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09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现有的许多河道修复后又会出现逆转情况,很快恢复原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水坝主体和过滤网。所述的水坝主体包括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第一坝体设置在第二坝体的顶部。水坝主体的背水坡呈阶梯状。背水坡由依次排列的顶部坡段、水平段和底部坡段组成。第一坝体、第二坝体内均填充有滤料;第一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所述水坝主体的迎水坡设置有过滤网。坝主体背水坡的水平段设置有植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坝体的滤料颗粒粒径比第二坝体的料颗粒粒径大,在丰水期水体可快速从第一坝体透过,达到排水的目的。

A multifunctional ecological permeable d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
本技术属于河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城乡河道污染十分严重,各地都在采取措施进行大规模治理,其中河道生态修复是整个治理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水体净化以及河岸植被,最终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许多河道修复后又会出现逆转情况,很快恢复原状。究其原因除了常态维护工作没有跟上外,施工时用沙包构建的拦水坝拆除后,河外污水侵入造成水体退化,导致河水重新变黑发臭,功亏一篑。具体原因是坝体使用寿命短,功能比较单一,而且不具备截污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效应好、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和稳固耐久的生态透水坝,其可以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并且具有截污能力,可以减缓上游污染物对下游河道的污染。本技术包括水坝主体和过滤网。所述的水坝主体包括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第一坝体设置在第二坝体的顶部。水坝主体的背水坡呈阶梯状。背水坡由依次排列的顶部坡段、水平段和底部坡段组成。第一坝体、第二坝体内均填充有滤料;第一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所述水坝主体的迎水坡设置有过滤网。坝主体背水坡的水平段设置有植物层。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活动挡水板。活动挡水板的内侧边缘与水坝主体背水坡的底部坡段的顶部铰接。活动挡水板由挡水板驱动组件驱动。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水板驱动组件包括绳索、顶部滑轮、电机和绕绳轮。顶部滑轮及绕绳轮均支承在驱动框架上;驱动框架固定在河道中。绕绳轮由电机驱动。绳索绕过顶部滑轮,一端缠绕在绕绳轮上,另一端与活动挡水板。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挡水基、坝基和固定桩。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排列的挡水基、坝基、固定桩均固定在河道的底泥中。第二坝体设置在坝基上。作为优选,所述水坝主体背水坡的顶部坡段设置有阻水层。阻水层上设置有波浪梯。波浪梯由依次排列的多条弧形条组成。作为优选,所述水坝主体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流柱。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网为可拆卸滤网。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坝体、第二坝体均采用石笼网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坝体与第二坝体之间设置有防渗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坝体及第二坝体的纵截面均呈梯形。水坝主体的迎水坡为倾斜平面。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第一坝体的滤料颗粒粒径比第二坝体的料颗粒粒径大,在丰水期水体可快速从第一坝体透过,达到排水的目的;2、本技术的挡水基、坝基和固定桩均部分固定在地面内部,滤料层为石笼网结构,大大增加了坝体的稳定性。3、本技术中的活动挡水板,可在丰水期旋转至水平,使水流快速通过,在枯水期旋转至背水面,达到蓄水的目的,还可以延长水体在第二坝体内的停留时间,提升生态透水坝对水体的净化功能。4、本技术中的迎水面前安装有可拆卸的过滤网,可防止粒径较大的悬浮物堵塞滤料,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之间设有防渗层,可防止较大流量水流对坝体的冲击,增长生态透水坝的使用寿命。5、本技术的顶部设有分流柱,以及背水坡设有波浪梯,可以减缓水流对植物层的冲击,并且可以增强坝体的复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阻水层的示意图。图中,第一坝体1,迎水坡2,过滤网3,防渗层4,第二坝体5,挡水基6,坝基7,固定桩8,活动挡水板9,植物层10,阻水层11,波浪梯1101,流水层12,分流柱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包括水坝主体、过滤网3、挡水基6、坝基7、固定桩8、植物层10和分流柱13。