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新风系统的带有风道切换装置的新风分风箱;它包括具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风阀组件,风阀组件与控制模块电控连接;所述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包括进风口,机内进风口,室内进出风口,回风风口,机内回风风口,排风口,内循环风口;风阀组件包括:进风阀,回风阀,排风阀,新风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各个风阀开启和关闭状态组合控制,仅需一个分风箱配合一台单向流新风机使用,便可实现新风、排风和内循环三种功能,相对市场上单一新风或单一排风的分风箱机构具有结构巧妙、功能全、通用性强的优势,且通过内部风道的切换,共用了送风风管,使其可转换为室内回风风管的作用,减少了室内管道排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分风箱及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新风系统的带有风道切换装置的新风分风箱。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对良好的空气品质愈加的向往,但由于部分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超标,产生的雾霾问题成为了影响当地空气品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宾馆客房、写字楼、办公楼和私人住宅等室内空间,采用新风系统多辅以分风箱将新风输送到每个区域,但是,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分风箱只能单向输送新风;不能利用已有新风管路进行逆向排风或回风,且单向流新风机只能单向进风或单向排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分风箱和单向流新风机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达到增加标准单向流新风机的功能,减少室内风管排布的目的,提供一种应用于新风系统的带有风道切换装置的新风分风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新风系统的分风箱,包括具有上盖(1)和箱体(2),箱体四周分别排布进风口(4),室内进出风口(6),回风风口(7),排风口(9),内循环风口(10)和控制模块(14);箱体内部包括机内进风口(5),机内回风风口(8),风阀组件和隔板(18),风阀组件与控制模块(14)电控连接;风阀组件包括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所述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由固定支架(15),电机(16)和风阀(17)组成,所述电机(16)固定在固定支架(15)上,用于带动风阀(17)转动,转换风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使相应风口开启或密封。箱体上部设置吊耳(3)。另一方面,前述分风箱可与单向流新风机联合使用,组成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分风箱,新风机(19),进风三通管(20),新风阀(21),连接风管(22),送回风风管(23)、回风风管(24),排风风管(25)和内循环送风管(26);其中进风口(4)与新风机(19)通过连接风管(22)连接;排风风管(25)与排风口(9)连接;内循环送风管(26)与内循环风口(10)连接;送回风风管(23)与室内进出风口(6)连接;新风机(19)与进风三通管(20)连接;新风阀(21)固定在进风三通管(20)上;回风风管(24)两端分别连接分风箱的回风风口(7)和进风三通管(20)。其通过内部各个风阀开启和关闭达到切换风道的作用,可使送回风风管(23)在进风模式时作为新风送风管,在排风和内循环模式时作为室内回风风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分风箱具有多个风阀组件,风阀组件用于密闭空气进口或出口。通过对各个风阀开启或关闭的状态组合联动控制,仅需一个标准单向流新风机配合使用,便可使用户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空气品质变化时,转换分风箱内部风道实现进风、排风和内循环三种功能;通过内部风道切换,分风箱还节约了室内回风风管的排布,节省了成本,避免了浪费,同时低碳,使用便利,标准化率高,可配合各个厂家标准单向流新风机使用,有利于在产业上推广,带动新风产业的新一轮增长。前述的应用于新风系统的带有风道切换装置的新风分风箱,电机优选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将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本技术采用步进电机时,风阀转动精度高,风阀组件运行更加稳定。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功能全面,制造成本低,标准化率高,可配合各个厂家标准单向流新风机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风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位本技术分风箱配合单向流新风机使用的风管连接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分风箱配合单向流新风机使用的进风模式空气流动轨迹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分风箱配合单向流新风机使用的排风模式空气流动轨迹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分风箱配合单向流新风机使用的内循环模式空气流动轨迹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上盖(1),箱体(2),吊耳(3),进风口(4),机内进风口(5),室内进出风口(6),回风风口(7),机内回风风口(8),排风口(9),内循环风口(10),进风阀(11),回风阀(12),排风阀(13),控制模块(14),固定支架(15),电机(16),风阀(17),隔板(18),新风机(19),进风三通管(20),新风阀(21),连接风管(22),送回风风管(23),回风风管(24),排风风管(25),内循环送风管(2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参见图1、图2,本技术的分风箱,包括具有上盖(1)和箱体(2),箱体四周分别排布进风口(4),室内进出风口(6),回风风口(7),排风口(9),内循环风口(10)和控制模块(14);箱体内部包括机内进风口(5),机内回风风口(8),风阀组件和隔板(18),风阀组件与控制模块(14)电控连接;风阀组件包括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所述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由固定支架(15),电机(16)和风阀(17)组成,所述电机(16)固定在固定支架(15)上,用于带动风阀(17)转动,转换风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使相应风口开启或密封;所述电机(16)优选为步进电机;箱体上部可选的设置吊耳(3)。参见图3,本技术的新风系统包括分风箱,新风机(19),进风三通管(20),新风阀(21),连接风管(22),送回风风管(23)、回风风管(24),排风风管(25)和内循环送风管(26);其中进风口(4)与新风机(19)通过连接风管(22)连接;排风风管(25)与排风口(9)连接;内循环送风管(26)与内循环风口(10)连接;送回风风管(23)与室内进出风口(6)连接;新风机(19)与进风三通管(20)连接;新风阀(21)固定在进风三通管(20)上;回风风管(24)两端分别连接分风箱的回风风口(7)和进风三通管(20)。其通过内部各个风阀开启和关闭达到切换风道的作用,可使送回风风管(23)在进风模式时作为新风送风管,在排风和内循环模式时作为室内回风风管。参见图4,当分风箱为进风模式时,开启新风阀(21)、进风阀(11);关闭回风阀(12),回风阀(12)密封机内回风风口(8);关闭排风阀(13),排风阀(13)密封排风口(9)。参见图5,当分风箱为排风模式时,关闭新风阀(21)、进风阀(11),进风阀(11)密封机内进风口(5);开启回风阀(12)、排风阀(13),排风阀(13)密封内循环风口(12)。参见图6,当分风箱为内循环模式时,关闭新风阀(21)、进风阀(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分风箱,包括具有上盖(1)和箱体(2),其特征在于:箱体四周分别排布进风口(4),室内进出风口(6),回风风口(7),排风口(9),内循环风口(10)和控制模块(14);箱体内部包括机内进风口(5),机内回风风口(8),风阀组件和隔板(18),风阀组件与控制模块(14)电控连接;风阀组件包括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所述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由固定支架(15),电机(16)和风阀(17)组成,所述电机(16)固定在固定支架(15)上,用于带动风阀(17)转动,转换风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使相应风口开启或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分风箱,包括具有上盖(1)和箱体(2),其特征在于:箱体四周分别排布进风口(4),室内进出风口(6),回风风口(7),排风口(9),内循环风口(10)和控制模块(14);箱体内部包括机内进风口(5),机内回风风口(8),风阀组件和隔板(18),风阀组件与控制模块(14)电控连接;风阀组件包括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所述进风阀(11),回风阀(12)和排风阀(13)由固定支架(15),电机(16)和风阀(17)组成,所述电机(16)固定在固定支架(15)上,用于带动风阀(17)转动,转换风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使相应风口开启或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分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6)为步进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徐书华,徐海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清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