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275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支撑模组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为包括多个通孔的网状体,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内部,且所述基体的柔性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内。该支撑模组利用设置于柔性的基体内部的第一支撑件,在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上时,不但能够适应柔性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变形要求,还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Suppor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指一种支撑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面板逐渐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视、汽车显示器和可穿戴设备上,能够根据使用需要呈现可弯曲、可折叠和可卷曲的状态。为了满足可弯曲特性,通常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较小厚度和较低重量,但随着柔性显示面板逐步朝轻薄化方向发展,其物理耐久性却不可避免地会被降低。因此,柔性显示面板存在易被外力损坏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时,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模组,其中,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为包括多个通孔的网状体,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内部,且所述基体的柔性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内。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所述网状体呈拉伸状态。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个弯折形状的件体,多个所述件体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每一所述件体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件体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件体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通孔。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件体的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件体和第二件体中,所述第二件体与所述第一件体的朝向第二方向的端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件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所述通孔在每一位置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所述件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尺寸。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每一所述件体在由弯折状态拉伸为直条状态时的长度相同。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每一所述件体在由弯折状态拉伸为直条状态时位于同一平面内。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每一所述件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尺寸大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尺寸。可选地,所述的支撑模组,其中,所述支撑模组还包括呈平面且由所述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呈面状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其中一侧边缘连接,且相对于所述侧边缘延伸。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模组。可选地,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模组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背离显示屏的表面,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显示屏相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将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的内部,利用基体的柔性特性,使得支撑模组具有柔性可弯曲特性;利用设置于基体内部的第一支撑件,使得支撑模组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又由于第一支撑件形成为包括多个通孔的网状体,利用网状体的可变形性,第一支撑件还具备弯折形态变化的特性。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在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上时,不但能够适应柔性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变形要求,还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通孔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在弯曲坐标轴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存在易被外力损坏,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模组,能够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10,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100;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件200,第一支撑件200形成为包括多个通孔的网状体,设置于基体100的内部,且基体100的柔性材料填充于通孔内。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将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件200设置于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100的内部,利用基体100的柔性特性,使得支撑模组具有柔性可弯曲特性;利用设置于基体100内部的第一支撑件200,使得支撑模组10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又由于第一支撑件200形成为包括多个通孔的网状体,利用网状体的可变形性,第一支撑件200还具备弯折形态变化的特性。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在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上时,不但能够适应柔性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变形要求,还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将支撑模组10安装于柔性显示面板20上时,支撑模组10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20背离显示屏21的表面,且第一支撑件200与显示屏21相对。通过将该实施结构的支撑模组10安装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背离显示屏21的表面,利用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100内部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00,除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之外,还能够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20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设置于基体100内部的第一支撑件200的网状体呈拉伸状态。该实施结构中,将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一支撑件200设置于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100内,利用基体100的柔性材料填充固定呈拉伸状态的第一支撑件200,使得第一支撑件200的预拉伸状态能够应对安装于柔性显示面板20上时在压应力位置的弯折形态,达到提高第一支撑件200本身的弯折性能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支撑件20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基体100采用硅胶、塑胶等塑形物质制成。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模组的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支撑件200包括多个弯折形状的件体210,多个件体210依次沿第一方向a排列,且每一件体210分别与相邻的件体210连接,相邻两个件体21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通孔220。可选地,相邻两个件体210的依次沿第一方向a排列的第一件体211和第二件体212中,第二件体212与第一件体211的朝向第二方向b的端面连接;其中,第二方向b垂直于第一方向a,且垂直于件体210的长度延伸方向c。需要说明的是,件体210的长度延伸方向c也即为由件体210的一端至相对另一端的方向,其中件体210在该相对的两端之间弯折。采用该实施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一件体210朝向第二方向b的端面为上端面时,沿第一方向a,形成第一支撑件200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n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为包括多个通孔的网状体,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内部,且所述基体的柔性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材料制成的基体;
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为包括多个通孔的网状体,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内部,且所述基体的柔性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体呈拉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个弯折形状的件体,多个所述件体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每一所述件体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件体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件体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件体的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件体和第二件体中,所述第二件体与所述第一件体的朝向第二方向的端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件体的长度延伸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每一位置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所述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方旭王浩然王品凡董栗明周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