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坡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93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块化房屋领域内的一种双坡屋面结构,包括人字形屋架、屋脊、檩条、檐口梁及屋面板,人字形屋架由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梁拼接而成,屋脊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顶部,檩条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中部,檐口梁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下部,屋面板覆盖在人字形屋架上,还包括收紧装置,收紧装置包括中心环及四根连接钢丝,斜梁上下两端底部均设有环勾,连接钢丝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套设在中心环上,第二连接环套设在环勾上,位于下侧的两根连接钢丝中部设有花篮螺母。该屋面结构通过设置收紧装置使屋面骨架产生稳定的连接关系,在强风等外力作用下,可实现自适应调节,提高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

A double slope 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坡屋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房屋,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房屋的双坡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模块化房屋凭借其可预制定做、可重复使用、可移动拓展、坚固耐用、建造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受到大众的青睐。目前,人们在野外的活动越来越多,野外作业、野外驻训、野外科学考察等都需要在野外宿营工作生活,野外模块化住房成为现场作业的重要设施。现有的野外模块化住房多采用钢结构双坡屋面,在野外环境中,对其防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技术的双坡屋面的结构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野外恶劣环境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坡屋面结构,其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能够满足野外使用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坡屋面结构,包括人字形屋架、屋脊、檩条、檐口梁及屋面板,人字形屋架由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梁拼接而成,屋脊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顶部,檩条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中部,檐口梁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下部,屋面板覆盖在人字形屋架上,还包括收紧装置,收紧装置包括中心环及四根连接钢丝,斜梁上下两端底部均设有环勾,连接钢丝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套设在中心环上,第二连接环套设在环勾上,位于下侧的两根连接钢丝中部设有花篮螺母。本技术的双坡屋面结构通过在屋面骨架内部设置张紧装置,通过调节花篮螺母,使得屋面骨架产生稳定的连接关系,在强风等外力作用下,可自适应调节以达到最佳受力效果,提高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使用需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屋面板上端挂接在屋脊上、下端挂接在檐口梁上。将屋面板与屋面骨架的安装方式由螺栓连接改为挂接,可大大降低屋面板安装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屋脊上表面设有第一挂勾,檐口梁上表面设有第二挂勾,屋面板挂接在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上,屋面板对应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的位置设有缺口,缺口上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挂接部,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的勾体与挂接部挂接,第一挂勾的勾体长度大于第二挂勾的勾体长度,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的勾体插入面呈上窄下宽的楔形,缺口的宽度略大于勾体上部的宽度且略小于勾体下部的宽度。通过将屋面骨架上的挂勾设置为上长下短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且由于勾体插入面呈上窄下宽的楔形,挂接后屋面板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勾体与缺口的连接越来越紧,屋面板与屋面骨架之间无间隙,提高了坡屋面的防风性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双坡屋面结构至少为3组,收紧装置为两组,设置在位于两端的双坡屋面结构底部,在保证结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安装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斜梁上端面竖直且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斜梁下端面水平且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孔,一对斜梁可采用高强度螺栓实现高强度连接形成人字形屋架,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连接孔,斜梁可与模块化用房的角柱采用高强度螺栓实现高强度连接,提高了安装效率以及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檐口梁截面包括一支撑斜边、从支撑斜边上沿竖直向下延伸的短下翻边、从支撑斜边下沿竖直向下延伸的长下翻边、从长下翻边下沿水平向内延伸的水平翻边以及连接在水平翻边末端的短上翻边。该檐口梁结构短下翻边和短上翻边之间构成墙板的安装位置,便于模块化组合用房的墙板安装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人字形屋架中部设有一根连接横梁,连接横梁与斜梁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提高人字形屋架稳定性。