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器的非电子调温结构,包括由水箱上壳和水箱下壳相互连接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热水器箱体,所述的水箱下壳内设置有底板,下方设置有底盖,在水箱下壳的底板的下底面上设置导热板,底板上设置进水口,电加热管的两端固定接口穿过水箱下壳的底板上的孔固定在导热板上,导热板上还固定有定温式温控器,在电加热管的上方设置阻热板,阻热板与水箱下壳连接,与底板保持平行,阻热板与活动阻热叶片平贴在一起,两板同轴心,活动阻热叶片上的中心轴下端穿出水箱下壳的底板和底盖与调温钮连接,阻热板和活动阻热叶片把水箱分隔成两层,下层空间小,上层空间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预置调温的功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温装置,特别涉及热水器的非电子调温结构。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热水器按调温方式划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预置调 温的电加热贮热式热水器,如贮热式电淋浴器、洁身器等,这类热水器其调 温方式均采用电子温控技术,其优点是温控精度较高,在其结构中因含有温 度传感器,控制电路,电源变换电路,保护电路等,至使结构复杂成本高, 因此这类热水器的售价大都在数百元乃至千元以上。另一类是不可预置调温 的定温式热水器,如普通台式饮水机、咖啡壶、电热水瓶等。这类热水器虽 然价格相对较低,因不能预置调温在使用时常会感到不方便,如普通饮水机 不能直接把水加热到合适的口感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热水器的非电子调 温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预置调温的功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由水箱上壳和水 箱下壳相互连接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热水器箱体,所述的水箱下壳内设置有底 板,下方设置有底盖,在水箱下壳的底板的下底面上设置导热板,底板上设 置进水口,电加热管的两端固定接口穿过水箱下壳的底板上的孔固定在导热 板上,导热板上还固定有定温式温控器,在电加热管的上方设置阻热板,阻热板与水箱下壳连接,与底板保持平行,阻热板与活动阻热叶片平贴在一起, 两板同轴心,活动阻热叶片上的中心轴下端穿出水箱下壳的底板和底盖与调 温钮连接,阻热板和活动阻热叶片把水箱分隔成两层,下层空间小,上层空 间大。所述的阻热板上设置传热孔。所述的活动阻热叶片可对阻热板上的传热孔进行全部覆盖或局部覆盖及 不覆盖。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无复杂的电子线路仅用 一只定温式温控器结合阻热板装置即可实现对水温预置调控,与电子式温控 效果相同,性能完全可满足实用要求,但比电子式温控结构大为简化,其温 控部分的成本不足电子式温控部分成本的十分之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所示,水箱上壳1与水箱下壳2通过螺纹或卡扣式相互 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热水器箱体,密封圈8起密封作用,导热板6固定在水 箱下壳2的底板14外侧,电加热管3的固定接口穿过底板14上的孔固定在 导热板6上,定温式温控器7也固定在导热板6上,水的温度通过导热板6 传给定温式温控器7。非电子调温结构由带传热孔15的阻热板4固定在水箱下壳2上,和活动阻热叶片5平面相贴在一起,活动阻热叶片5上的中心轴穿过水箱下壳2的 底板14上的中心柱孔与底盖13下面的调温钮10连接,轴密封圈9用于轴与 孔之间的密封。利用改变热交换速率,实现定温式贮热式热水器可以预置温度的一种非 电子调温结构,热水器贮水箱体内由阻热板4和活动阻热叶片5将贮水箱分 成上下两层,较小的下层内设置有电加热管3和定温式温控器7及进水口 12, 这部分作为加热感温区,较大的上层作为集热贮热区,通过从贮水箱体外部 设置的调整机构带动活动阻热叶片5对传热孔15面积的大小调节,控制冷热 水热交换速度,从而控制了下层的水温到达定温式温控器7关断温度(突跳 温度)的快慢,达到对加热时间长短的间接控制,实现了对整体贮水区水温 的调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对水温的调整水通过水箱下壳2上的进水口 12 充满热水器后,关闭水阀(外置)接通电源后,因初始水温较低定温式温控 器处于导通状态。电加热管3则通电发热给水加温,在通电前当传热孔15 面积处于最大时,被加热的水因比重变轻,经传热孔15自动向上,与冷水混 合,因冷水比热水重,自动向下。