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伏林专利>正文

仿生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59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设备,是一种床面能进行多自由度仿生运动的床具,用于帮助卧床者调整卧姿。它包括床头床尾、床面、支承件、转架、座架、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等部分,其结构特征如下:床面由多块中央板、侧板和变形结构连接构成,经支承件与转架和座架连接,座架与转架铰链连接。(*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设备,特别是用做卧具床供人休息的一种仿生床。现有的医疗保健用床,其床面只能进行一自由度变化,实现平卧位半坐卧位转换,或只能进行直体侧转和前后倾斜,所能提供的卧姿卧位极其有限,无法满足医疗保健工作的要求。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床面能进行多自由度变化的仿生床。本技术仿生床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它包括床头、床尾、床面、支承件、转架、座架、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六大部分。床头由三个四边形结构连接构成,其中部为固定的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两上角分别与一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内上角铰链连接,上述三个四边形的下边分别与床面的一侧前侧板、前板、另一侧前侧板的前端连接,床尾与床头结构相仿,不同的是其三个四边形的下边分别与床面的一侧后侧板、后板、另一侧后侧板的后端连接。床面由中央板三块、侧板四块和变形结构两块连接构成,中央板三块分别为前、中、后板各一块,前、中、后板位于床面的中轴部分即中央部分,前、中板间和中、后板间的连接方式均为横向绞链连接;左右前、后侧板各一块,左右前侧板经纵向绞链分别与前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左右后侧板经纵向绞链分别与后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变形结构有左右各一块,由多条滑动连杆组成,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侧板的后缘、后侧板的前缘绞链连接或万向连接。支承件包括支架和支杆,支架用于各中央板与转架间的连接,各连接处中除其中的某一支架与转架间为固定连接外,某余均以横向绞链连接方式连接床板与转架;支杆用于四块侧板、两块变形结构与座架间的连接,各连接处的连接力式均为万向连接。转架经纵向绞链与座架连接。座架上装有可升降的脚轮。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其中第一输出作用于中央板,第二输出作用于转架,亦可有第三输出作用于脚轮,控制脚轮的升降。下列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结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床面各部分间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杆与侧板及变形结构和床座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与床中央板和转架的其他连接示意图。参见图1、2、3、4、5,本技术的仿生床包括有床头床尾1、床面2、支承件3、转架4、座架5、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6。床头床尾1与床面2连接;床面2由多块中央板21、侧板22和变形结构23连接而成;床面2经包括支架31和支杆32的支承件3与转架4和座架5连接,其中的一个支架与转架固定连接,其它连接处均为活动连接;转架4经纵向绞链与带脚轮的座架连接;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6有多个动力输出,其中第一输出61作用于床板,第二输出62作用于转架,亦可有第三输出63作用于脚轮51,控制脚轮的升降。参见图1、2、3、4,本技术的仿生床包括有床头床尾1、床面2、支承件3、转架4、座架5、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6。床头11由三个四边形结构连接构成,其中间部的四边形为固定的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两上角分别与一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内上角铰链连接;上述三个四边形的下边分别与床面的左前侧板221、前板211、右前侧板221的前端连接。床尾12的结构与床头11相仿,其三个四边形的下边分别与床面的左后侧板222,后板213、右后侧板222连接。床面包括中央板21三块、侧板22四块和变形结构23两块,中央板三块分别为前板211、中板212、后板213各一块,处于床面的中轴部即中央部,前、中板间和中、后板间均由横向的绞链连接;前板向后的延伸部分2111,与连杆214由横向的绞链连接,连杆214与后板亦以横向的绞链连接,由此,前板211及延伸部2111、中板212、后板213与连杆214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左右前、后侧板221、222分别经纵向的绞链与前板211、后板213的外缘连接;变形结构23有左右各一块,为多条滑动连杆组成,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同侧前侧板的后缘、后侧板的前缘绞链连接或万向连接。支承件3包括支架31和支杆32,前、后支架311,312分别将前、后板与转架相连接,前支架与转架固定连接,其余各连接处为横向绞链连接;四条支杆32包括前支杆321两条、后支杆322两条分别将四块侧板与座架5连接,连接方式均为万向连接。转架4经纵向绞链与座架连接。座架上装有可升降的脚轮51。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6为液压系统,该系统有三个动力输出,其中第一输出61作用于211及2111、212、213和214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实现床板与转架间的相对运动;第二输出62作用于转架,实现转架与座架间的相对运动,两输出同时工作进行合成运动时,第一和第二输出的工作周期可选用1比2;第三输出63作用于脚轮,控制脚轮的升降。参见图4,其基本结构及连接方式相仿,增加两条支杆323,用于左右变形结构23与座架5间的连接,各支杆与相应的支架等长。参见图5,其基本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图1相仿,所不同的是取消前板211所延伸的2111和连杆214,增加一个中支架313,中支架与中板的转架间的均为横向绞链连接。参见图5,前支架与转架间的为横向绞链连接,中支架与转架固定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仿生床,包括床头、床尾、床面、支承件、转架、座架、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床头与床面的前端连接,床尾与床面的后端连接;床面由多块中央板、侧板和变形结构连接构成,由包括多个支架和多条支杆的支承件与转架和座架间的连接,其中一个支架与转架固定连接,其余连接处均为活动连接;转架经纵向绞链与带脚轮的座架连接;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分别作用于床面、转架和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床,其特征在于床头与床尾结构相仿,均由三个四边形结构连接构成,其中部为固定的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两上角分别与一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内上角铰链连接,床头的三个四边形的下边分别与床面的一侧前侧板、前板、另一侧前侧板的前端连接;床尾的三个四边形的下边分别与床面的一侧后侧板、后板、另一侧后侧板的后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床,其特征在于床面包括中央板三块,分别为前、中、后板各一块,前、中、后板位于床面的中轴部分即中央部分,前、中板间和中、后板间的连接方式均为横向绞链连接;床面包括左右前、后侧板各一块,左右前侧板经纵向绞链分别前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左右后侧板经纵向绞链分别后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床面包括变形结构左右各一块,变形结构由多条滑动连杆组成,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同侧前侧板的后缘、后侧板的前缘绞链连接或万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仿生床,其特征在于支架用于中央板与转架间的连接,除其中一个支架与转架固定连接外,其他连接处均为横向绞链连接;支杆用于侧板、变形结构与座架间的连接,支杆可有四根,分别将左、右前后侧板与座架连接,连接方式均为万向连接;支杆可有六根,所增加的两根用于左右变形结构与床座连接,连接防式亦均为万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床,其特征在于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其中第一输出作用于中央板,第二输出作用架,第三输出作用于脚轮控制脚轮的升降。当选用第一、第二输出工作进行合成运动时,其工作周期比可选用1比2。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仿生床,其特征在于前板向后的延伸,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床,包括床头、床尾、床面、支承件、转架、座架、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床头与床面的前端连接,床尾与床面的后端连接;床面由多块中央板、侧板和变形结构连接构成,由包括多个支架和多条支杆的支承件与转架和座架间的连接,其中一个支架与转架固定连接,其余连接处均为活动连接;转架经纵向绞链与带脚轮的座架连接;动力传动和控制装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分别作用于床面、转架和脚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伏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伏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