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77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包括口罩和系带,口罩两侧设有系带,口罩外侧设有气源孔、出气外孔、第一加液口和第二加液口,口罩内侧设有出气孔和进气孔,口罩内设有若干腔体层,腔体层内设有细管,腔体层分为两组,一组腔体层和出气孔、出气外孔及第一加液口连通,另外一组腔体层和气源孔、进气孔及第二加液口连通。该装置利用口罩将疑似病例和正常人群阻隔,消除了结核病的呼吸道传染途径,能够为早期的结核病人提供的一定的治疗,使得结核病高发期的学校、医院能够有效防治结核病,而且该防护将治疗和预防整合,既能消除传播,也能防止被感染,而且最大限度了保证了呼吸通畅,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A tuberculosis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装置
,更具体的,本技术涉及结核病防治的

技术介绍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一种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2018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统计数据显示,结核病超艾滋病成为最致命传染病,2016年以来致170万名患者死亡。但是结核病因为是呼吸道传染疾病,,通过气体传播,防治困难,一直以来人们都是通过雾化、抗病毒等方法治疗,治疗时需要住院,而且因为是高致病性疾病,只要疑似就得隔离治疗,防止传播扩大,引发大面积系统性疾病,尤其在幼儿园中小学等人流密集区,更需要实时监测和隔离疑似病例,这对患者康复或者相似病例的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人流密集区需要实时监测和隔离结核病疑似病例,对患者康复或者相似病例的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利用口罩在患者或者疑似患者与普通大众之间形成了一道消毒阻隔屏障,阻断了结核病菌通过呼吸道传播的路径,也方便了疑似病例的前期监控和治疗,保证了结核病人的正常出行和前期治疗,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包括口罩和系带,口罩两侧设有系带,口罩外侧设有气源孔、出气外孔、第一加液口和第二加液口,口罩内侧设有出气孔和进气孔,口罩内设有若干腔体层,腔体层内设有细管,腔体层分为两组,一组腔体层和出气孔、出气外孔及第一加液口连通,另外一组腔体层和气源孔、进气孔及第二加液口连通。本技术中,出气孔设有第一簧片,第一簧片与出气孔密封设置,第一簧片向口罩腔体层内单向开启;进气孔设有第二簧片,第二簧片与进气孔密封设置,第二簧片向口罩腔体层外单向开启。本技术中,口罩上设有两组夹子,夹子和第一加液口和第二加液口相适应设置。本技术中,气源孔设有第二过滤层,出气外孔设有第一过滤层。本技术中,腔体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和第六腔体,第一腔体靠近口罩外侧,第六腔体靠近口罩内侧,第二腔体内设有第四细管,第三腔体内设有第三细管,第四腔体内设有第二细管,第五腔体内设有第一细管。本技术中,第一细管和第六腔体连通,第六腔体和出气孔连通。本技术中,第二细管和进气孔连通,第四细管和气源孔连通,第二腔体和出气外连通,第三细管和第四细管连通,第二细管和第三腔体连通。本技术中,气源孔、出气外孔、出气孔和进气孔平行设有若干组。本技术中,第一加液口和第五腔体连通,第二加液口和第三腔体连通。本技术中,口罩周围设有缓冲棉。本技术采用的细管、簧片、加液口和夹子均可通过公共渠道购买。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利用口罩将疑似病例和正常人群阻隔,消除了结核病的呼吸道传染途径,方便了疑似病例的前期监控,也能够为早期的结核病人提供的一定的治疗,保证了正常人群的结核病防治需求,使得结核病高发期的学校、医院能够有效防治结核病,而且该防护将治疗和预防整合,既能消除传播,也能防止被感染,而且最大限度了保证了呼吸通畅,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1-2中:1-口罩、2-出气孔、3-进气孔、4-气源孔、5-出气外孔、6-第一加液口、7-第二加液口、8-夹子、9-系带、10-第一过滤层、11-第二过滤层、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14-第三腔体、15-第四腔体、16-第五腔体、17-第六腔体、18-第一簧片、19-第一细管、20-第二细管、21-第三细管、22-第四细管、23-第二簧片、24-缓冲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包括口罩1和系带9,口罩1两侧设有系带9,口罩1外侧设有气源孔4、出气外孔5、第一加液口6和第二加液口7,口罩1内侧设有出气孔2和进气孔3,口罩1内设有若干腔体层,腔体层内设有细管,腔体层分为两组,一组腔体层和出气孔2、出气外孔5及第一加液口6连通,另外一组腔体层1和气源孔4、进气孔3及第二加液口7连通。本技术中,出气孔2设有第一簧片18,第一簧片18与出气孔2密封设置,第一簧片18向口罩1腔体层内单向开启;进气孔3设有第二簧片23,第二簧片23与进气孔3密封设置,第二簧片23向口罩1腔体层外单向开启。本技术中,口罩1上设有两组夹子8,夹子8和第一加液口6和第二加液口7相适应设置。本技术中,气源孔4设有第二过滤层11,出气外孔5设有第一过滤层10。本技术中,腔体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第三腔体14、第四腔体15、第五腔体16和第六腔体17,第一腔体12靠近口罩1外侧,第六腔体17靠近口罩1内侧,第二腔体13内设有第四细管22,第三腔体14内设有第三细管21,第四腔体15内设有第二细管20,第五腔体16内设有第一细管19。本技术中,第一细管19和第六腔体17连通,第六腔体17和出气孔2连通。本技术中,第二细管20和进气孔3连通,第四细管22和气源孔4连通,第二腔体13和出气外孔5连通,第三细管21和第四细管22连通,第二细管20和第三腔体14连通。本技术中,气源孔4、出气外孔5、出气孔2和进气孔3平行设有若干组。本技术中,第一加液口6和第五腔体16连通,第二加液口7和第三腔体14连通。本技术中,口罩1周围设有缓冲棉24。在适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时,从第一加液口6和第二加液口7分别注入消毒液和治疗结核病的雾化药剂,注射完毕后将第一加液口6和第二加液口7分别卡入对应的夹子8,防止漏液,将口罩1带上口,每一次吸气,外界气体从气源孔4进入,通过第三腔体14底部的治疗结核病雾化药剂时将挥发性药物带出,挥发性药物通过第二细管20后从出气孔2排出进入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包括口罩和系带,口罩两侧设有系带,其特征在于,口罩外侧设有气源孔、出气外孔、第一加液口和第二加液口,口罩内侧设有出气孔和进气孔,口罩内设有若干腔体层,腔体层内设有细管,腔体层分为两组,一组腔体层和出气孔、出气外孔及第一加液口连通,另外一组腔体层和气源孔、进气孔及第二加液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包括口罩和系带,口罩两侧设有系带,其特征在于,口罩外侧设有气源孔、出气外孔、第一加液口和第二加液口,口罩内侧设有出气孔和进气孔,口罩内设有若干腔体层,腔体层内设有细管,腔体层分为两组,一组腔体层和出气孔、出气外孔及第一加液口连通,另外一组腔体层和气源孔、进气孔及第二加液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孔设有第一簧片,第一簧片与出气孔密封设置,第一簧片向口罩腔体层内单向开启;进气孔设有第二簧片,第二簧片与进气孔密封设置,第二簧片向口罩腔体层外单向开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罩上设有两组夹子,夹子和第一加液口和第二加液口相适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源孔设有第二过滤层,出气外孔设有第一过滤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病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层包括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奇凤贺湘焱张力鹏张慧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