通过传热孔15进入加热感温区与正在被加 热的水进行混合,由于传热孔15处于最大状态,冷热水交换速度较快,下层 加热感温区内的水温因冷水下沉较快,温度升到定温式温控器7起跳断开的 温度的时间最长,导致电加热管3加温的时间最长,因而最终的水温处于相 对最高的状态。反之当传热孔15通过调温钮10的调节使活动阻热叶片5把传热孔15 封堵,传热孔15处于关闭状态时,热交换最慢,下层加热感温区的水温,因无冷水的混合,温度升到定温式温控器7起跳断开的温度的时间最短,导致电加热管3加温的时间最短,因而最终的水温处于相对最低状态。因此通过调整阻热板4传热孔15的大小,即改变了热交换速度,从而达到了预置调整水温的目的。很显然利用改变热交换速率实现贮热式热水器对水温进行预置调整的调温结构要比用电子式温度预置调整的结构大为简化,其成本的降低显而易见。当贮水箱的容积和电加热管3的功率确定后,最高水温和最低水温的控制范围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1、 定温式温控器的起跳关断温度值;2、 阻热板装置的位置,即上下两层空间的分隔比例;3、 传热孔的最大面积,面积越大上限最高温度越高,甚至可超过关断温度。权利要求1.热水器的非电子调温结构,包括由水箱上壳(1)和水箱下壳(2)相互连接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热水器箱体,所述的水箱下壳(2)内设置有底板(14),下方设置有底盖(13),其特征在于,在水箱下壳(2)的底板(14)的下底面上设置导热板(6),底板(14)上设置进水口(12),电加热管(3)的两端固定接口穿过水箱下壳(2)的底板(14)上的孔固定在导热板(6)上,导热板(6)上还固定有定温式温控器(7),在电加热管(3)的上方设置阻热板(4),阻热板(4)与水箱下壳(2)连接,与底板(14)保持平行,阻热板(4)与活动阻热叶片(5)平贴在一起,两板同轴心,活动阻热叶片(5)上的中心轴下端穿出水箱下壳(2)的底板(14)和底盖(13)与调温钮(10)连接,阻热板(4)和活动阻热叶片(5)把水箱分隔成两层,下层空间小,上层空间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电子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阻热板(4)上 设置传热孔(1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电子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动阻热叶片 (5)对阻热板(4)上的传热孔(15)进行全部覆盖或局部覆盖及不覆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器的非电子调温结构,包括由水箱上壳和水箱下壳相互连接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热水器箱体,所述的水箱下壳内设置有底板,下方设置有底盖,在水箱下壳的底板的下底面上设置导热板,底板上设置进水口,电加热管的两端固定接口穿过水箱下壳的底板上的孔固定在导热板上,导热板上还固定有定温式温控器,在电加热管的上方设置阻热板,阻热板与水箱下壳连接,与底板保持平行,阻热板与活动阻热叶片平贴在一起,两板同轴心,活动阻热叶片上的中心轴下端穿出水箱下壳的底板和底盖与调温钮连接,阻热板和活动阻热叶片把水箱分隔成两层,下层空间小,上层空间大。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预置调温的功能。文档编号F24H9/20GK201025398SQ20072003133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9日专利技术者军 刘 申请人:西安良治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热水器的非电子调温结构,包括由水箱上壳(1)和水箱下壳(2)相互连接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热水器箱体,所述的水箱下壳(2)内设置有底板(14),下方设置有底盖(13),其特征在于,在水箱下壳(2)的底板(14)的下底面上设置导热板(6),底板(14)上设置进水口(12),电加热管(3)的两端固定接口穿过水箱下壳(2)的底板(14)上的孔固定在导热板(6)上,导热板(6)上还固定有定温式温控器(7),在电加热管(3)的上方设置阻热板(4),阻热板(4)与水箱下壳(2)连接,与底板(14)保持平行,阻热板(4)与活动阻热叶片(5)平贴在一起,两板同轴心,活动阻热叶片(5)上的中心轴下端穿出水箱下壳(2)的底板(14)和底盖(13)与调温钮(10)连接,阻热板(4)和活动阻热叶片(5)把水箱分隔成两层,下层空间小,上层空间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良治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