此外,现有技术的连接横梁均采用两段式结构,需要现场通过连接件组装连接或焊接连接,现改为整体式结构,可简化现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屋脊、檩条、檐口梁与人字形屋架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斜梁采用轻质铝型材,使得构件自重不超过75KG,实施结构轻量化,满足人力搬运重量要求,便于拆装运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屋面板包括内蒙板、外蒙板以及设置在内蒙板、外蒙板之间的聚氨酯保温层,内蒙板、外蒙板均采用铝合金材质,聚氨酯保温层厚度为50mm。通过采用铝合金材质,降低了部件重量,便于拆装,且保温层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屋顶的保温隔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坡屋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坡屋面结构的挂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屋脊,2檩条,3檐口梁,3A支撑斜边,3B短下翻边,3C短上翻边,4屋面板,4A内蒙板,4B外蒙板,4C聚氨酯保温层,5斜梁,5A第一连接板,5B第二连接板,6中心环,7连接钢丝,8环勾,9花篮螺母,10第一挂勾,11第二挂勾,12挂接部,13连接横梁。具体实施方式图1-3给出了本技术的坡屋面安装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在对其进行具体描述前,需要明确的是,术语“上”、“下”、“前”、“后”、“横向”、“纵向”、“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一侧”、“一端”、“一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坡屋面结构,包括人字形屋架、屋脊1、檩条2、檐口梁3及屋面板4。屋脊1、檩条2、檐口梁3与人字形屋架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可靠性。其中,人字形屋架由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梁5拼接而成,屋脊1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顶部,檩条2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中部,檐口梁3连接在相邻人字形屋架下部,屋面板4覆盖在人字形屋架上,人字形屋架底部设置有收紧装置。收紧装置包括中心环6及四根连接钢丝7,斜梁5上下两端底部均设有环勾8,连接钢丝7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套设在中心环6上,第二连接环套设在环勾8上,位于下侧的两根连接钢丝7中部设有花篮螺母9。通过调节花篮螺母9,使得屋面骨架产生稳定的连接关系,在强风等外力作用下,可自适应调节以达到最佳受力效果,提高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如图1所示的双坡屋面结构是一个由六个住用模块组成的模块化组合用房的双坡屋面结构,该双坡屋面结构包括6组双坡屋面结构。此时,收紧装置仅需设置两组,设置在位于两端的双坡屋面结构底部,也就是只需要在第一个模块和最后一个模块的屋面骨架底部设置收紧装置,即可形成稳定的顶部结构,在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图2所示,斜梁5上端面竖直且设有第一连接板5A,第一连接板5A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斜梁5下端面水平且设有第二连接板5B,第二连接板5B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5A和第一连接孔,一对斜梁5可采用高强度螺栓实现高强度连接形成人字形屋架,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板5B和第二连接孔,斜梁5可与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坡屋面结构,包括人字形屋架、屋脊、檩条、檐口梁及屋面板,所述人字形屋架由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梁拼接而成,所述屋脊连接在相邻所述人字形屋架顶部,所述檩条连接在相邻所述人字形屋架中部,所述檐口梁连接在相邻所述人字形屋架下部,所述屋面板覆盖在所述人字形屋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紧装置,所述收紧装置包括中心环及四根连接钢丝,所述斜梁上下两端底部均设有环勾,所述连接钢丝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套设在所述中心环上,所述第二连接环套设在所述环勾上,位于下侧的两根连接钢丝中部设有花篮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坡屋面结构,包括人字形屋架、屋脊、檩条、檐口梁及屋面板,所述人字形屋架由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梁拼接而成,所述屋脊连接在相邻所述人字形屋架顶部,所述檩条连接在相邻所述人字形屋架中部,所述檐口梁连接在相邻所述人字形屋架下部,所述屋面板覆盖在所述人字形屋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紧装置,所述收紧装置包括中心环及四根连接钢丝,所述斜梁上下两端底部均设有环勾,所述连接钢丝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套设在所述中心环上,所述第二连接环套设在所述环勾上,位于下侧的两根连接钢丝中部设有花篮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上端挂接在所述屋脊上、下端挂接在所述檐口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上表面设有第一挂勾,所述檐口梁上表面设有第二挂勾,所述屋面板挂接在所述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上,所述屋面板对应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的位置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上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挂接部,所述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的勾体与所述挂接部挂接,所述第一挂勾的勾体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挂勾的勾体长度,所述第一挂勾和第二挂勾的勾体插入面呈上窄下宽的楔形,所述缺口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勾体上部的宽度且略小于所述勾体下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文连光耀曹世宏连云峰辛涛宋昆梁晓龙代冬升李雅峰张西山钟华刘金伟裴向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研究院特种勤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