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09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氧化区、过滤区,厌氧区包括ABR厌氧池、隔室、集气管、进水管、出水管,ABR厌氧池底部相连通的两隔室之间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凹形板,且凹形板的两纵向部分别位于两隔室内,凹形板内沿其表面设有凹槽,凹形板的内、外表面均设有与其凹槽连通的导流管,凹形板内、外表面上导流管的出口分别朝向进水管、出水管,ABR厌氧池上设有向凹形板内凹槽供气的进气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厌氧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在污泥层之间不易渗透和流动,厌氧反应时间过长,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An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with ABR anaerobic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目前最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厌氧生物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极大地提高污水可生化性能,污水在厌氧区内进行厌氧反应时,污水经进水管进入厌氧区内,再进入厌氧区底部的污泥层内,在污泥层内缓缓流动,并进行厌氧反应,最后经污泥排出进入下一级厌氧反应,在此过程中,由于污泥层是静止不动,且内部密度较大,污水在经过污泥层内部时,污水在经过污泥层仅仅依靠污水压力产生的流动性,实现污水在污泥层内的流动时,污水不易渗透和流动,存在反应时间过长,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厌氧池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厌氧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在污泥层之间不易渗透和流动,厌氧反应时间过长,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氧化区、过滤区,厌氧区包括ABR厌氧池、隔室、集气管、进水管、出水管,ABR厌氧池底部相连通的两隔室之间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凹形板,且凹形板的两纵向部分别位于两隔室内,凹形板内沿其表面设有凹槽,凹形板的内、外表面均设有与其凹槽连通的导流管,凹形板内、外表面上导流管的出口分别朝向进水管、出水管,ABR厌氧池上设有向凹形板内凹槽供气的进气系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厌氧区、氧化区、过滤区顺次连通,进气系统向凹形板内的凹槽内供气,进入凹槽内的气体一部分经凹形板内表面的导气管流入凹形板内表面上的污泥层内,且使凹形板内表面上的污泥朝出水管的一侧流动,另一部分气体经凹形板外表面的导气管流入凹形板外表面下的污泥层内,且使凹形板内表面下的污泥朝进水管的一侧流动,单个隔室内、凹形板上下侧的污泥形成内循环当污水经进水管进入ABR厌氧池内,进入污泥层内部的污水随污泥层整体的内循环流动而流动,在此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向进气设计带动污水在污泥层内部的缓慢流动,增加了污水在污泥层内的渗透和流动速度。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厌氧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在污泥层之间不易渗透和流动,厌氧反应时间过长,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ABR厌氧池内腔的上、下壁交错间隔设有折流板,相邻折流板之间、折流板与ABR厌氧池内侧之间形成隔室,相邻隔室的上部或下部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ABR厌氧池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且出水管的水平面低于进水管的水平面,ABR厌氧池的上部设有与隔室连通的集气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凹形板的前后侧分别与ABR厌氧池的前后侧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凹形板的内、外表面均设有多个导流管,且多个导流管均匀分布在内表面或外表面上,导流管的出口上设有单向阀。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ABR厌氧池一侧的气泵,气泵通过进气管与凹形板的凹槽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现有厌氧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在污泥层之间不易渗透和流动,厌氧反应时间过长,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ABR厌氧池内腔的上、下壁交错间隔设有折流板,相邻折流板之间、折流板与ABR厌氧池内侧之间形成隔室,相邻隔室的上部或下部连通。