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84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28
一种空压机,包括设有泵头的机头、储气罐、用以流体连通于储气罐与泵头之间的进气管路,机头还包括驱动泵头运作的电机、用于进气管路泄压的泄压装置,所述空压机采用电池包供电,所述电机采用无刷电机,所述泄压装置采用电磁阀。本申请的空压机率先同时采用了以下三点:一是采用电池包供电,二是采用无刷电机,三是采用电磁阀;率先同时采用的无刷电机与电磁阀,较好的兼顾了空压机的使用方便性和工作持久性,使得电池供电空压机更能为用户所接受,推进了电池供电空压机的推广普及。

Ai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压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外接交流电供电的空压机,由于交流电电力源源不断(相对而言,电池包蓄电量有限),没有意外停电的话不会出现断电停机,在交流空压机正常工作基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交流空压机低效率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但是其使用方便性较差,不适于远距离使用或是带出使用,因此电池包供电空压机逐渐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现有技术的电池包供电空压机效率低、持久工作性差,没能较好的兼顾使用方便性和工作持久性,推广应用也很困难,因此申请人提出了本申请的空压机。另外,对一些现有技术做一些介绍:电磁阀、压力开关、压力表、调压旋钮都是空压机常用元器件,空压机进行压缩空气工作时,压缩的空气经过泵头与储气罐之间的进气管路输送至储气罐,进气管路与储气罐之间具有单向阀,从而单向进气而确保储气罐中的气体不会由进气管路回流,电机停机后如果进气管路中的高气压(其气压约等于储气罐中气压)没有卸掉,电机再次启动的启动负载很大,导致电机常常难以正常启动或启动电流很大,因此每次电机停机后再次开机之前要确保进气管路中的高压气体需要卸掉,即进气管路需要泄压。现有的外接交流电的空压机常见的泄压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卸荷螺母,另一种是电磁阀。卸荷螺母泄压:卸荷螺母接设在进气管路上而与进气管路内部连通,卸荷螺母通过很小的卸荷小孔与外界始终保持微弱连通,因此只要进气管路中的气压高于其外界气压,则进气管路都会通过卸荷螺母向外界漏气以实现泄压,缺点在于:首先,卸荷螺母向外界漏气泄压较慢(充分卸荷需约十几秒),且不可控,当电机与泵头停止工作后,如果很快再次启动,则卸荷螺母可能还没有对进气管路充分泄压完成,这种情形下电机再次启动也会负载较大而比较困难;其次,即便在电机与泵头正常工作中,卸荷螺母对外漏气仍在进行,从而在正常的压缩空气过程中压缩的气体持续的不当的流失,造成很大的浪费,通常,空压机效率因此降低12%-17%(即向储气罐输送气体过程中12%-17%的气体泄漏掉);采用电磁阀泄压则能够克服卸荷螺母以上的缺点,电磁阀开通与关闭完全可控,当电机与泵头停机后电磁阀只需要打开1到2秒,就可充分泄压完成,泄压过程非常快速,使得泄压过程相对于卸荷螺母泄压要可控许多,在电机与泵头正常工作时电磁阀关闭,因此机头正常工作时没有压缩气体的泄漏,空压机效率提升。压力开关通常是配接至储气罐的出气口处,用于监测储气罐中的气压大小,确保储气罐的气压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压力开关监测储气罐中的气压达到预设范围上限时,则电机、泵头停止工作从而停止向储气罐冲气,当压力开关监测储气罐中的气压达到预设范围下限时,则电机重新启动而驱动泵头向储气罐打气;压力开关、电磁阀、压力表、调压旋钮结构、功能及以上运作过程为空压机领域的常规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顾使用方便性和工作持久性、适于推广普及的电池供电的空压机。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包括设有泵头的机头、储气罐、用以流体连通于储气罐与泵头之间的进气管路,机头还包括驱动泵头运作的电机、用于进气管路泄压的泄压装置,所述空压机采用电池包供电,所述电机采用无刷电机,所述泄压装置采用电磁阀。本申请的空压机率先同时采用了以下三点:一是采用电池包供电,二是采用无刷电机(无刷电机现对于有刷电机是更为高效的一种电机),三是采用电磁阀;电池包供电提升了使用方便性,并且,率先同时采用的无刷电机与电磁阀,有效提升效率,同样的电池容量下空压机可工作更长时间,针对性的弥补了电池包蓄能有限的缺陷,从而改善了现有的电池包供电空压机的工作持久性弱的痛点,较好的兼顾了空压机的使用方便性和工作持久性,使得电池供电空压机更能为用户所接受,推进了电池供电空压机的推广普及。进一步的,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机头还包括罩壳,罩壳包括第一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下侧的第二壳体,电磁阀、电机及泵头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电机卧置,电机悬空而在上下方向与第二壳体相间隔,电磁阀位于电机下方。如此设计,有效利用电机悬空留下的下方空间,布局更为紧凑,利于节省空间。电机卧置即电机的转轴基本水平设置。进一步的,进气管路包括软管件,软管件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软管件从电机下方穿过。进一步的,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机头还包括罩壳,电机、泵头分别卧置于罩壳之内,储气罐卧置并垂直于前后方向。如此设计利于降低机头与储气罐整体的高度。进一步的,空压机还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机头还包括罩壳,电机、泵头分别位于罩壳之内,储气罐与机头分别位于左支撑框架与右支撑框架之间。