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流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93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溢流盖,用于与容器的口部配合,包括设置于盖体上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缓流腔,缓流腔设有入液孔,入液孔与出液口通过缓流腔连通;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出液柱、储液腔之间设有通道;出液口用于排出经过出液柱的液体或气体,入液孔用于将容器内缓流腔外的液体注入储液腔中。带有防溢流盖的容器倒置时,液体经入液孔进入储液腔,再进入出液柱,在该过程中不断向外排出缓流腔内的空气,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

An anti overflow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溢流盖
本技术涉及包装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溢流盖。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体包装容器普遍采用倾倒或倒置的方式使液体流出,但该类液体包装容器无论是在使用状态还是搁置状态下,一旦发生倾倒或倒置便会自动流出液体;在使用状态下,容器一旦倾倒或倒置都会自动溢流出液体,无法控制液体的流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不仅浪费了液体本身,也给使用者带来操作上的不便。为此,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螺旋液体流道,能够在容器发生倾倒或倒置时延缓液体的流出,但该类流道仍然无法解决液体自动溢流的问题,当容器倾倒或倒置后仍然会流出容器外。液体的流动控制在日用品上使用上更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储存较低粘度液体的塑料包装容器中,如液体洗涤剂、个人护理品、液体调味剂等;由于容器液体容易发生自动溢流,所以使用者在未将容器液体出口对准目标物体之前就发生液体溢流的状况也常常发生,不仅产生了液体的浪费,也容易产生用量不当的状况。针对于需要控制液体用量的目标物体,即使容器液体出口对准了目标,在含液体的容器倾倒或倒置时,也会容易因液体重力和瞬时的冲击力让使用者难以对液体的流出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自动溢流的状况,液体容易在容器倾倒或倒置后发生大量溢流,即在使用过程中液体的流出量往往无法被控制,而过多或过少的液体用量都会显著的影响液体本身的使用效果,使得液体的使用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实现液体的流动过程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在搁置状态下,该类日用品普遍放置在使用者容易接触的位置,也是容易打翻或倾倒的位置,在使用者未对其进行封口的状态下,容器一旦打翻便会溅落在地面,除了浪费液体外,还有可能因为液体本身的润滑性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防溢流盖,结构简单,能避免液体容器倾倒或倒置时的液体自动溢流,实现对液体流出和液体用量的控制,便于达到液体作用的最佳效果,也提高了容器内液体的使用率。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溢流盖,用于与容器的口部配合,包括设置于盖体上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缓流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入液孔与出液口通过缓流腔连通;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出液柱、储液腔之间设有通道,所述出液柱、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所述出液口用于排出经过出液柱的液体或气体,所述入液孔用于将容器内缓流腔外的液体注入储液腔中。通过设置隔板将缓流腔分隔为出液柱、储液腔,设置有出液口或与出液口直接连通的流道为出液柱,缓流腔内除出液柱外的腔体为储液腔,入液孔设置于储液腔上或与储液腔直接相通,使得液体进入缓流腔时直接进入缓流腔中的储液腔;所述出液柱、储液腔连通,倒置后,所述液体通过入液孔进入缓流腔并开始填充缓流腔中的储液腔,再由储液腔进入至出液柱,在液体进入缓流腔的同时就开始逐步排出出液柱-储液腔内的空气;通过简单的分隔将缓流腔分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简化了缓流腔的腔体结构,液体通过缓流腔的入液孔进入至储液腔,填充储液腔至出液柱-储液腔连通处,液体开始进入出液柱,在液体进入储液腔、出液柱的过程中,液体通过自身填充不断排出出液柱-储液腔内的气体,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设有防溢流盖的瓶体容器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此时液体不会产生自动溢流。一般的容器在倒置并达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状态后,同样能让液体不再发生溢流,但其是通过初始排出部分液体才实现了本技术中的防溢流的容器内外压状态,即不能完全的防止自动溢流。而本技术就是在实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内外压状态前,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出液口后端缓流腔内的空间,将缓流腔内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即容器外气压大于或等于容器内气压与容器内液压之和,避免了初始的液体流出,实现了完全的防自动溢流。本技术不仅通过出液柱-储液腔之间相对于容器较小的通道实现了阻挡空气和封闭通道,通过储液腔不断的截留和缓存向出液口流动的液体,还利用出液口处液体的张力,进一步防止初始液体的流出,阻断外界空气的进入。同时,在液体进入缓流腔后,入液孔已被液体封住,空气也无法通过入液孔进入容器内部,在外界空气已被出液口、通道阻断的前提下,液体持续进入缓流腔,继而不断的将缓流腔内的气体排出,最后达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内外压平衡状态,从而避免了最初液体的流出,实现完全的防自动溢流。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容器会发生从小倾角到大倾角乃至完全倒置,本技术在不同倾角变化过程中,都首先排出空气,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容器内外气压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即实现了液体不自动溢流。基于液体不自动溢流的前提下,液体能够在容器的液体出口对准目标物体后再通过挤压容器而流出,避免液体的浪费,提高了容器内液体的使用率;更重要的是,挤压容器使液体流出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液体流出较为准确的控制,在液体充分的前提下,液体的流出速度和流出量取决于使用者对容器的挤压程度,在流速和流出量被控制的使用状态下,使用者能够针对不同使用场景使用适合量的液体,充分发挥液体的自身作用,达到液体作用的最佳效果。优选的,所述出液柱为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隔板垂直布置于缓流腔中,通道设置于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出液柱-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出液柱为围绕出液口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容腔,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储液腔,液体在储液腔中积累至高于中空柱体时通过通道进入中空柱体内部流道,在液体进入出液柱-储液腔的同时便开始逐步排出出液柱-储液腔内的空气。中空柱体将缓流腔分隔为中空柱体内流道和储液腔,避免了液体直接由储液腔溅入至出液柱,保证了出液柱、储液腔的相对独立性。中空柱体状的出液柱还有助于缩小出液柱所占空间和口径,有利于液体自身张力对外界气体的阻挡,液体的自身张力还能进一步避免在出液口处发生液体的溢流。优选的,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中空柱体;或,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一侧,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并与缓流腔内壁连接共同形成中空柱体。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防溢流盖的设计,出液口设置于盖体上的位置并不固定,当出液口设置于中心位置时,利用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中空柱体出液柱,能够直接与出液口相通,便于使用状态下出液柱液体的直接排出。当出液口设置于盖体一侧时,为了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隔板围绕出液口并与缓流腔内壁连接共同形成中空柱体,除了能够减少生产所需材料外,还提高了缓流腔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优选的,所述通道为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的缺口或缝隙,在液体流动并充满缓流腔的过程中,由于外界气压大于容器内部液压和气压之和,会存在外界空气涌入容器内的趋势,而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存在的缝隙或缺口较小,在液体经过时能够限制液体的快速流动,并有助于液体张力的利用,防止外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溢流盖,用于与容器的口部配合,包括设置于盖体上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入液孔与出液口通过缓流腔连通;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出液柱与储液腔之间设有通道;所述出液口用于排出经过出液柱的液体或气体,所述入液孔用于将容器内缓流腔外的液体注入储液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溢流盖,用于与容器的口部配合,包括设置于盖体上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入液孔与出液口通过缓流腔连通;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出液柱与储液腔之间设有通道;所述出液口用于排出经过出液柱的液体或气体,所述入液孔用于将容器内缓流腔外的液体注入储液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溢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柱为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为储液腔,隔板垂直布置于缓流腔中,通道设置于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溢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中空柱体;或,所述出液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展球凌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