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管件,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
技术介绍
相比金属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模量等方面的优势,应用也愈来愈广,尤其是在航空航天、车辆等具有减重需求的领域。通常设备和零件存在多种工况应用需求,靠单一材料难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因此,需采用多种材料组合,形成复合零部件。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的受力和工作环境特点,最适用于拉伸应力、耐腐蚀环境。因此,它与耐腐蚀、耐磨等功能的金属材料管道组合使用,在内部压力、耐腐蚀、耐磨工况下输送气、液、固单相或多相(包括双相)物料输送领域具有广泛性应用前景,例如混凝土泵车的混凝土输送管、钻井系统的钻杆、石油化工行业的耐腐蚀合金管等。混凝土泵车具有施工灵活、效率高等特点,因而备受青睐。对于使用客户来说,比较关注泵车在工地施工时的灵活移动、泵送到达高度和长度、高效施工、安全可靠、行驶通过性。要实现灵活移动,需要减少车辆长度、车桥数量以及支腿长度;要实现泵送达到高度和长度,需要增长泵车臂架的长度;要实现高效施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包括金属内衬管(1),所述金属内衬管(1)两端设有金属接头(2)、且金属内衬管(1)外周设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头(2)上设有圆锥面(21),且沿所述金属内衬管(1)的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圆锥面(21)与所述金属内衬管(1)轴心的距离逐渐增加,所述圆锥面(21)上固设有至少一圈固定销(22),同一圈中固定销(22)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布置,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端部缠绕于所述固定销(22)上,所述固定销(22)外周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的外保护套(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包括金属内衬管(1),所述金属内衬管(1)两端设有金属接头(2)、且金属内衬管(1)外周设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头(2)上设有圆锥面(21),且沿所述金属内衬管(1)的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圆锥面(21)与所述金属内衬管(1)轴心的距离逐渐增加,所述圆锥面(21)上固设有至少一圈固定销(22),同一圈中固定销(22)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布置,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端部缠绕于所述固定销(22)上,所述固定销(22)外周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的外保护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的纤维层数为N1、所述固定销(22)的圈数为N2,则2≤N2≤N1,相邻两圈所述固定销(22)相互错开且错开角度与纤维缠绕角度相差不超过±10°,所述圆锥面(21)与所述金属内衬管(1)轴线的夹角为β1,则2°≤β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面(21)上开设有盲孔,所述固定销(22)设于所述盲孔内且与盲孔过盈配合;或所述固定销(22)焊接于所述圆锥面(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3)的各层纤维按照沿金属内衬管(1)轴向+45°~60°、90°、-45°~60、90°交替布丝,或按照沿金属内衬管(1)轴向-45°~60°、90°、+45°~60°、90°交替布丝,各+45°~60°布丝和-45°~60°布丝纤维层厚度之和为t45、各90°布丝纤维层的厚度之和为t90,则1.5≤t45/t90≤2.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衬管(1)包括主管(11)、耐磨管(12)和两件耐磨套(13),所述耐磨管(12)和所述耐磨套(13)的耐磨性能优于所述主管(11)的耐磨性能,所述耐磨管(12)的出口端与所述主管(11)的入口端采用锥形套接,两件所述耐磨套(13)分别与所述主管(11)的出口端和所述耐磨管(12)的入口端对接,其中一件所述金属接头(2)套设于所述耐磨管(12)和耐磨管(12)入口端的耐磨套(13)外周,另一件所述金属接头(2)套设于所述主管(11)和主管(11)出口端的耐磨套(13)外周,所述金属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