾矿堆场以及工厂车间数以万计,这也就意味着各种矿渣、工业液体、各种化工原材料,一旦泄漏就会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整个社会面临被污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对于地下水、土壤的污染,一旦造成,基木上是不可修复的。确保各类渣场、尾矿堆场以及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源被有效隔离,避免污染源由于泄漏对环境产生污染,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用以防止污染物泄漏的防渗阻隔墙仅在其朝向污染源的一侧设置防渗层,以保证污染源的污染液以及污染物等不会泄漏出去。但是,在大多数环境下,特别是在卡斯特地貌环境,由于水源的流动性较强,雨水、山泉水等液体会通过防渗阻隔墙外侧腔壁进入防渗阻隔墙内部,使污染源的污染问题加重,进而导致部分污染液从防渗阻隔墙渗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渗阻隔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渗阻隔墙其防渗阻隔效果差,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渗阻隔墙,包括:阻隔墙体,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和/或位于所述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以阻隔污染源与污染源外界;第一防渗阻隔层,位于所述阻隔墙体其朝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的固液污染物外渗;第二防渗阻隔层,位于所述阻隔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进入所述污染源。所述阻隔墙体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污染源一侧的第一墙体,以及设置在远离所述污染源一侧与所述第一墙体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一防渗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其朝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渗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二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之间形成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其内部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一引流通道。所述阻隔墙体其靠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渗出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二引流通道,和/或所述阻隔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引导至远离所述污染源位置的第三引流通道。所述第二引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分别与具有用于处理所述固液污染物设备的污染物容腔相连;所述第三引流通道与用于容置所述固液混合物的净水容腔相连。所述下层墙体部分朝向靠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倾斜设置,或所述下层墙体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下层墙体部分与地平面的夹角为20度至70度。所述下层墙体部分与地平面的夹角为30度。所述下层墙体部分延伸至土壤以下的基岩层。所述污染源为矿渣场和/或尾矿堆场。所述上层墙体部分垂直于地平面设置。一种防渗阻隔墙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工具有第一防渗阻隔层和第二防渗阻隔层的阻隔墙体;在地表以下植入阻隔墙体其下层墙体部分;在地表以上施工阻隔墙体其上层墙体部分;施工将所述阻隔墙体其靠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二引流通道,和/或施工将所述阻隔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的固液混合物引出的第三引流通道,和/或施工将所述阻隔墙体其中空内腔内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一引流通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防渗阻隔墙,包括:阻隔墙体,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和位于所述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以阻隔污染源与污染源外界;上述阻隔墙体分别设置在地面以上以及地面以下的土壤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渣场、尾矿堆场内部的固液污染物在降水和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外渗,污染环境。位于所述阻隔墙体其朝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具有第一防渗阻隔层,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污染源的固液污染物外渗;且,位于所述阻隔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具有第二防渗阻隔层,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进入所述污染源。通过在阻隔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设置第二防渗阻隔层,第二防渗阻隔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的雨水、山泉水等液体会通过防渗阻隔墙外侧腔壁进入防渗阻隔墙内部,使污染源的污染问题加重的问题发生。特别是针对卡斯特地貌环境,由于水源的流动性较强,更多的液体会流向污染源,通过上述第二防渗阻隔层可以很大程度上阻隔液体从污染源外界进入污染源内,防止污染源的污染问题加重,进而导致部分污染液从防渗阻隔墙渗出,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问题。2.本技术提供的防渗阻隔墙,所述阻隔墙体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污染源一侧的第一墙体,以及设置在远离所述污染源一侧与所述第一墙体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一防渗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其朝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渗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二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之间形成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其内部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一引流通道。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构成阻隔墙体可以有效地降低阻隔墙体的生产安装难度,方便施工方施工形成内外两侧均具有防渗功能的阻隔墙体。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形成中空内腔,通过第一引流通道可以将该中空内腔内的固液污染物引出进行后续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中空内腔内的固液污染物再通过第二墙体渗入污染源外界,或者通过第一墙体进入污染源内,进而有效地阻止污染源的固液污染物渗出,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3.本技术提供的防渗阻隔墙,所述阻隔墙体其靠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渗出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二引流通道,上述第二引流通道可以有效地将污染源渗出的固液污染物引出该污染源,从而对上述固液污染物进行处理,避免污染源与防渗阻隔墙之间存留大量的固液污染物,导致固液污染物堆积造成固液污染物通过防渗阻隔墙渗出,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所述阻隔墙体其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引导至远离所述污染源位置的第三引流通道。上述第三引流通道可以有效地将外界环境的固液混合物引离防渗阻隔墙,从而降低防渗阻隔墙其第二防渗阻隔层的压力,防止雨水、泉水等通过第二防渗阻隔层进入污染源,加重污染源内的污染问题。4.本技术提供的防渗阻隔墙,所述下层墙体部分朝向靠近所述污染源的一侧倾斜设置,或所述下层墙体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污染源的一侧倾斜设置。当防渗阻隔墙其位于土壤下层的下层墙体部分倾斜施工时,可以有效地降低下层墙体部分的施工难度。而且,朝向污染源倾斜设置的下层墙体部分可以有效地降低下层墙体部分受到的土壤和固液污染物其二者的挤压力。5.本技术提供的防渗阻隔墙,所述下层墙体部分与地平面的夹角为20度至70度。因为防渗阻隔墙其下层墙体部分垂直于土壤的施工的施工难度较大,且防渗阻隔墙其下层墙体部分水平于土壤施工时,无法实现对污染源的全方面包裹,避免固液污染物从土壤中渗出,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当下层墙体部分与地平面的夹角为20度至70度时,既可以保证防渗阻隔墙的施工不会太高,还可以有效地与基岩层15相配合形成污染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阻隔墙体(1),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2)和/或位于所述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3),以阻隔污染源(4)与污染源外界;/n第一防渗阻隔层(6),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朝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4)的固液污染物外渗;/n第二防渗阻隔层(7),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进入所述污染源(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隔墙体(1),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2)和/或位于所述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3),以阻隔污染源(4)与污染源外界;
第一防渗阻隔层(6),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朝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4)的固液污染物外渗;
第二防渗阻隔层(7),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进入所述污染源(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墙体(1)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污染源(4)一侧的第一墙体(8),以及设置在远离所述污染源(4)一侧与所述第一墙体(8)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9),所述第一墙体(8)和所述第二墙体(9)之间形成中空内腔(5),所述中空内腔(5)中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其内部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一引流通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靠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4)渗出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二引流通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秀娟贾水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