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563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所述前传架构包括基站室外部分和基站室内部分,所述基站室外部分包括抱杆、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即AAU、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天线分支光缆以及拉远光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室内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以及基带处理单元,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都固定在抱杆上,所述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之间分别通过三根天线分支光缆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分别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连接。该技术方案中拉远光缆只用两芯光纤,与传统的架构要用6芯光纤相比,节省了2/3的光纤使用量,节约了光纤,缓解了城市通信管道拥挤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属于移动通信

技术介绍
在3G和4G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中,普遍采用射频拉远技术,即把基站设备的基带处理单元(BBU)与射频处理单元(RRU)及天线分开放置,BBU放置在室内机房,RRU及天线安装在室外铁塔(或铁杆)上,每个天线配置一个RRU,RRU与天线用同轴RF电缆连接,BBU与RRU采用光缆连接。由于基站一般有三个天线,三个RRU,现在3G和4G每个RRU都有两根光纤与BBU相连,一个室外基站要6根光纤用于RRU与BBU的连接,光纤资源消耗量大。而5G移动通信由于使用的无线频率比3G、4G更高,无线信号覆盖半径更小,也即覆盖同样大小的区域要建更多数量的5G基站,如果按照3G、4G的基站网络架构必然会消耗更多的光纤资源,这对光纤光缆、城市通信管道等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5G的光信号前传架构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该方案在解决5G基站建设中节省基站前传中的光纤使用量的问题,使5G基站的前传光纤使用量为现在的3G、4G基站模式的三分之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所述前传架构包括基站室外部分和基站室内部分,所述基站室外部分包括抱杆、三个有源天线单元(AAU)、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天线分支光缆以及拉远光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室内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以及基带处理单元,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都固定在抱杆上,所述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之间分别通过三根天线分支光缆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分别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连接,所述拉远光缆设置在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都由两个一分三光路组成,其中一个光路用于三个支路光信号的合路,另一个光路用于三个支路光信号的分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室内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共有四个双光路端口,其中一个是合路端口,另外三个是支路端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有源天线单元(AAU)由天线振子阵列、RF信号处理单元及天线收发光模块组成,所述天线收发光模块插在有源天线单元(AAU)的底部,它由激光信号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能同时接收和发送光信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天线分支光缆是内含两芯光纤(一对光纤)的光缆,一根光纤收一根光纤发,天线分支光缆一头插在天线收发光模块上,另一头插在室外双路三分光器的一个支路端口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拉远光缆是内含两芯光纤(一对光纤)的光缆或在与其它基站的拉远光缆同路由时为同一多芯光缆中占用其中的两根光纤(一对光纤),一根光纤收一根光纤发,拉远光缆中的两根(一对)光纤的两头分别连接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的合路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室内分支光缆用三根,每根内含两芯(一对)光纤,每根室内分支光缆一头连接室内双路三分光器的一个支路端口,另一端连接BBU上的相应的一个室内收发光模块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室内BBU上和室外AAU上共使用三对(6个)光模块,即室内BBU上的一个室内收发光模块与AAU上的一个天线收发光模块形成一对通信回路,每对光模块的收和发使用一个光波波长,三对光模块采用三个不同的收和发光波长波长,在室(内)外双路三分光器合路后在拉远光缆中以波分复用(WDM)的方式传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方案整个系统结构设计紧凑巧妙,所述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都由两个一分三光路组成,其中一个光路用于三个支路光信号的合路,另一个光路用于三个支路光信号的分路;2)该技术方案中拉远光缆只用两芯光纤,与传统的架构要用6芯光纤相比,节省了2/3的光纤使用量,节约了光纤,缓解了城市通信管道拥挤的压力;3)该技术方案中3对光模块使用不同的光波长进行光信号的传输(WDM传输方式),使得三个天线“AAU”的信号在2芯光纤组成的拉远光缆中传输时互不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路三分光器光路及端口示意图;图中:1、天线分支光缆,2、室外双路三分光器,3、拉远光缆,4、室内双路三分光器,5、室内分支光缆,6、基带处理单元即BBU,7、有源天线单元即AAU,8、抱杆,7-1、天线振子阵列,7-2、RF信号处理单元,7-3、天线收发光模块,6-1、室内收发光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所述前传架构包括基站室外部分和基站室内部分,所述基站室外部分包括抱杆8、三个有源天线单元7即AAU、室外双路三分光器2、三根天线分支光缆1以及拉远光缆3,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室内双路三分光器4、三根室内分支光缆5以及基带处理单元6,三个有源天线单元7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2都固定在抱杆8上,所述三个有源天线单元7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2之间分别通过三根天线分支光缆1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6即BBU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4分别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5连接,所述拉远光缆3设置在室外双路三分光器2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4之间,所述室外双路三分光器2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4都是由两个一分三光路组成,其中一个光路用于三路光信号的合路,另一个光路用于三路光信号的分路,见附图2,所述室内双路三分光器4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2共有四个双光路端口,其中一个是合路端口,另外三个是支路端口,所述有源天线单元7即AAU由天线振子阵列7-1、RF信号处理单元7-2及天线收发光模块7-3组成,所述天线收发光模块7-3插在有源天线单元的底部,它由激光信号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能同时接收和发送光信号,所述天线分支光缆1用三根,每根内含两芯光纤(一对光纤)的光缆,一根光纤收一根光纤发,天线分支光缆一头插在天线收发光模块7-3上,另一头插在室外双路三分光器2的一个支路端口上,所述拉远光缆3是内含两芯光纤(一对光纤)的光缆或在与其它基站的拉远光缆同路由时为同一多芯光缆中占用其中的两根光纤(一对光纤),一根光纤收一根光纤发,拉远光缆中的两根(一对)光纤的两头分别连接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的合路端,所述室内分支光缆5用三根,每根内含两芯(一对)光纤,每根室内分支光缆一头连接室内双路三分光器的一个支路端口,另一端连接BBU上的相应的一个室内收发光模块上,所述室内BBU上和室外AAU上共使用三对(6个)光模块,即室内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传架构包括基站室外部分和基站室内部分,所述基站室外部分包括抱杆、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即AAU、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天线分支光缆以及拉远光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室内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以及基带处理单元,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都固定在抱杆上,所述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之间分别通过三根天线分支光缆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即BBU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分别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连接,所述拉远光缆设置在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传架构包括基站室外部分和基站室内部分,所述基站室外部分包括抱杆、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即AAU、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天线分支光缆以及拉远光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室内双路三分光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以及基带处理单元,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都固定在抱杆上,所述三个有源天线单元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之间分别通过三根天线分支光缆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即BBU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分别用三根室内分支光缆连接,所述拉远光缆设置在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内双路三分光器都由两个一分三光路组成,其中一个光路用于三路光信号的合路,另一个光路用于三路光信号的分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双路三分光器和室外双路三分光器共有四个双光路端口,其中一个是合路端口,另外三个是支路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合波传输的5G光信号前传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天线单元即AAU由天线振子阵列、RF信号处理单元以及天线收发光模块组成,所述天线收发光模块插在有源天线单元的底部,它由激光信号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俞兴明陈庚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