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及反应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108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及反应墙系统,所述反应墙包括镂空框架和复合填料,所述复合填料置于所述镂空框架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复合填料包括下层和上层,所述下层为石块层,所述上层为高分子纤维填料层,所述高分子纤维的比表面积介于1∶2000‑1∶10000之间,孔隙率介于80‑99%之间;所述下层和上层均能透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水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创造了生存环境,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且具有一定景观效果,利于水质的改善和维持以及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A composite submerged reaction wall and reaction wal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及反应墙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生态环境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及反应墙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水利工程从防洪、航运等目的出发,往往要清除河道内障碍,从而使河床相对比较平坦,但河道障碍物的清除及河床平坦化会导致栖息地多样性和复杂度降低甚至丧失,因此有时需要在水体中设置改善水体的设施。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类似形式的水体改善产品主要有以下类型:(1)透水性反应墙(栅)——污染地下水原位治理技术:透水性反应墙(栅)技术是地下水修复中的常用原位处理技术,通过可渗透的反应墙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阻截和修复,反应墙处理过程通常包括了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该种透水性反应墙主要有连续墙型和漏斗-通道型两种类型。(2)格宾石笼网(铅丝石笼网)——河道护岸护坡技术:格宾石笼网(铅丝石笼网)技术是河道护岸护坡技术,格宾石笼网布设在岸边,铅丝石笼具有过滤和透水作用,铅丝石笼内的孔隙为水体流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实现水与河岸土体间的自然交换,利用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及水生态环境。但上述技术均存在功能较单一、水体自净能力有限,使用不够灵活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功能较全面,水体自净能力强,可根据不同水体特征灵活应用的反应墙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及反应墙系统,以提供一种功能较全面,可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可根据不同水体特征灵活应用的反应墙技术。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反应墙包括镂空框架和复合填料,所述复合填料置于所述镂空框架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复合填料包括下层和上层,所述下层为石块层,所述上层为高分子纤维填料层,所述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比表面积介于1∶2000-1∶10000之间,孔隙率介于80-99%之间,所述下层和上层均能透水。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镂空框架的内部空间可包括若干个格室。是否设置有格室以及格室的形状尺寸可根据应用需要来具体设置,如根据水力条件、反应墙大小和位置等来确定是否有格室及格室的形状、尺寸。所述复合填料可置于所述若干个格室内,其中所述高分子纤维填料位于所述石块层的上方位置。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高分子纤维填料为聚酯纤维填料,无析出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高分子纤维填料为食品级聚酯纤维填料,无析出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下层位于所述镂空框架内部的底部至所述镂空框架内部高度的1/4与1/3之间的数值位置,所述上层位于所述镂空框架内部高度的1/4与1/3之间的数值位置以上。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镂空框架的截面外形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镂空框架的材质为金属或PP塑料。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石块可为卵石,所述卵石的粒径为5-10cm;所述高分子纤维填料层包括多个块状和/或柱体状和/或球体状纤维填料。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系统,所述反应墙系统包括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所述复合浸没式反应墙设置于水体中,所述复合浸没式反应墙为一个或多个。上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系统,所述复合浸没式反应墙设置于岸边和/或水体中央,当所述复合浸没式反应墙为多个时,所述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呈单行或单列或多行和/或多列间隔排列,所述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呈多行和/或多列间隔排列时,多行和/或多列所述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对齐排列或错落排列。本技术用于改善河、湖等地表水体局部流场,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本技术的反应墙及墙内的高分子纤维填料之间和石块体之间的空隙为水活动创造了条件,较传统的平坦化河床,增加了河道结构的复杂性,有助于创建具有多样性特征流速、水压等水力条件,有助于河床形成深潭浅滩,从而改变水体流场。同时,为水中的微生物创造了生存空间,通过增加水体生态系统中作为食物链的最低端位置的微生物的总量,促进以微生物为食的动物、鱼类等的数量。同时,也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停留、繁衍和避难的场所。使水生态系统逐步完善,从而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利于水质的改善和维持以及水生态环境的修复。这些空隙能使水流顺利通过,既不阻洪,又能缓冲突发的外力对墙体的冲击作用,大大降低墙体被破坏的几率,延长了反应墙体的使用寿命,且设备基本无需维护。本技术反应墙内的高分子纤维填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所述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比表面积介于1∶2000-1∶10000之间,孔隙率介于80-99%之间,能够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膜,水体流经这些墙体,能够与大量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充分发挥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消减作用,并且能够吸附水体的悬浮微颗粒,净化水质。进一步,反应墙底部的石块填料在起到稳固箱体作用的同时,其表面也能够吸附微生物膜,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反应墙对流场的改变,也增大了水体与内部填料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与水体接触更充分,增大了污染物的消减量。本技术可根据河道具体情况,还可以高分子纤维填料块体为载体,种植水生植物,加强水质净化,完善水生态系统。本技术可根据水体具体情况,将反应墙应用于岸边或水体中央,可以增加或修复河道结构的复杂性,有助于创建具有多样性特征流速、水压等条件的水体,可改变水体流场。本技术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主要应用于河、湖等表流水体,且是通过以微生物(若在反应墙种植水生植物,也包括植物作用)等生物生化反应作用净化水质,并具有改变水体流场、恢复和完善水生态环境及其他生态等功能,对水生态修复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且反应墙体形态可根据水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能够灵活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反应墙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镂空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镂空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反应墙系统反应墙布置形式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反应墙系统反应墙布置形式结构示意图;图4c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反应墙系统反应墙布置形式结构示意图;图4d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反应墙系统反应墙布置形式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反应墙;101、镂空框架;102、高分子纤维;103、石块;20、河岸;30、水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本技术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主要应用于河、湖等水体,其具有透水作用,该作用是利于实现水体污染物与微生物(若在反应墙种植水生植物,也包括植物作用)等生物生化反应来净化水质,以及改变水体流场等,但并不是唯一作用,将其布设在岸边时也具有河道护岸作用。如图1所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墙包括镂空框架和复合填料,所述复合填料置于所述镂空框架的内部空间,其中,/n所述复合填料包括下层和上层,所述下层为石块层,所述上层为高分子纤维填料层,所述高分子纤维的比表面积介于1∶2000-1∶10000之间,孔隙率介于80-99%之间;所述下层和上层均能透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墙包括镂空框架和复合填料,所述复合填料置于所述镂空框架的内部空间,其中,
所述复合填料包括下层和上层,所述下层为石块层,所述上层为高分子纤维填料层,所述高分子纤维的比表面积介于1∶2000-1∶10000之间,孔隙率介于80-99%之间;所述下层和上层均能透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框架的内部空间包括若干个格室,所述复合填料置于所述若干个格室内,其中所述高分子纤维填料位于所述石块层的上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纤维填料为聚酯纤维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纤维填料为食品级聚酯纤维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复合浸没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位于所述镂空框架内部的底部至所述镂空框架内部高度的1/4与1/3之间的数值位置,所述上层位于所述镂空框架内部高度的1/4与1/3之间的数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欣穆琳秦文静王晶晶刘文博邵海波高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百奥源生态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