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及其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19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中的应用。通过含有氯(溴)甲基基团亲水性小分子与可溶性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的咪唑环上的活性氮的亲核取代反应,在可溶性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侧链引入亲水性侧链,可溶性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主链上咪唑环上的非活性氮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中可以传导氢氧根离子成为主链离子传输通道,亲水性侧链也可以传导氢氧根离子成为侧链离子传输通道,从而形成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这种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可以赋予离子传导膜高的电导率,从而赋予碱性锌铁液流电池高的电池性能。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double ion channel ion conducting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和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属于液流电池领域。
技术介绍
能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普及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经济、高效、低碳、共享”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能、太阳能等具有明显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将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储能技术可以平衡电能产出和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电力系统提供削峰填谷、调频、旋转备用等服务,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率并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大战略需求。液流电池是一种电化学储能新技术,与其它储能技术相比,具有系统设计灵活、蓄电容量大、选址自由、能量转换效率高、可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将可溶性的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在20-100℃下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碳酸盐得到混合溶液;所述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的含量为1wt%-20wt%;所述碳酸盐与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0.2-8:1;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或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n(2)将上述混合溶液在惰性气氛下搅拌1-5小时;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含氯甲基基团或含溴甲基基团的亲水性小分子,80-150℃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18-40小时得到反应溶液;所述反应温度优选100-120℃;反应时间优选19-30小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可溶性的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在20-100℃下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碳酸盐得到混合溶液;所述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的含量为1wt%-20wt%;所述碳酸盐与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0.2-8:1;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或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2)将上述混合溶液在惰性气氛下搅拌1-5小时;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含氯甲基基团或含溴甲基基团的亲水性小分子,80-150℃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18-40小时得到反应溶液;所述反应温度优选100-120℃;反应时间优选19-30小时;
(3)将上述反应溶液倒入水中,得到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树脂;所述离子传导膜树脂的具体合成过程如下反应式:



(4)将上述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温度为10~100℃下充分搅拌5~60h制备得到固含量为1wt%-25wt%铸膜液;
(5)将上述制备的铸膜液倾倒在无纺布基底或直接倾倒在玻璃板上,挥发溶剂0~60秒,然后在30~200℃温度下蒸干溶剂制备得到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的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的含量为4wt%-13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离子通道的离子传导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的聚苯并咪唑类聚合物结构式如下: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治章李先锋张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