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58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壳体,吸尘器壳体内设置有电机,吸尘器壳体内设置降噪结构;降噪结构包括内罩、第一扰流片、外罩和第二扰流片,内罩设置在吸尘器壳体内,电机设置在内罩内,第一扰流片设置在内罩内壁上,内罩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扰流片之间开设第一透音孔,外罩套设在内罩外,第二扰流片设置在外罩外壁上,外罩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扰流片之间开设第二透音孔,第一透音孔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透音孔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导流路径,以导流的方式,减缓噪音传播速度,为隔音棉提供充足的吸音时间,增加噪音在隔音棉中留存时间,并配合交错设计的透音孔,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Vacuum cleaner with 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
,尤其是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吸尘器在工作过程中电机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在厂家设计过程中,降噪是着重考虑的技术点。现有常见的吸尘器,通常采用增加隔音棉的方式来起到降噪效果,但在实际使用时,降噪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其增加隔音棉的方式过于简单,纯粹依靠隔音棉降噪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针对现有的降噪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壳体,所述吸尘器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吸尘器壳体内设置有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内罩、若干第一扰流片、外罩和若干第二扰流片,所述内罩设置在所述吸尘器壳体内,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内罩内,所述第一扰流片均匀设置在所述内罩内壁上,且在所述内罩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扰流片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一透音孔,所述外罩套设在所述内罩外,所述第二扰流片均匀设置在所述外罩外壁上,且在所述外罩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扰流片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所述第一透音孔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透音孔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所述内罩和所述外罩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音棉。所述外罩和所述吸尘器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音棉,所述第二隔音棉一侧与所述吸尘器壳体相抵靠,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扰流片外沿处相抵靠。通过导流的方式,减缓噪音传播速度,为隔音棉提供充足的吸音时间,增加噪音在隔音棉中留存时间,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吸尘器壳体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起散热作用,同时能够供残留噪音从该处排出,避免残留噪音在设备内部回弹或使设备产生共振,提升降噪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片的形状为波浪形,在所述内罩上位于每一段所述第一扰流片的凹面面向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音孔。所述第二扰流片的形状为波浪形,在所述外罩上位于每一段所述第二扰流片的凹面面向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对应的所述第二透音孔。波浪形状的扰流片迫使噪音沿着扰流片壁传播,延缓其传播速度,提升降噪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罩包括一体成型的空心圆筒状主体和漏斗状导流罩,所述第一扰流片设置在所述空心圆筒状主体的内壁上,所述漏斗状导流罩底部开设有散热口。热量以及部分噪音从散热口处经第二扰流片后被第二隔音棉吸收,设计噪音传播路径,提升降噪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漏斗状导流罩由上至下直径逐渐缩小,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漏斗状导流罩底部位置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吸尘器壳体设置在支架体上,所述支架体底部设置有若干后滑轮和若干前滑轮。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前滑轮为万向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导流路径,以导流的方式,减缓噪音传播速度,为隔音棉提供充足的吸音时间,增加噪音在隔音棉中留存时间,并配合交错设计的透音孔,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降噪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罩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外罩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4,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壳体1,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设置有降噪结构,其中,吸尘器壳体包括上部和下部,降噪结构优选设置在吸尘器壳体的下部。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内罩2、若干第一扰流片3、外罩4和若干第二扰流片5。所述内罩2设置在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电机6设置在所述内罩2内,所述内罩2包括一体成型的空心圆筒状主体21和漏斗状导流罩22,空心圆筒状主体21内部空心,上下两端开口,漏斗状导流罩22上端开口与空心圆筒状主体21连通,其由上至下直径逐渐缩小,在漏斗状导流罩22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口221。所述第一扰流片3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空心圆筒状主体21的内壁上,第一扰流片3设置的数量优选设置三十四个,所述第一扰流片3的形状为波浪形,且其上端端部处为直条型,所述内罩2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扰流片3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一透音孔23,第一透音孔23分组均匀设置,每组包括若干个垂直分布的第一透音孔,数量优选六个,同时,在所述内罩2上位于每一段所述第一扰流片3的凹面面向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音孔23。所述外罩4套设在所述内罩2外,外罩4为上下两端开口内部空心的圆筒状罩体,所述第二扰流片5均匀设置在所述外罩4外壁上,所述第二扰流片5的形状为波浪形,且其下端端部处为直条型,所述外罩4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扰流片5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41,第二透音孔分组均匀设置,每组包括若干个垂直分布的第二透音孔,数量优选六个,同时,在所述外罩4上位于每一段所述第二扰流片5的凹面面向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对应的所述第二透音孔41。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音孔23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透音孔41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所述内罩2和所述外罩4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音棉,所述外罩4和所述吸尘器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音棉,所述第二隔音棉一侧与所述吸尘器壳体1相抵靠,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扰流片5外沿处相抵靠,第二扰流片5与隔音棉配合,留出流通间隙槽,噪音经过流通间隙槽之后再进入到第二隔音棉内,能够提升整体的降噪效果。优选的,所述吸尘器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散热孔11分组均匀设置,每组包括若干散热孔,每组数量优选三个。所述吸尘器壳体1设置在支架体7上,所述支架体7底部设置有若干后滑轮71和若干前滑轮72,优选的,所述前滑轮72为万向轮。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电机6发出噪音后,经第一扰流板3扰流环绕,使其传播速度减缓后由第一透音孔23处流至第一隔音棉处,经第一隔音棉降噪后流至交错设置的第二透音孔41处,因两处透音孔交错排布,使噪音在隔音棉中留存时间增加,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之后,噪音经第二扰流板5扰流环绕,使其传播速度减缓后由第二隔音棉进行降噪处理,残留的噪音由散热孔11处外排。与此同时,电机6尾部风扇处的热量及噪音由底部漏斗状导流罩22流出,部分经第一隔音棉吸收,部分导流至上述流通间隙槽处,经第二扰流板5扰流环绕,由下至上扰流传播,随后电机散热风及部分残留噪音经第二隔音棉降噪处理后,从散热孔11处排出。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壳体(1),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设置有降噪结构;/n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内罩(2)、若干第一扰流片(3)、外罩(4)和若干第二扰流片(5),所述内罩(2)设置在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所述电机(6)设置在所述内罩(2)内,所述第一扰流片(3)均匀设置在所述内罩(2)内壁上,且在所述内罩(2)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扰流片(3)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一透音孔(23),所述外罩(4)套设在所述内罩(2)外,所述第二扰流片(5)均匀设置在所述外罩(4)外壁上,且在所述外罩(4)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扰流片(5)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41),所述第一透音孔(23)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透音孔(41)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壳体(1),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设置有降噪结构;
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内罩(2)、若干第一扰流片(3)、外罩(4)和若干第二扰流片(5),所述内罩(2)设置在所述吸尘器壳体(1)内,所述电机(6)设置在所述内罩(2)内,所述第一扰流片(3)均匀设置在所述内罩(2)内壁上,且在所述内罩(2)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扰流片(3)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一透音孔(23),所述外罩(4)套设在所述内罩(2)外,所述第二扰流片(5)均匀设置在所述外罩(4)外壁上,且在所述外罩(4)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扰流片(5)之间开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41),所述第一透音孔(23)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透音孔(41)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2)和所述外罩(4)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音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4)和所述吸尘器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音棉,所述第二隔音棉一侧与所述吸尘器壳体(1)相抵靠,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扰流片(5)外沿处相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降噪结构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