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排列的挡水基6、坝基7、固定桩8均固定在河道的底泥中。如图1和2所示,水坝主体包括第一坝体1、防渗层4和第二坝体5。第一坝体1及第二坝体5的纵截面均呈梯形。第一坝体1的底面宽度小于第二坝体5的顶面宽度。第二坝体5设置在坝基7上。第一坝体1设置在第二坝体5的顶部。第一坝体1与第二坝体5之间设置有防渗层4。防渗层4能够防止水体在第一坝体1流过时向下渗漏。第一坝体1与第二坝体5的一侧侧面对齐,形成水坝主体的迎水坡2。第一坝体1、第二坝体5的另一侧侧面以及第二坝体5顶面上不被第一坝体1覆盖的部分形成水坝主体的呈阶梯状的背水坡。背水坡由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顶部坡段、水平段和底部坡段组成。第一坝体1、第二坝体5均采用石笼网结构;第一坝体1、第二坝体5内均填充有滤料;第一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第一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位4~8mm;第二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位2~4mm。水坝主体的迎水坡设置有过滤网3。过滤网3为可拆卸滤网。水坝主体的顶面设置有流水层12。流水层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流柱13。水坝主体背水坡的顶部坡段设置有阻水层11。阻水层11上设置有波浪梯1101。波浪梯1101由依次排列的多条弧形条组成。各弧形条能够持续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加长水流的流动距离,从而吸收水流中的部分动能,达到减缓水流流速、增加复氧效果和美观的效果。坝主体背水坡的水平段设置有植物层10。植物层10中设置有水生植物,具有吸收、吸附、拦截营养盐,减缓富营养化进程,改善水质的作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还包括活动挡水板9。活动挡水板9的内侧边缘与水坝主体背水坡的底部坡段的顶部铰接。活动挡水板9由挡水板驱动组件驱动。挡水板驱动组件包括绳索、顶部滑轮、电机和绕绳轮。顶部滑轮及绕绳轮均支承在驱动框架上;驱动框架固定在河道中。绕绳轮由电机驱动。绳索绕过顶部滑轮,一端缠绕在绕绳轮上,另一端与活动挡水板9。电机转动能够驱动活动挡水板9翻转。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上游的水流流向过滤网3时;过滤网3滤除一些大粒径的悬浮物。将河道的状态根据水流的大小,分为水流依次增大的枯水期、半枯水期、丰水期和强丰水期。在水流较慢水位较低的枯水期时,挡水板驱动组件驱动活动挡水板9翻转至覆盖水坝主体背水坡的底部坡段的状态。此时,第二坝体5内的水体难以穿过活动挡水板9进入下游,达到蓄水的效果;同时,由于水体在第二坝体5内的停留时间长,水体修复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在半枯水期时,挡水板驱动组件驱动活动挡水板9翻转至水平状态。此时,水体经过第二坝体5进入下游;由于第二坝体5内滤料的颗粒直径较小;水体在第二坝体5中的停留时间也较长。在丰水期时,水流较快,水位升高至第一坝体1处。此时,挡水基6对水流有缓冲的作用,减小水坝主体收到的冲击力。由于第一坝体1内滤料的颗粒直径大于第二坝体5内滤料的颗粒直径,故第一坝体1能够有效加快丰水期时水流的通过能力。从水坝主体背水坡的顶部坡段渗出的水体在波浪梯1101的作用下流速降低,降低了了水流冲击对植物层的伤害。在强丰水期时,部分水流从水坝主体的上方流过,分流柱13对水流起到分流的效果,配合波浪梯1101共同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包括水坝主体和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坝主体包括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第一坝体设置在第二坝体的顶部;水坝主体的背水坡呈阶梯状;背水坡由依次排列的顶部坡段、水平段和底部坡段组成;第一坝体、第二坝体内均填充有滤料;第一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所述水坝主体的迎水坡设置有过滤网;坝主体背水坡的水平段设置有植物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包括水坝主体和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坝主体包括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第一坝体设置在第二坝体的顶部;水坝主体的背水坡呈阶梯状;背水坡由依次排列的顶部坡段、水平段和底部坡段组成;第一坝体、第二坝体内均填充有滤料;第一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坝体内滤料的颗粒粒径;所述水坝主体的迎水坡设置有过滤网;坝主体背水坡的水平段设置有植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挡水板;活动挡水板的内侧边缘与水坝主体背水坡的底部坡段的顶部铰接;活动挡水板由挡水板驱动组件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板驱动组件包括绳索、顶部滑轮、电机和绕绳轮;顶部滑轮及绕绳轮均支承在驱动框架上;驱动框架固定在河道中;绕绳轮由电机驱动;绳索绕过顶部滑轮,一端缠绕在绕绳轮上,另一端与活动挡水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水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桃花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