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降落平台对中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无人机降落平台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目前,无人机的地勤系统落后于无人机本身的发展,主要由跑道(适用于滑跑起降的无人机)/停机坪(适用于垂直起降的无人机)和无线电遥控设备构成,自动化程度极低,需要人工值守。此外,目前的无人机自动降落机场,机场本身还是静态放置在地面上的,如果放置在移动的车辆上,如何确保无人机能平稳降落而不发生偏移甚至碰撞坠毁,此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降落平台对中装置,包括起降平台(1),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中驱动装置,设置在起降平台(1)上;/n对中工作端,位于所述起降平台(1)的上方;/n所述对中驱动装置带动对中工作端在起降平台(1)上方的水平面移动,使得降落的外部无人机被对中工作端推动至起降平台(1)的中央的停机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降落平台对中装置,包括起降平台(1),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中驱动装置,设置在起降平台(1)上;
对中工作端,位于所述起降平台(1)的上方;
所述对中驱动装置带动对中工作端在起降平台(1)上方的水平面移动,使得降落的外部无人机被对中工作端推动至起降平台(1)的中央的停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降落平台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呈十字形上下交错布置的对中机构,每个所述对中机构包括:
分别设置在起降平台(1)下表面的两对称侧处的两个对中板(2-1),每个对中板(2-1)的下表面处均轨接有一个对中条(2-11),所述对中条(2-11)呈开口向上的U形,其底边上表面与相应的对中板(2-1)的下表面轨接,其两侧臂从相应对中板(2-1)的两对称边的外侧向上延伸,穿过起降平台(1)上对应位置处呈井字形设置的对中轨道(1-1),从而使得对中条(2-11)两侧臂的端部位于起降平台(1)上方作为对中工作端;
对中条(2-11)驱动装置,包括齿条驱动器、轴接在一块对中板(2-1)下表面上的传动齿轮(2-13)、嵌合在齿轮两侧的两个平行设置的传动齿条(2-12),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齿条(2-12)的底部与一个对中条(2-11)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传动齿条(2-12)的底部通过连接杆(2-15)与另一个对中条(2-11)固定连接,所述齿条驱动器驱动两个传动齿条(2-12)相向运动,从而带动两个对中条(2-11)沿着对中轨道(1-1)做水平同步的相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降落平台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呈十字形水平设置的两块对中长板(2-3),每个对中长板(2-3)的上表面靠近两端处分别轨接有一个对中块(2-31),所述对中块(2-31)贯穿起降平台(1)上对应位置处设置的呈十字形的对中轨道(1-1),使对中块(2-31)的上端位于起降平台(1)上方;
对中块(2-31)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对中长板(2-3)上的支架驱动器、Z形支架,所述Z形支架包括两个连杆(2-32)、轴接两个连杆(2-32)之间的摆杆(2-33),所述两个连杆(2-32)的外端部分别与两个对中块(2-31)轴接,所述支架驱动器带动Z形支架进行往复的折叠拉伸运动,进而带动两个对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大为,刘欢,程亮,曹亚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