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093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属于空气净化的技术领域。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包括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以及连接第二电极的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包括若干第一导电柱的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和带有若干第二导电柱的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呈前后错开设置,且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交替错开设置,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上均等距设有若干既与其长度方向又与安装面呈倾斜布置的发生器组,能改变气体流向,增强荷电效果,增加粒子碰撞的机率,便于粒子的抱团,使得在过滤效果和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过滤器的等级,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风阻和噪音,更满足使用需求。

An auxiliary dust collection structure for particulate matter treatment before fil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
技术介绍
空气过滤器上会设置中低效过滤器,通过中低效过滤器的物理拦截和静电吸附,实现了对空气中的气溶胶等污染物的过滤。但是,目前市场的中低效过滤器由于制造技术以及结构设计的限制,导致其在过滤过程中对粒径小于1um的颗粒过滤效果不佳,而要增加对颗粒的过滤效果,需要提高过滤器的等级,从而导致了使用成本和风阻的增加,另外还降低了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同样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提高对颗粒的过滤效果,同时也能在保证过滤效果以及风量的情况下,能降低过过滤器的等级以及风阻,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噪声和使用成本,更满足人们对空气净化的需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设置于中低效过滤器之前,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和连接第二电极的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设置于中低效过滤器之前,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和连接第二电极的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反,并且,沿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和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呈前后错开布置,其中,/n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包括若干第一导电柱,且若干所述第一导电柱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呈阵列间隔布置;/n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包括若干第二导电柱,且若干所述第二导电柱同样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呈阵列间隔布置,同时,在沿气体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一导电柱交替错开设置;/n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设置于中低效过滤器之前,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和连接第二电极的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反,并且,沿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和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呈前后错开布置,其中,
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包括若干第一导电柱,且若干所述第一导电柱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呈阵列间隔布置;
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阵列层包括若干第二导电柱,且若干所述第二导电柱同样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呈阵列间隔布置,同时,在沿气体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一导电柱交替错开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安装面,且所述安装面上等距设置有若干连接点,且每一所述连接点上均设置有一发生器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生器组均包括两离子发生器,且两所述离子发生器背离所述连接点的一端均相对于所在所述第一导电柱或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前颗粒物处理辅助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离子发生器相对于所在所述第一导电柱或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或小于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谢鹏远王应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