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组件、继电器和空调器。该继电器组件包括动触件,所述动触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动触件;所述固定部包括有应力分散结构,所述应力分散结构用于分散所述固定部受到的应力。减少应力集中致使动触件断裂的情况发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Relay as, relay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组件、继电器和空调器
本申请属于继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组件、继电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在家用电器的空调产品中用到非常多,主要起到开关作用,实现自动通断,完成电路的开关功能。在空调中,继电器主要是用以接通和分断负载电流,用直流电去控制交流电在空调器中最常用的方式。继电器的结构组成中有静触点、动触点、簧片、推动卡等部件,一般推动卡为非金属的材料制成,在部件的相互运作过程中推动卡与簧片接触位置会出现磨损现象,导致推动卡固定不稳会出现脱落现象,或簧片会出现断裂的不良现象,因此在继电器的结构设计上须应充分做好预防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组件、继电器和空调器,能够防止簧片断裂,延长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组件,包括动触件,所述动触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动触件;所述固定部包括有应力分散结构,所述应力分散结构用于分散所述固定部受到的应力。优选地,所述继电器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座,所述应力分散结构埋设在所述固定座中。优选地,所述应力分散结构包括V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动触件还包括有根部和接触部,所述根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上包括有凹槽;所述接触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优选地,所述接触部连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央位置。优选地,所述接触部、所述凹槽的底部、侧壁构成弧形槽结构。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上设有凹陷,所述凹陷用于限制驱动杆与所述动触件的接触位置,所述驱动杆用于推动所述动触件摆动。优选地,所述继电器组件还包括支撑所述驱动杆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包括有防脱卡扣,所述防脱卡扣用于卡扣住所述驱动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继电器组件。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继电器组件或如上所述的继电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组件,包括动触件,所述动触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动触件;所述固定部包括有应力分散结构,所述应力分散结构用于分散所述固定部受到的应力。减少应力集中致使动触件断裂的情况发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继电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继电器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继电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固定座;2、静触件;3、动触件;31、接触部;32、根部;321、弧形槽;33、固定部;331、V型结构;4、推动卡;5、支架;51、防脱卡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继电器组件,包括动触件3,所述动触件3包括固定部33,所述固定部33用于固定所述动触件3;所述固定部33包括有应力分散结构,所述应力分散结构用于分散所述固定部33受到的应力。动触件3经固定部33予以固定,而该动触件3会绕高固定部33进行摆动或晃动,使得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固定部33位置,导致动触件3容易在固定部33处发生断裂;本申请在该固定部33上设置应力分散结构,使得产生的应力及时分散开,从而消除了动触件3的断裂现象发生,延长了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座1,所述应力分散结构埋设在所述固定座1中,通过将应力分散结构埋设在固定座1中,使得受到的应力能及时改变方向,同时增加了动触件3与固定座1的接触面积。优选的,应力分散结构包括V型结构331,V型结构331一方面增加了簧片与底座相互接触的面积,另一方面间接的改变了力的传递方向。动触件3在运行过程中,是接触部31绕固定部33进行摆动,固定部33中V型结构331的位置也相当于一个支点,V型结构331可以将主应力分解为两个方向作用力,可以将应力最大限度的分解开并传递给固定座1。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触件3还包括有根部32和接触部31,根部32一端与固定部33连接,另一端上包括有凹槽;接触部31连接在凹槽中,接触部31连接在凹槽中,降低了接触部31摆动支点,受到的应力能最大限度地传递到应力分散结构。优选地,接触部31连接在凹槽的底部中央位置,使得接触部31的两侧均留有槽,能消除接触部31运行中出现的集中应力现象。对于接触部31的两侧的槽结构,优选地为由接触部31、凹槽的底部、侧壁构成弧形槽321结构,采用弧形槽321结构,圆弧过渡可确保簧片均匀分布应力,消除了动触件3的接触部31在摆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集中应力现象。通过在根部32位置设计为圆弧过渡的方式,可以将摆动支点下移,并扩宽至整个根部32,那么根部32在摆动运行过程中根部32本身的应力可以最大限度的传递到下部的V型结构331的过渡区。传统结构中,接触部31是直接固定在根部32一端上,两者之间是直角过渡,那么动触件3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支点位于接触部31和根部32的连接处,尤其是直角拐角处为应力最大,易出现疲劳裂纹;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31上设有凹陷,所述凹陷用于限制驱动杆与所述动触件3的接触位置,所述驱动杆用于推动所述动触件3摆动,接触部31上设置凹陷,对应的驱动杆插设于该凹陷,能避免驱动杆在驱动动触件3摆动时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组件还包括支撑所述驱动杆的支架5,支架5上包括有防脱卡扣51,所述防脱卡扣51用于卡扣住所述驱动杆,避免了驱动杆在支架5上固定不稳会出现脱落现象。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继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继电器组件。本申请继电器的具体结构,包括含静触件2、动触件3、推动卡4、支架5和固定座1构成的继电器强电端的局部结构,其中推动卡4为驱动杆,静触件2和动触件3安装在固定座1上,固定座1是继电器整体的固定结构,使其余各部件不会发生错位和偏移等现象。再具体的实施例,静触件2和动触件3均为簧片结构,动触件3与固定座1结合部分为固定部33,设有一个V型结构331,尤其是该V型结构331埋设在固定座1中,能消除继电器动触件3在前后摆动的运行过程中与固定座1结合部位产生的应力。继电器动触件3的前后摆动主要是靠推动卡4向前推动,动触件3与推动卡4接触的位置是在动触件3上触点的下方,动触件3的表面上设计有一处凹形的圆弧面设计,圆弧面的内表面与推动卡4相互接触,推动卡4的一端与动触件3接触的位置也为圆弧面形状。继电器动触件3的根部32位置设计为向两侧延伸形状,上半部分的接触部31在根部32位置分别在左右两侧设计为圆弧过渡的方式,圆弧过渡可确保动触件3均匀分布应力,消除了动触件3上半部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集中应力现象。继电器的推动卡4是放置在支架5上的,推动卡4一端与动触件3接触,另一端与继电器的弱电测衔铁向接触,固定推动卡4的支架5是与固定座1注塑一体,支架5上部开设有一个与推动卡4结构相一致的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分别设计有防脱卡扣51,防脱卡扣51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方便推动卡4安装,推动卡4安装到位后防脱卡扣51靠自身弹力恢复,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件(3),所述动触件(3)包括固定部(33),所述固定部(33)用于固定所述动触件(3);所述固定部(33)包括有应力分散结构,所述应力分散结构用于分散所述固定部(33)受到的应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件(3),所述动触件(3)包括固定部(33),所述固定部(33)用于固定所述动触件(3);所述固定部(33)包括有应力分散结构,所述应力分散结构用于分散所述固定部(33)受到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座(1),所述应力分散结构埋设在所述固定座(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分散结构包括V型结构(3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件(3)还包括有根部(32)和接触部(31),所述根部(32)一端与所述固定部(33)连接,另一端上包括有凹槽;所述接触部(31)连接在所述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坤,邓智,钱正君,冯勇雄,陆正华,朱文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