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状光缆
本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状光缆。
技术介绍
常见的防雷层绞式光纤带光缆,松套管内的光纤带体为光纤带叠放而成,现有技术中,CN105467540A公开了一种可防雷的非金属层绞式带状光缆,包含有中心加强件、内含多根光纤带的松套管、外填充绳、将外填充绳及松套管包覆住的保护层、及位于保护层之外的护套层,每根光纤带中具有多根光导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与护套层之间具有内护层、非金属带及过渡层,内护层挤塑包覆在保护层之外,非金属带位于内护层之外且将内护层封闭,过渡层位于非金属带与护套层之间,非金属带由被覆层、位于被覆层中且相互平行设置且互不接触且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根增加件构成。其松套管内的光纤带是叠放而成的,当光缆处于较为恶劣的状态下,如受到较强的扭转或弯曲时,松套管内相邻的光纤带容易相互受力,从而使光纤带内的光缆附加衰减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状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状光缆,具有中心加强件(3),绞合或直放于中心加强件外的松套管(5),包覆在松套管外的包带层(2),挤塑于包带层(2)外的外护层(1),所述每个松套管(5)内设有光纤带体(4),光纤带体(4)由至少设有一根光纤带(41)构成,所述光纤带由多根光纤(411)和粘结在光纤(411)外的光纤带粘结层(41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5)内壁平行设有多对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将松套管内部隔离成多个隔腔(52),光纤带(41)位于隔腔(52)内,所述每一对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的间距小于光纤带(41)的宽度,防止相邻两根光纤带(41)相接触;所述中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状光缆,具有中心加强件(3),绞合或直放于中心加强件外的松套管(5),包覆在松套管外的包带层(2),挤塑于包带层(2)外的外护层(1),所述每个松套管(5)内设有光纤带体(4),光纤带体(4)由至少设有一根光纤带(41)构成,所述光纤带由多根光纤(411)和粘结在光纤(411)外的光纤带粘结层(41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5)内壁平行设有多对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将松套管内部隔离成多个隔腔(52),光纤带(41)位于隔腔(52)内,所述每一对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的间距小于光纤带(41)的宽度,防止相邻两根光纤带(41)相接触;所述中心加强件(3)、松套管(5)、包带层(2)、外护层(1)、光纤带体(4)的材料都为非金属材料。
2.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状光缆,具有中心加强件(3),绞合或直放于中心加强件外的松套管(5),包覆在松套管外的包带层(2),挤塑于包带层(2)外的外护层(1),所述每个松套管(5)内设有光纤带体(4),光纤带体(4)由至少设有一根光纤带(41)构成,所述光纤带由多根光纤(411)和粘结在光纤(411)外的光纤带粘结层(41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5)内壁平行设有多对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每个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的顶端形成一个第一夹持槽,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夹持槽分别夹住光纤带(41)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深度小于光纤带最外侧光纤外边缘离最外侧光纤所在光纤带外边缘的距离d,可防止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夹伤光纤(411),所述每一对第一带体隔离部件(53)的间距小于光纤带(41)的宽度,所述对应两个第一夹持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光纤带(41)的宽度;所述中心加强件(3)、松套管(5)、包带层(2)、外护层(1)、光纤带体(4)的材料都为非金属材料。
3.一种可防雷的层绞式带状光缆,具有中心加强件(3),绞合或直放于中心加强件外的松套管(5),包覆在松套管外的包带层(2),挤塑于包带层(2)外的外护层(1),所述每个松套管(5)内设有光纤带体(4),光纤带体(4)由至少设有一根光纤带(41)构成,所述光纤带由多根光纤(411)和粘结在光纤(411)外的光纤带粘结层(41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雁,邹文华,黄勤,黄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