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46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包括配电房主体,配电房主体呈长方体状;配电房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配电房还包括通风组件和降温组件;通风组件包括进风风箱、进风弯管、进风风机、进风竖管、进风内管、出风内管、出风风箱、出风风机和出风弯管;进风风箱贴合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外表面靠上部;进风弯管连通设置于进风风箱的远离配电房主体的竖向侧壁;进风风管的管口朝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通过设置通风组件和降温组件,能将配电房主体内的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因高温而导致的供电事故。

An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etection distribution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
技术介绍
配电房是电力系统的控制核心点,配电房内一般都安装有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和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且配电房在电网系统中分布非常广泛,数量众多,遍布用电需求各地各角落;按照现有的技术标准,每半径500m的范围内就必须设置一个配电房。配电房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因配电房内的环境温度较高,散热效果一般,经常导致其内的电气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引发断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旨在解决现有配电房内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配电房内温度较高对散热性要求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包括配电房主体,所述配电房主体呈长方体状;所述配电房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配电房还包括通风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进风风箱、进风弯管、进风风机、进风竖管、进风内管、出风内管、出风风箱、出风风机和出风弯管;所述进风风箱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靠上部;所述进风弯管连通设置于所述进风风箱的远离所述配电房主体的竖向侧壁;所述进风弯管的另一端管口朝下;所述进风风箱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所述进风竖管,所述进风竖管的另一端密封穿设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并连通设置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内的所述进风内管;所述进风内管呈回字型,且所述进风内管贴合所述底壁设置;所述进风内管包括依次连通的4个进风子内管;4个所述进风子内管上均开设有进风小孔;所述出风内管呈回字型;所述出风内管设置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内,且所述出风内管贴合所述顶壁设置;所述出风内管包括依次连通的4个出风子内管;4个所述出风子内管上均开设有出风小孔;所述出风风箱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靠上部;所述出风弯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出风风箱的远离所述配电房主体的竖向侧壁;所述出风弯管的另一端管口朝下;所述第二侧壁靠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风箱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密封嵌设有出风导管;所述出风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风内管;所述进风风箱内设置有所述进风风机;所述出风风箱内设置有所述出风风机;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冷却机;所述冷却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进风竖管内。优选的,所述进风竖管外包裹设置有橡塑保温层。优选的,4个所述进风子内管内均设置有轴流风机。优选的,所述配电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内的电气设备;所述配电房还包括运维检测组件;所述运维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气设备电压的设备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气设备电流的设备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气设备功率的设备功率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气设备的电缆连接点的温度的设备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六氟化硫气体的红外六氟化硫传感器;所述运维检测组件还包括处理器、无线发射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外表面的显示屏;所述设备电压传感器、所述设备电流传感器、所述设备功率传感器、所述设备温度传感器、红外六氟化硫传感器、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无线发射器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优选的,所述配电房主体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却机均与所述处理器控制连接。优选的,所述运维检测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外表面的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和所述处理器控制连接。优选的,所述配电房主体内还设置有除湿盒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处理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侧壁开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密封嵌设有钢化玻璃。优选的,所述进风小孔等间距均匀开设于各所述进风子内管上;所述出风小孔等间距均匀开设于各所述出风子内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通过设置通风组件和降温组件,能将配电房主体内的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外界空气经进风风箱后流经进风竖管后进入进风内管,进风内管内的空气经进风小孔流入配电房主体内,然后空气从出口小孔进入出风内管而后汇入出风风箱,最后空气从出风风箱排出;如此空气循环使得外界进入的空气从底部进入而后从顶部排出,能够形成一个均匀空气循环,相比传统的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的通风方式,本技术提出的通风方式能对配电房内各处均进行通风,通风无死角,效果更佳。同时若出现温度更高的情况时(如夏天),可启动冷却机,冷却机能对进入进风竖管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冷却,进而降低配电房主体内的温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一实施例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一实施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一实施例的进风内管局部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配电房主体320出风弯管110第一侧壁330出风风机120第二侧壁340出风内管130第三侧壁350出风导管140第四侧壁121出风口150顶壁341出风小孔160底壁410高压开关柜210进风风箱420变压器220进风弯管430低压开关柜230进风竖管510出入门240进风内管520声光报警器250进风风机530钢化玻璃241进风小孔540显示屏310出风风箱600轴流风机242进风子内管342出风子内管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包括配电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呈长方体状;所述配电房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配电房还包括通风组件和降温组件;/n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进风风箱、进风弯管、进风风机、进风竖管、进风内管、出风内管、出风风箱、出风风机和出风弯管;/n所述进风风箱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靠上部;所述进风弯管连通设置于所述进风风箱的远离所述配电房主体的竖向侧壁;所述进风弯管的另一端管口朝下;所述进风风箱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所述进风竖管,所述进风竖管的另一端密封穿设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并连通设置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内的所述进风内管;所述进风内管呈回字型,且所述进风内管贴合所述底壁设置;所述进风内管包括依次连通的4个进风子内管;4个所述进风子内管上均开设有进风小孔;/n所述出风内管呈回字型;所述出风内管设置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内,且所述出风内管贴合所述顶壁设置;所述出风内管包括依次连通的4个出风子内管;4个所述出风子内管上均开设有出风小孔;/n所述出风风箱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靠上部;所述出风弯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出风风箱的远离所述配电房主体的竖向侧壁;所述出风弯管的另一端管口朝下;所述第二侧壁靠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风箱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密封嵌设有出风导管;所述出风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风内管;/n所述进风风箱内设置有所述进风风机;所述出风风箱内设置有所述出风风机;/n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冷却机;所述冷却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进风竖管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包括配电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呈长方体状;所述配电房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配电房还包括通风组件和降温组件;
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进风风箱、进风弯管、进风风机、进风竖管、进风内管、出风内管、出风风箱、出风风机和出风弯管;
所述进风风箱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靠上部;所述进风弯管连通设置于所述进风风箱的远离所述配电房主体的竖向侧壁;所述进风弯管的另一端管口朝下;所述进风风箱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所述进风竖管,所述进风竖管的另一端密封穿设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并连通设置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内的所述进风内管;所述进风内管呈回字型,且所述进风内管贴合所述底壁设置;所述进风内管包括依次连通的4个进风子内管;4个所述进风子内管上均开设有进风小孔;
所述出风内管呈回字型;所述出风内管设置于所述配电房主体内,且所述出风内管贴合所述顶壁设置;所述出风内管包括依次连通的4个出风子内管;4个所述出风子内管上均开设有出风小孔;
所述出风风箱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靠上部;所述出风弯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出风风箱的远离所述配电房主体的竖向侧壁;所述出风弯管的另一端管口朝下;所述第二侧壁靠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风箱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密封嵌设有出风导管;所述出风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风内管;
所述进风风箱内设置有所述进风风机;所述出风风箱内设置有所述出风风机;
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冷却机;所述冷却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进风竖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维检测配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竖管外包裹设置有橡塑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玫瑰贺更新贾创强曾希文朱小平曾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