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领域,涉及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具体为一种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及其在高产L-异亮氨酸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L-异亮氨酸是三支链氨基酸(BCAA)之一,也是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广泛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饲料等领域。常见的工业生产方法有水解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其中用于大规模生产最广泛的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当前国内生产水平和生产规模与国外还有不小差距,且产品质量较国外也有差距,主要受限于菌种能力和发酵配方水平。菌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产酸水平不高,杂酸产生较多,菌株传代后易退化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及其应用,其谷氨酸棒状杆菌原始菌株为出发菌,通过复合诱变筛选得到诱变菌株,该菌株能稳定传代,相比原始菌株,能大大提高L-异亮氨酸生产水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该菌株于2019年9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NO:M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于2019年9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69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于2019年9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NO:M20196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对该菌株进行斜面培养传代时,每传3代后向斜面培养基中加入新霉素,加入量为0.5-2μg/mL。
4.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在生产L-异亮氨酸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保藏号为CCTCCNO:M2019695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诱变菌株进行三级培养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具体包括一级种液培养、二级种液培养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长因子加入量为发酵培养基的0.01%~0.02%。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炜,张国龙,王孟华,沈联兵,蔡卫国,郭程程,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三峡普诺丁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