折流板的上端或下端与ABR厌氧池的上壁或下壁对应连接,折流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ABR厌氧池的前后侧连接,使相邻隔室之间的空间分布更明确;(3)本技术通过ABR厌氧池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且出水管的水平面低于进水管的水平面,ABR厌氧池的上部设有与隔室连通的集气管;出水管的水平面低于进水管,根据连通器原理,使经过ABR厌氧池厌氧处理过后的水更易排出,在ABR厌氧池的上部设置集气管,使污水经厌氧反应产生的甲烷等气体能快速排出,避免堆积在ABR厌氧池内部;(4)本技术通过凹形板的前后侧分别与ABR厌氧池的前后侧固定连接。凹形板的前后侧分别与ABR厌氧池内腔的前后侧连接,将凹形板内外表面的污泥隔开,避免上下连通时,污泥的内循环受到影响;(5)本技术通过凹形板的内、外表面均设有多个导流管,且多个导流管均匀分布在内表面或外表面上,导流管的出口上设有单向阀。凹形板的内外表面均设多个导流管,使凹形板内外表面上大面积供气,避免造成凹形板内外表面局部污泥流动的情况,在导流管的出口设置单向阀(凹槽流向导向管),避免污泥回流进凹形板内堵塞凹槽,影响进气系统的供气;(6)本技术通过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ABR厌氧池一侧的气泵,气泵通过进气管与凹形板的凹槽连通。气泵向进气管供气,进气管向凹槽内供气,通过气泵供气,具有气源充足,气体流速易控制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的标记为:1-ABR厌氧池、2-隔室、3-折流板、4-出水管、5-集气管、6-进水管、7-凹形板、8-凹槽、9-导流管、10-进气管、11-气泵、12-氧化区、13-过滤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氧化区12、过滤区13,厌氧区包括ABR厌氧池1、隔室2、集气管5、进水管6、出水管4,ABR厌氧池1底部相连通的两隔室2之间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凹形板7,且凹形板7的两纵向部分别位于两隔室2内,凹形板7内沿其表面设有凹槽8,凹形板7的内、外表面均设有与其凹槽8连通的导流管9,凹形板7内、外表面上导流管9的出口分别朝向进水管6、出水管4,ABR厌氧池1上设有向凹形板7内凹槽8供气的进气系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厌氧区、氧化区、过滤区顺次连通,进气系统向凹形板7内的凹槽8内供气,进入凹槽8内的气体一部分经凹形板7内表面的导气管流入凹形板7内表面上的污泥层内,且使凹形板7内表面上的污泥朝出水管4的一侧流动,另一部分气体经凹形板7外表面的导气管流入凹形板7外表面下的污泥层内,且使凹形板7内表面下的污泥朝进水管的一侧流动,单个隔室2内、凹形板7上下侧的污泥形成内循环当污水经进水管进入ABR厌氧池1内,进入污泥层内部的污水随污泥层整体的内循环流动而流动,在此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向进气设计带动污水在污泥层内部的缓慢流动,增加了污水在污泥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氧化区(12)、过滤区(13),厌氧区包括ABR厌氧池(1)、隔室(2)、集气管(5)、进水管、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ABR厌氧池(1)底部相连通的两隔室(2)之间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凹形板(7),且凹形板(7)的两纵向部分别位于两隔室(2)内,所述凹形板(7)内沿其表面设有凹槽(8),所述凹形板(7)的内、外表面均设有与其凹槽(8)连通的导流管(9),所述凹形板(7)内、外表面上导流管(9)的出口分别朝向进水管(6)、出水管(4),所述ABR厌氧池(1)上设有向凹形板(7)内凹槽(8)供气的进气系统;所述ABR厌氧池(1)内腔的上、下壁交错间隔设有折流板(3),相邻所述折流板(3)之间、折流板(3)与ABR厌氧池(1)内侧之间形成隔室(2),相邻所述隔室(2)的上部或下部连通;所述ABR厌氧池(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6)、出水管(4),且出水管(4)的水平面低于进水管的水平面,所述ABR厌氧池(1)的上部设有与隔室(2)连通的集气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ABR厌氧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氧化区(12)、过滤区(13),厌氧区包括ABR厌氧池(1)、隔室(2)、集气管(5)、进水管、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ABR厌氧池(1)底部相连通的两隔室(2)之间均设有开口朝上的凹形板(7),且凹形板(7)的两纵向部分别位于两隔室(2)内,所述凹形板(7)内沿其表面设有凹槽(8),所述凹形板(7)的内、外表面均设有与其凹槽(8)连通的导流管(9),所述凹形板(7)内、外表面上导流管(9)的出口分别朝向进水管(6)、出水管(4),所述ABR厌氧池(1)上设有向凹形板(7)内凹槽(8)供气的进气系统;所述ABR厌氧池(1)内腔的上、下壁交错间隔设有折流板(3),相邻所述折流板(3)之间、折流板(3)与ABR厌氧池(1)内侧之间形成隔室(2),相邻所述隔室(2)的上部或下部连通;所述ABR厌氧池(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兵李英豪罗学连李静吴艳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众信利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