进一步的,空压机还包括位于机头上方的把手,把手的左端与左支撑框架固定,把手的右端与右支撑框架固定,把手跨过机头并与机头没有接触。进一步的,空压机还包括位于储气罐上方的基座板,基座板焊接固定于储气罐,罩壳包括第一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下侧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锁固于基座板,左支撑框架设有向右突出的第一定位凸起,右支撑框架设有向左突出的第二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插入于第一壳体所设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凸起插入于第一壳体所设的第二定位孔。进一步的,机头还包括罩壳,机头还包括歧管件、安装在歧管件上的调压旋钮与压力表,歧管件、电机、泵头分别位于罩壳之内,罩壳设有电池包容纳腔,歧管件及电机位于电池包容纳腔左、右两侧中的同一侧,电池包容纳腔具有供电池包插入的朝向前方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歧管件一左一右的设置于机头的前部。进一步的,泵头位于机头的后部,电机位于歧管件与泵头之间。进一步的,歧管件包括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用以连通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的连通管段、连接于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的连接段,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并列,连通管段与连接段并列,电机垂直连接于泵头,电机转轴垂直于左右方向并水平设置,电机转轴垂直于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一角度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去掉第一壳体、把手等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去掉第一壳体、把手、右支撑框架等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去掉第一壳体、把手、右支撑框架、一个右侧横梁等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储气罐、支撑脚、基座板、左、右侧横梁等的组合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缓冲脚垫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泵头的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泵头支架、锁固件、缓冲脚垫的立体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歧管件、调压旋钮、压力表、软管件等的分离状态的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电磁阀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右支撑框架的立体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空压机左支撑框架的立体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压机,包括设有泵头的机头、储气罐、用以流体连通于储气罐与泵头之间的进气管路,机头还包括驱动泵头运作的电机、用于进气管路泄压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采用电池包供电,所述电机采用无刷电机,所述泄压装置采用电磁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包括设有泵头的机头、储气罐、用以流体连通于储气罐与泵头之间的进气管路,机头还包括驱动泵头运作的电机、用于进气管路泄压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采用电池包供电,所述电机采用无刷电机,所述泄压装置采用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机头还包括罩壳,罩壳包括第一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下侧的第二壳体,电磁阀、电机及泵头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电机卧置,电机悬空而在上下方向与第二壳体相间隔,电磁阀位于电机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进气管路包括软管件,软管件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软管件从电机下方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机头还包括罩壳,电机、泵头分别卧置于罩壳之内,储气罐卧置并垂直于前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机头位于储气罐上侧,机头还包括罩壳,电机、泵头分别位于罩壳之内,储气罐与机头分别位于左支撑框架与右支撑框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机头上方的把手,把手的左端与左支撑框架固定,把手的右端与右支撑框架固定,把手跨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为东谭建军张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