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87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电机、风扇、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旋转接头、水泵及淋水片填料,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上下端均开口;所述淋水片填料内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并将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内腔分割成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该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所述水泵将热水依次泵入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最终热水从所述第三水管上开设的喷水孔喷出,由于喷水孔水平布置,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流产生反向力矩,并驱动所述第三水管相对所述第一腔体转动,使得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流到淋水片填料的各个位置,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扇转动,并将冷却塔本体内的热气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排出。

A circulating water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厂热水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冷却塔。
技术介绍
大部分塑胶工厂都会使用冷水对产品或者设备进行降温冷却,但是使用后的冷水温度会升高,从而变成热水,故而需要设计一套设备对热水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实现对工厂内的热水进行冷却。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电机、风扇、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旋转接头、水泵及淋水片填料,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上下端均开口;所述淋水片填料内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并将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内腔分割成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旋转接头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水管水平布置,所述第三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水管的外周面的同一侧的开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喷水孔;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扇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所述水泵将热水依次泵入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最终热水从所述第三水管上开设的喷水孔喷出,由于喷水孔水平布置,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流产生反向力矩,并驱动所述第三水管相对所述第一腔体转动,使得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流到淋水片填料的各个位置,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扇转动,并将冷却塔本体内的热气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排出,冷却后的水从所述第二腔体的下端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冷却塔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1、电机2、风扇3、第一水管4、第二水管5、第三水管6、旋转接头7、水泵8及淋水片填料9。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上下端均开口,所述冷却塔本体1为圆筒形,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上端开口用于排放热气,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下端开口用于排放冷水。所述淋水片填料9内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1,并将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内腔分割成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淋水片填料9为不锈钢材质,用于分散水流、吸收水中的热量,淋水片填料9为本领域的公知填料,用户也可采用其它冷却填料进行替换。所述旋转接头7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旋转接头7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水管5和第一水管4,并且使得所述第二水管5可以相对所述第一水管4转动,本实施实施例中采用的旋转接头为360度水管旋转接头,从而保证所述第二水管5可以相对所述第一水管4转动。所述第一水管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旋转接头7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外部,并与所述水泵8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管5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水管5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接头7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管6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水管6水平布置,所述第三水管6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管5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水管6的外周面的同一侧的开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喷水孔6a,所述第三水管6与所述第二水管5熔接固定。所述风扇3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风扇3转动,具体的,所述电机2的驱动轴与所述风扇3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上端焊接规定了安装架1a,所述电机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a上。该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所述水泵8将热水依次泵入所述第一水管4、第二水管5,最终热水从所述第三水管6上开设的喷水孔6a喷出,由于喷水孔6a水平布置,所述喷水孔6a喷出的水流产生反向力矩,并驱动所述第三水管6a相对所述第一腔体转动,使得所述喷水孔6a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流到淋水片填料9的各个位置,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风扇3转动,并将冷却塔本体1内的热气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排出,冷却后的水从所述第二腔体的下端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水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水管6沿着所述第二水管5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布置,进一步提高了水流的分散效果。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立柱a、连接盘b及钢丝绳c,所述立柱a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管5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立柱a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盘b同轴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接盘b的外缘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连接孔。所述钢丝绳c为多个,多个所述钢丝绳c均一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钢丝绳c均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三水管6的自由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钢丝绳c对所述第三水管6的自由的进行拉扯,避免了第三水管6向下弯曲。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冷水池d及热水池e,所述冷水池d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正下方,从而便于冷水的直接排放,所述水泵8的抽水端与所述热水池e连通,所述热水池e由于容纳工厂使用过得热水。工作原理:该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所述水泵8将热水依次泵入所述第一水管4、第二水管5,最终热水从所述第三水管6上开设的喷水孔6a喷出,由于喷水孔6a水平布置,从所述喷水孔6a喷出的水流产生反向力矩作用于所述第三水管6上,所述第三水管6与所述第二水管5为一整体结构,所述第三水管6与所述第二水管5以所述旋转接头7为支点相对所述第一水管4转动,使得所述喷水孔6a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流到淋水片填料9的各个位置,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风扇3转动,并将冷却塔本体1内的热气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排出,冷却后的水从所述第二腔体的下端排出。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本体、电机、风扇、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旋转接头、水泵及淋水片填料,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上下端均开口;所述淋水片填料内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并将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内腔分割成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旋转接头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水管水平布置,所述第三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水管的外周面的同一侧的开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喷水孔;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扇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本体、电机、风扇、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旋转接头、水泵及淋水片填料,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上下端均开口;所述淋水片填料内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并将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内腔分割成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旋转接头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水管水平布置,所述第三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水管的外周面的同一侧的开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喷水孔;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黄金彪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华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